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中国书画美丑论

中国书画美丑论

2013-04-07 09:20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编者按:

当下,中国书画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紧贴现实的主旋律创作,还是古贤仕女、山水形胜、花鸟蔬果的遣兴抒情之作,好作品时时涌现,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乏创新和代表时代印记的精品力作。但与此同时,在书画界也出现了一些审美上的误区,比如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倾向,给观众、创作者、收藏家、书画爱好者等造成了一定困扰。张迪华对此表示出了他的担忧,本期刊登他的《中国书画美丑论》一文,对中国书画的美与丑、雅与俗进行论述,以此警醒书画界,希望使至真、至善、至美的艺术精神能够发扬光大。

艺术是美的。艺术之美源自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美好事物的筛选和提炼加工,也源自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梦想。当然,艺术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丑陋、龌龊、卑鄙、下流的事物,但到头来还是为了映衬美的主题。那么,作为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中国书画,自然更是对美的一种反映和追求。

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中国书画界,有不少人好像对美有看法,一看到那些端庄、精美、宏丽、嫣然、曼妙、多姿、启人遐思、形神兼备的美的书画作品,立刻会撇嘴斜视,扭头便走,叱之曰:俗不可耐!那么他们口中所谓高雅的书画艺术形象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凡俗如我辈者,横看竖看,竟看不出个什么样儿来,只觉得生涩、怪异、丑陋、不堪入目,其审美价值不知从何谈起。就我所见所闻所思,有些所谓的“先锋”书画家们判定雅俗的标准就是:主题积极、神完气足、形色悦目、大众喜爱的作品为俗;而思想颓废、形神变态、胡涂乱抹、谁也不懂的作品则为雅。有一些号称当代书法大师、名家、精英和许多获奖者们写的书法,鄙夷地全然不顾地将优秀传统踩在脚下,斥传统为垃圾,通篇不讲运笔、墨色、结体、章法,往往是狂乱地犹如盲人挥笔,生拙地好似老外临帖;再不,偏要搞一些墨猪、墨团、墨块或一堆找不出头绪的乱线给你看。一句话,绝不能让人识得他的字并说他的字写得好看,那等于骂他。还有一些所谓的“大家”、“新锐”和“前卫”画家们画的人物,完全不管人体比例、衣着穿戴、形象表情,造型上不如幼儿、少年,或者故意夸张变形人的丑陋,这样的人物画,何来审美情趣?这且不说,人物画的背景更是胡涂乱抹,山水花木、门窗桌椅、家畜宠物、瓶瓶罐罐,都让你看不出个眉眼儿来,真让人怀疑他们的造型能力怎么会如此之差!整幅画作虚实疏密关系全不讲究,笔墨技法更无从谈起,最后却给作品一个高深莫测或干脆是《无题》的画题,让人看了不知所云,如坠五里雾中。有些画山水的玩家们,要不黑压压一片点线,彷如把笔墨搅乱了放锅里煮,哪里能够看得出水云舟楫山石草木的样貌来?要不就用概念化的几何块面、颜色,堆积出谁也看不懂的所谓山水;要么用自认为的个性笔墨程式,涂抹出“极具现代意识”的所谓画家心中的山水;还有的纯是笔墨的把玩,自我陶醉在笔墨的浓淡干湿之中,寥寥数笔,谁管你看得懂看不懂,喜欢还是不喜欢。总之,让你看了这样的山水画作之后,一点儿可观、可赏、可游、可居的感觉也找不到,只剩下惶惑、烦躁、沉闷压抑、无可评说。这样的山水画家,好像就是要故意给人添堵似的。有些画花鸟的大腕们,更是一个个比赛看谁的笔墨野道、张狂、出奇。不仅不求形神、情趣,也让人看不出丝毫的抽象美,完全的野狐禅。原本缺少基本功的锤炼,又不能扑下身子去向优秀的传统认真学习,却总想一举成名天下知,便“独辟蹊径”弄出自己一套所谓的笔墨程式,然后花大力气千方百计去钻营炒作,居然还就真有一批人成了气候,被各种大展大赛和新闻媒体冠以名家大师,招摇于书画界尤其是书画市场,好不威风。再不然,干脆来一个彻底复古,醉心于什么荒寒、禅道的况味,一味玩弄笔墨,使作品散发出一股酸腐气味。最最令人纳闷的是,不论是书法、山水、花鸟、人物,不少原来的确属于名家大师的书画家,也一改自己原来的书风画貌,硬生生把自己原本美好的、过硬的笔墨形象,涂抹成时尚的丑陋怪异,算是跟上了形势。呜呼!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什么书画界有一些人偏偏祭起了丑而丢弃了美?细思之,大概有这么几个缘由:

一、艺贵创新。没有创新,便没有艺术的发展。作为一个真正有创意的艺术家,当然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而固步自封,天天重复着自己而沾沾自喜。但创新谈何容易?古往今来艺术名家名品灿若星河,欲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包括在自己已有的成功的笔墨之上有所突破,没有坚毅的进取精神是很难做到的。可如果把创新理解为仅仅是不循常规、与众不同,这样就简单多了。于是我们看到,有人用胡须、用头发、用扫把甚至用女人体代替毛笔书写,有人用脚“握”笔书法,有人用杯子、瓶子、脸盆、水桶“泼墨”给你看……这些当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更多的人则是故意和优秀传统的笔墨技法和艺术之美唱反调,或者搬弄一些西方当代艺术的东西塞进自己的作品标榜创新,弄出来的东西非驴非马、狂怪奇丑,叫你观之懵里懵懂、不忍卒读、难于接受。创新是为了突破传统、自己和他人已有的成就,让自己的作品更新更美。如果缺乏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却为了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而硬要去创新,这样的创新是要不得的。其实创新是自然而然的。基础牢靠,条件成熟,创新便是水到渠成。例如方增先和杨刚,他们现在的作品面貌和以前的写实大不一样,但无论是抽象水墨还是泼墨大写意,你都能从中窥到艺术之美,那是他们数十年来对笔墨的反复锤炼而逐步达到的。

二、雅俗之分。书画艺术自然有雅俗之分,但这和书画题材无关,或雅或俗,是和书画家的自身修养密切相关的。一个功力、学养深厚渊博之人,即使临写他人楷隶或画牡丹、裸女,也不会显露俗气,而一个功力、学养浅薄之人,就是书写狂草或画兰花、墨竹,也难免会俗不可耐。但长期以来,雅俗标准却是如此这般:工细、秀美、艳丽、整肃之作往往被视为“俗”;丑拙、率意、懵懂、戏耍之作则被视为“雅”。何以至此,皆因文人书画使然。何谓文人书画?文人所作之书画也。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戏墨染翰,是谓高雅。这就打破了宫廷官办画院和民间画匠一直以来的循规蹈矩,使中国书画面貌焕然一新,倒也功不可没。但文人画排斥形象、色彩、细腻和宏大,却也给中国书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导致那些不注重内功修炼、画外修养的书画家们胡涂乱抹以忽悠世人有了借口,堂而皇之地占有了市场。加之长期以来,雅俗的定义含混不清,似乎也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

 

三、盲目崇信。漫长的封建社会,使“官本位”、“为尊者讳”的认识扎根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如果会弄两下子笔墨,那么抬轿子的人便会蜂拥而至,非把他或她塑造成名家大师不可。即便这位位高权重的人不弄笔墨,但他一言九鼎,却可以把人抬举成名家大师。一个人一旦被权威们或舆论认定为大师名家,盲目崇信之人就会纷纷投靠门下,以求进身捷径,谁还敢说三道四?如今,自上而下的书协、美协换届为什么那么难?就因为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的位置不好摆平。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的金钱人情社会使那些会搞关系敢于并善于炒作的人,居然凭着自己那些欺世盗名之作攫取了书画界的大名重誉,不仅使自己的作品润格直线上升,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要贩卖自己那一套艺术理论。但是明白人都知道,那些大行其道的丑书邪画,除了展览、拍卖、上网、发表、出画册以供炒作升值之外,再就是冠冕堂皇地以供教学和学术研讨,谁愿意把它们悬挂起来认真欣赏呢?之所以购藏,是被忽悠住了,认定所藏之作会大幅升值而已。

这里强调的书画之美,并不排除那些抽象的、构成的、装饰的、大写意的、探索性的作品。朦胧意象的形色之美,但凡有一点艺术眼光的人,都能够感觉得到。如前所述的杨刚先生,便是从具象写实过渡到抽象水墨的,可他的这些抽象水墨却让人欣赏品味,爱不释手。还有贾浩义、施大畏等人的作品,虽然一改过去那种专注笔墨以塑造生动感人形象的画法,可他们的创新确实突破了自我,达到了一个新的、美的艺术高度。

中国书画以丑为美的倾向,如不大声疾呼,会使我们的书画家们更多地卷入其中,我们的书画爱好者和收藏者们,也将会把更多的废纸视如珍宝。更令人不可掉以轻心的是,我们的年轻一代甚或下一代就会深受戕害,以致美丑不分,岂不哀哉!相信我们以一颗追求美的心灵,虚心向古往今来那些真正的书画名家大师们学习,汲取国外任何有益的艺术思想和形式美感,深入生活,扎实基础,会使中国书画走向一条美轮美奂、婉丽大气之途。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