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清趣》68cm×68cm
从小酷爱书画的徐丙速,自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后,就坚定了自己的绘画道路,其国画创作风格在美院读硕士阶段已经逐渐明晰起来。
对于艺术创作中的体会,徐丙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读研阶段我曾有过各种尝试,比如创作手段的尝试,我把当代新水墨的一些表现形式运用进来,比如说颜色的使用,我一直欣赏陈平老师的创作,他在山水中使用了古人很少使用的颜色,比如说蓝色和紫色,这很具有突破性”。
目前,徐丙速的创作以人物画为主,具体到题材,徐丙速在创作中会结合其老师李洋传授的一些重要创作经验,“这种创作经验就是作品的现场感,老师在国画上的造诣和人格对我影响和启发很大,老师的创作技法构成了我创作的很重要的营养成分,而李洋老师又师从周思聪和卢沉先生,接续这个传统,我的作品更着重关注现实,同时对于传统有一个很好的继承” 。
徐丙速一直在思考一个传统的问题,那便是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他认为,“徐悲鸿所带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构建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个重要传统,而这个传统经过蒋兆和等老先生以及后来的美院国画系诸位先生,直到当下的美院教学,一直贯穿着现实主义的精神,这种气质对于我正中下怀,同时我也坚定地认为中国画的当代性不是材料与表现技法的问题,应是如何更好地接续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问题”。作为青年艺术家,徐丙速在创作方面一直有自己追求的艺术理念。他不太注重将素材和题材细分,认为真正的高手,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都不分界限,因为中国画的惟一母题就是笔墨。笔墨意识、笔墨积淀不解决,专攻任何题材,画品也上不去。
徐丙速的作品《孔子》是一次打破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界限的尝试。对于作品的创作理念,徐丙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首先我坚定的是徐悲鸿使用的把素描带进中国画创作的传统;另外我尝试用山水与花鸟的笔意来描绘孔子的形象,可能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就是这种纪念碑的意义,所以构图上追求一种纪念碑式的构成,衣服纹饰用山水石头画法的处理手段,而细节之处依旧是人物画手段,这是我的一次尝试,这个尝试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我觉得中国画的创作是一个不断为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什么是孔子的本来形象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儒家文化的情怀如何融入到人物刻画上,这种难度就是将无形‘画’为有形,这对于艺术家正是有趣的一个过程。”北京商报记者 陈丽君
徐丙速
山东济南人。2006-201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人物画创作研究工作室,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作品参加《寻梦——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获奖画家提名展》;2011年参加“爱慕·时尚丽人——首届当代中国人物画邀请展”获优秀奖;2011年,作品《梦的迷失》入选“圆梦”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展,获铜奖;2011年作品《辛亥风物》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文化部主办的《回望中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综合美术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孔子》95cm×18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