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95岁周小燕谈音乐: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图)

95岁周小燕谈音乐: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图)

2012-10-25 11:12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周先生与廖昌永(右一)等爱徒手拉着手同唱《长城谣》。记者刘洪洋摄

见习记者赵宇

她,在上世纪30年代就以“中国之莺”之称享誉海内外,她,几十年间培养了张建一、高曼华、廖昌永、方琼、李秀英等大批优秀声乐人才……昨晚,95岁高龄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家乡人民的掌声雷动中登上琴台音乐厅的舞台,与爱徒们共唱了中国名曲《长城谣》,尽显大师风采。而整场音乐会共20首经典曲目的演绎,江城古典音乐爱好者们更是看得惊喜连连。

 

惊喜一

古典歌剧唱笑全场

迂回深情的《埃尔纳尼,咱逃走吧》、花腔华丽的《复仇的痛苦》、引人入境的《你爱我吧,新郎》这些歌剧经典选段都令观众大饱耳福。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数由方琼和艾力开木艾尔肯共同表演的《多瑙河畔的塞布路斯人》选段《你从哪里滚回来》,歌曲的情境是妻子长期独守空房的抱怨和风流丈夫的辩解,方琼着晚礼服登场双手掐腰对丈夫步步紧逼,艾力开木艾尔肯则给流泪的妻子递上纸巾,低声下气赔不是,前半段节奏欢快,后半段转入低沉,表演有声有色,剧情有张有弛,最后方琼更掐住艾力开木艾尔肯的耳朵退场,“叫你不得好下场”、“自己老婆要分清”的唱词引得台下一片笑声和叫好。

对于古典歌剧选段本土化、民族化的这种成功处理,湖北歌剧舞剧院老师刘家宜认为:“表演的发声技术和感情到位了是第一,更难能可贵的是,表演者知道怎样处理才能使演出更有亲切感。美声的本土化同时也是美声的大众化,过去觉得歌剧高不可攀的听众们很可能因为这支曲子改变看法,发现它也可以很诙谐、轻松、生动。”

惊喜二

观众席中“冒”出廖昌永

武汉观众熟悉的《洪湖水,浪打浪》,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等曲目之后,著名男中音廖昌永登场。钢琴声响起,廖昌永却未现身台上,浑厚的嗓音反而在台下响起,所有的观众都不禁回头看,原来,他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最后一排的观众席间,一路歌唱着《塞维利亚理发师》选段《快给忙人让路》,向舞台走去,并不忘向热情的观众挥手致意。站在台上的他气场十足,表演风格也格外活泼,期间不断以手势辅助表现,或轻抚额头或手指台下,亲切又自然。

 

“廖昌永的表现可以说是给周先生的艺术理念交上的完美答卷。”来自喀秋莎合唱团的王承瑞团长上午听了周先生的大师课,晚上又赶来看音乐会,深觉不虚此行,“他对作品的理解很完整,因为美声和动作都是时间的艺术,而他在演唱过程中很投入,形体也很入戏,很好地表现了情感。上午的大师课上周先生说‘唱歌要知道自己在唱什么,唱给谁听’,而今晚她的这些学生的表现,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让人大开眼界”。

惊喜三

周先生领衔同唱《长城谣》

在听众们还在回味周先生爱徒集体登场共唱《老师,我总是想起你》的动人场景时,更令江城音乐迷们意外的惊喜时刻到了,周先生在廖昌永的邀请下登上了舞台。她看上去精神矍铄,并表示为家乡父老们献上一场音乐会是她的夙愿和荣幸,非常高兴能够获得这个机会也感谢听众的热情,在简短的致辞后,她还与爱徒们合唱了一曲熟悉的《长城谣》。

合唱中,周先生尽管声音不大,但与廖昌永、方琼手牵手共唱、师生情深的画面让观众感动万分。而当“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的熟悉旋律响起时,台下所有观众都自觉加入了演唱之中,一些观众还激动地站了起来,一位音乐学院的女孩大声跟着合唱时泪盈于睫。

唱毕,艺术家们手捧着鲜花,廖昌永带头将花束抛向了观众席中,周小燕则紧紧抱住怀中鲜花不让其他人夺走,孩子气十足,最后她自己将花抛向了台下,引来台下观众快乐争抢。

周小燕:每届欧洲杯都看到深夜

记者万旭明

昨晚,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带着学生们回到故乡,在琴台音乐厅放声歌唱。这位95岁依然在创作的音乐家,这位从武汉走出去的老乡,对于她,武汉观众们有着太深的感情。近日,周小燕接受记者采访,言谈中依然透着武汉人的爽朗和洒脱。

 

谈音乐

希望美声也能流行起来

美声、流行,在普通人心中分别是大雅、大俗的代表,人们喜欢流行,又向往风雅,似乎这两者相距甚远。但在周小燕看来并非如此,她说:“我不主张有几种唱法,主要是风格不同。流行音乐比较通俗,容易被大众理解和领悟;而歌剧咏叹调等由于演唱难度比较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如流行音乐来得普及。”

作为一个高音歌唱家,她也希望美声“流行起来”,“我希望美声能够更加走进大众的生活中,所以这次来武汉办音乐会,也是想要争取更多观众喜爱美声”。

谈近况

改编歌剧、熬夜看球都不耽误

周小燕已是95岁高龄,是常人认为理当颐养天年的年纪,但音乐显然能让人更具活力。在音乐上,她依然处于“正在进行时”。她透露,自己正在将《一江春水向东流》改编成歌剧,争取明年上半年上演,对于这次的创作,她信心十足,“这次的剧本结合现实,导演和作曲都很到位”。

而聊到业余生活,大家一定猜不到这位老人的答案,她“喜欢看电视,喜欢足球,每年欧洲杯都要看到深夜。”

谈家乡

希望每年都能回来

这次带着学生一起回武汉举办音乐会,周小燕曾谦虚地表示,自己最好不上台演唱,因为“我唱会把观众吓跑的”。但在家乡人民的无限期许与热情面前,她无法拒绝。同时,她还特意选择了一些湖北民歌放入演出曲目中,让父老乡亲倍感亲切。

周小燕始终记得,自己的艺术生涯是从武汉开始的,是从1937年抗战时期的一曲《长城谣》开始。对于家乡,她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她说:“离开武汉很久了,但只要能回,我就会回来,主观上希望一年能回来一次,但因为太忙了,很遗憾做不到。”

 

廖昌永:“不闲着”是先生的长寿秘诀

见习记者赵宇

身为周先生的爱徒,廖昌永是极少数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的杰出亚裔歌唱家之一,他的男中音被誉为“天鹅绒般的音色质感”。演出前,在后台化妆间候场的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笑着说:“我对每一部作品都诚惶诚恐,不管高雅还是通俗,我们的职责就是挖掘有深度和质量的作品。”

谈恩师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她的侧影

聊到恩师周小燕时,廖昌永的敬重之意溢于言表。他说:“今年是上海音乐学院85周年庆,其实也是‘周小燕’年,因为所有受过她教导的学生,都会被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所折服,这次回到先生的老家开一场音乐会,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想带学生们向家乡的父老乡亲汇报。其实我们做学生的会劝先生控制上课量,毕竟她已经95岁了,不能像我们年轻人一样去拼,但是先生告诉我们,工作就是她的生命,‘过闲’会让她感到失落。我想这其实是她长寿的秘诀,而她的艺术生命其实在我们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得到延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她的侧影。”

谈武汉

观众一年比一年好

已与江城音乐爱好者近距离接触过数次的廖昌永说到武汉连称“每次来都很感动”,在他看来,武汉这座城市一直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他回忆道:“我第一次来时,观众很热情,把走道都围得水泄不通,结果只能从后门悄悄溜走。武汉这座城市音乐氛围很浓,基础也很好,这些年相继落成的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让大家聆听音乐的机会越来越多。我相信这个群体也会越来越壮大。”

 

周先生手把手教唱

“不要花里胡哨,

要朴素自然”

本报讯(记者万旭明)听大师演唱的机会常有,听大师讲课能有几次机会?对很多高音演唱者来说,昨天是受益匪浅的一天,95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在琴台音乐厅开了一堂生动的“大师班”课程,除了纠正大家技术上的错误,周小燕还传达了一种自然、朴素的音乐理念。

与人们印象中的歌唱家不同,周小燕非常纤瘦,甚至可以称为单薄。但在指导学生时,她的一双手透出了无穷的力量。在大师班上,每位学生轮流上台演唱一首歌曲,由周小燕现场指导,只是短短几分钟的教导,她也非常认真。为了教一个学生如何处理尾音中的升调,她不仅逐句哼唱示范,还站起来让学生摸着自己的腹部体会气息的运用。当她比划音调的起伏时,简短有力的手势更令人难以相信,这是位已95岁高龄的老人。

虽然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都不同,但在周小燕的指导中,她始终强调着这几点,高音升调时很多人会刻意用劲,周小燕指出,这会使人肌肉紧张不利于演唱。很多学生以为唱高音就要华丽,但周小燕不断地要求学生唱得更朴素一些,台风动作更自然一些,她说:“不要搞得花里胡哨的,唱歌不应该是这样的。”

周小燕的艺术生涯从武汉走出,她在这里的粉丝自然众多,早晨的音乐厅里坐满了观众,他们尊敬地称她为“周先生”。课程结束后,一位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的学生冲上台前,握着周先生的手就不肯放开,他说:“一小时的大师班,要说能学到多少技巧其实很难,但周先生的言辞中让我领悟到她对音乐的态度,自然、真挚、朴实,这些是比技术更影响深远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