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王明明谈书画创作

王明明谈书画创作

2013-04-16 10:53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上周,一场与“家承”、“传承”有关的特殊展览——墨缘书韵在北京画院展开。这场墨香环绕的展览是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与他父亲王念堂、兄弟王卫明的书法联展,主要展示三人的真、行、草、隶等书体的精品70余件,呈现形式包括对联、扇面、手卷等,内容以前人之经典诗词、名言警句为主。

“此次展览既是对父亲书法的总结,也是两代人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呈现。”王明明说,“我们三人写字各有特点,共同点是真心喜欢这门艺术。字写得好坏与否并不重要,但每个家庭如何去呵护中国文化,怎样去滋养孩子对中国文化的情结,需要观者留心思考。”

从少年得志到如今成为中国画坛之大家,纵观王明明的艺术生涯,无疑离不开其深厚的家学功底。在喜好文学、擅长书画艺术的父亲影响下,王明明为人为艺养成了谦逊、平和、含蓄的个性。深知“书画同源”的王明明艺术创作涉列书法、人物、花鸟,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王明明的作品中始终流露出一种朴素、儒雅的情怀。

尽管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画坛的中坚力量,但王明明仍然坚守着96岁高龄的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书画,或者说艺术最根本的东西,应该是勤奋、感悟和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所作为的、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广收博取的学画经历

对于闻着墨香长大的王明明来说,一个热爱并从事书画艺术的家庭环境从一开始就给他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儿童时期开始,他的儿童画作品便屡屡参加各类国际书画大展并数次获奖。后来,父亲王念堂带着他到处寻访名家大师,先后向陈半丁、吴作人、李苦禅、徐之谦、顿立夫、启功、康殷等先生求教书艺,更是有机会得到李苦禅、吴作人、蒋兆和、刘凌沧、卢沉、周思聪等诸多先生的点拨。

 

 

王明明在回忆儿童时期的绘画经历时曾提到,从五岁拿笔开始,父亲便给他买回齐白石绘画印刷品,有人说学习传统必须从临摹入手,但王念堂却是让王明明看完了再画,而不是一笔笔地照着画,“传统的滋养并不就是某种具体的途径,我更看重宏观的耳濡目染式的学习方法”。

王明明广收博取的从大师们身上学到了为人为艺的道理。而经常跟随父亲去荣宝斋看展览的王明明,六岁便在自己的画面中强调构图和空白。直至今日,我们也很容易在王明明的作品中看到他在构图中对空白的追求,和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的文气与静气。

“文革”开始的时候,王明明才十四岁,因为无法画画,父亲便让他们在家中练字,王明明大量临摹了颜真卿的《多宝塔》,汉代的《礼器碑》、《曹全碑》等,并经常请教书法家徐之谦先生。王明明在徐之谦的教导中认识了各种字体的间架结构与书法规律。两年后去工厂当学徒的那段日子里,王明明又接触了西画的训练,开始练习素描和速写,油画写生和国画写生同时进行。直到1977年,王明明报考了中央工艺美院并被录取。因为专业等各种原因,王明明没有选择去学院学习,而进了北京画院学习。

直至今日,王明明一直很“庆幸”当初没上大学,“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美术教育变成了学院美术产业,可是只培养出了很多有绘画技能的人,很少产生创造性的大家,我们不能不反思中国画的教学,美术学院能不能按照中国画的规律来培养学生,学院教育如何跟传统衔接,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或许与儿时广收博取的经历分不开,王明明看重的是转益多师而不只是师法一家。自然,王明明的经历是个案且无法复制,在这个自嘲“没上过大学”的人看来,正是北京画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大师的云集才让他坚定了当初的选择,而在北京画院的学习和工作,一干就是三十余年。

回归传统平中有奇

如果说儿童画靠的是感觉和天赋的自由挥写,那么现在的王明明,在早已形成的作品风格中靠的便是勤奋的进业修身和静心体悟了。

王明明不让自己的画为具体的分科所拘束,人物、花鸟、山水、书法皆有所涉。进入北京画院以后,王明明开始进行真正的艺术创作,主要以画现实人物为主,但先生们的指点让王明明受益匪浅的同时,也给当时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带来了局限。早期进行创作时,王明明觉得自己很多画作都带有老师周思聪的技法痕迹和用笔特点,从题材上改变而区分开来是王明明首先想到的办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明明开始在古典人物、历史题材方面进行反复探索,从《杜甫》开始,王明明慢慢找到了一种与前辈区分开来的题材和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是很快,《招魂》、《采掘工》等一批现实题材的作品让王明明开始被人们接受,对意境的营造和刻画,把人物融入自然中,融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中,让人们感觉到画面营造的氛围和意境是属于人物所处的特定年代,从那时开始,王明明一直追求将人物画和山水画结合起来。

“我们总是在说回归传统,强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但回归传统不能停留在观念和口号上,关键是如何体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如何将一个中国传统笔墨法度的视觉样式,既创做出属于当代的,又能和中国绘画的传统脉络衔接上的作品,这不仅是王明明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当代中国画艺术家最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明确了自己的创作主旨后,王明明意识到不能再把自己局限在某个类别中。他按照自己想表达情绪的不同,选择不一样的题材,并非一定画古典题材或现实人物。情之所至,是创作一张作品最好的初衷。

在王明明涉列颇广的作品中,他画过自幼在山东蓬莱看到的海边景致和劳动场景,比如出海、补网、晒鱼;也画过唐宋诗词;又或是西藏写生之所见。在王明明的花鸟画作品中,也不难看出他一直力求表现的诗意和意境。作品通过泼墨、泼色,工与写、动与静,用笔墨肆意表现那个梦幻而现实的境地。细看王明明的花鸟作品,不难对比出他的花鸟作品无论是在色彩还是构图上,都比人物画更加大胆,王明明用自己的视角和审美,在继承唐宋花鸟画的文脉之上,更是融入了精心营造的诗意氛围,无论是南方热带雨林的花鸟,还是北方的花卉植物,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触动,都能看出王明明对笔墨功夫的自由驾驭,用他的话说:“中国画创作重要的是写心中之意,表万物之情。造型严谨而不失空灵,法在其中又不失于度,这是我在花鸟画创作中一直坚持的艺术观。”

绘画之余,王明明一直没有中断过对书法的研习,或者说书法如今成为身兼数职的王明明找到自我最好的方式,他深知书法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性,认为书画同源,线是画之骨,如果书法不过关,线条必然立不起来,画则瘫软无神。以行楷为主架,偶有篆隶的王明明,用笔刚劲有力,墨韵丰厚,整体古朴,高超的笔法和优美的线条让王明明的书法作品不仅章法井然有序,而且书风沉静文气,风华自足。其实在王明明的国画作品中,王明明善于用线,以类似铁丝的线条勾勒为主要的作画手法,即便是对细部的精致描写,也十分细心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