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美术界的圈子

美术界的圈子

2013-04-10 10:3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美术界多年,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都熟悉,即美术界中有圈子。圈子之间还泾渭分明,互不相犯。以绘画为例。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基本上都是各有各的活动,各有各的展览,各有各的画家群,甚至各有各的批评家,收藏者也各有各的分群,界限相当分明。就是同一画种,例如国画中,画写意的是一类,画工笔的是一类,画岩彩的又是一类,甚至,画“实验水墨”(圈中人大多则根本不承认是国画)的又是独立一类。甚至还各有各的组织,如“工笔画会”、“意象艺术研究会”、“水墨画会”,前者是画工笔的,后者就是画水墨写意的,各自活动,互不相干。当然,还有另一种分群。主流圈大多以官方协会为核心,以美协会员为群体,参加官方举办的展览,其名声地位由官方参展与获奖去决定。最近若干年,非官方的渠道也可以成名获利。例如“当代艺术”圈。但他们的创作必须符合西方“当代艺术”的规范。于是他们捉摸西方人的需要,为西方人而创作,作品也主要以西方人的收购为主。此类人以“反体制”自豪,但其遵循的却是西方的规范,亦可称西方之体制。他们甚至以“反体制”为本钱以入西方之体制。最近西方金融危机后,尤伦斯一类西方保护人在撤镖,这类“反体制”者中不少人已收编“体制”中,也就促使“当代艺术”圈子与主流圈逐步合流。所以这个圈子之反“体制”也好,入“体制”也好,其实都不是其初衷。画界还有一个圈子,他们既不是官方之主流圈,又非从属于西方之“当代艺术”圈,而是自画自赏,自得其乐。这部份人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因多种原因进不了主流圈,例如无法参展,无法入美协,孤芳自赏,实属无奈;一类则真是不屑于参展不屑于入会,有些如古代之隐逸。当然,当代真正之隐逸委实也不多。其他类型的美术圈子还有很多。例如博物馆系统之古代美术研究圈,美术教育圈,美术史论学者圈,美术评论家圈(里面又分如专做“当代艺术”批评,专研究油画或中国画批评等圈子)等等。这些圈子中人交叉者有,但不太多。互相也不太了解。例如博物馆系统研究古书画的学者本属美术史家,但与美术院校讲授中国美术史的教授们也基本不搭界。在美术教育圈中,尤其在综合性大学里,“博导”们成堆,“博导”本是中国社会上相当崇高的头衔(国外则不然),但这个圈里的博导美术界中人却几乎完全不知道,颇有衣锦夜行之憾。……

 

从艺术家的角度看圈子,有其正常一面。因为每个艺术家的个性十足,特色鲜明,甚至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每个艺术家创作之欣赏群也自有范围,个人之艺术创作不可能让全国人民都喜欢,这也是正常的。所以艺术分为圈子堪称正常。但分得太清也不好。因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各类艺术的交叉吸收,甚至打破画种界限是一趋势。圈子守得太紧,显然不利于这种倾向的发展。同时,艺术生态是个适者生存的生态系统。受国人欣赏,让洋人买单,都无妨,有人喜欢能活且活得好就行。没人喜欢,或孤芳自赏,或改弦易辙,都是艺术家个人的事,也无关大局。从政府的角度看,圈子的存在,多元艺术的存在,应当以宽容态度对待。艺术不过艺术而已。艺术观点符合政府需要,或不符合需要,都应无所谓。艺术观点再偏激乃至错误,也不至于到危害社会的程度,艺术家崇洋至极也卖不了国,有时还赚得回些美元,政府完全可以以无为态度待之。但从教育者角度看,无为而教,等于不教。如真要打着“多元”的幌子让师生完全自行其事,那干脆取消教育得了,一点是非标准与规范都没有,你拿什么去教育呢?对理论家或批评家来说,标准或原则同样重要。艺术总有好坏优劣之分,观点也有对错正误之别,评论的目的不就是别其正误析其短长指出特点吗?这是评论家该做的工作。如评论家也以“多元”为借口不分是非一律吹捧,此岂非如混混在混日子么!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