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架上写意”解读上海油画(组图)

“架上写意”解读上海油画(组图)

2012-12-24 11:22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俞晓夫2007年作品布面油画《印尼人物写生二》(50cm×60cm)

12月22日,“架上·写意——海上油画名家邀请展”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开幕。展览汇聚朱屺瞻、陈抱一、潘玉良、刘海粟、关良、周碧初等海派先辈写意油画大师名作。展品借展于朱屺瞻艺术馆馆藏、上博等各大机构以及私人藏家处。

 

邱瑞敏2006年作品布面油画《罗浮宫前广场》(50cmx41cm)

策展人黄一迁邀请王劼音、邱瑞敏、周长江、赵以夫、查国钧等当今沪上画坛的中坚力量,用40余幅海上经典“写意”作品组成了本次展览,旨在将架上写意视为中国重要的美术资源,来重新梳理和解读上海油画的历史定位和艺术价值。此次画展对回顾整理及探索上海油画发展颇具现实意义。

 

 

夏葆元1983年作品布面油画《开裂的自画像》(50cm×50cm)

上海作为近现代中国美术的中心地区之一,拥有着中国油画本土化历史的深厚积淀,也发生过诸多相关的艺事和思潮。“写意”是中国画的一个专有名词,是一种主观抒写事物,抒发作者情趣的表现手法。而所谓“架上·写意”,顾名思义,即是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写意精神的对话。20世纪早期,油画的艺术尝试中的一个思潮便是西方表现性语言与传统写意语言的结合。其中,林风眠、刘海粟、关良、朱屺瞻等前辈名家,可谓“架上·写意”的成功先行者。在20世纪的独特历史时期,中国油画之所以与中国意境形成特殊的文化联系,是因为诸多艺术家始终心怀振兴民族艺术的信念和使命,同时他们的学识背景和知识结构,又使得他们在自己不同的艺术历程中,先后多次扮演中西绘画兼能的大家形象。

 

朱屺瞻1989年作品《春》(61cmx46cm)

尽管绘画经历了历史的演绎,海派艺术家们对“架上写意”的执著追求却从未改变。而今,上海的一批实力派艺术家又尝试从当代人的视野出发,重启将观念、情绪和直觉渗透到创作中的探索,画面极具当代性,而又表现出深厚的绘画功底。这使我们看到,在海派文化下,架上艺术中的写意精神所呈现的视觉造型的丰富性。

作为跨年大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1月20日。朱屺瞻艺术馆艺术总监陈九表示,“艺术馆筹办这个展览项目,就是希望对于中国油画发展历史的整理和研究,能够在当代引发新一轮的文化和艺术思考,这当然也是我们视为己任的美术馆的功能之一。”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