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从笔墨到观念(图)

从笔墨到观念(图)

2013-04-28 07:00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袁进华消失的天空
 

谁想把画画坏?我想,每个画家都想把画画好。时常看到画家工作室中废纸堆里有一些半成品,有的翻出来看看还不错,但画家却觉得实在不行,可见,画家对自己作品的好坏,都有衡量的标准,不达标准的,就是真的把画给画坏了,也绝不想示人。

 

 

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在于不同的场合与背景下,可以阐释为不同的理解。以“坏”字而论,“坏孩子”的背后实际上更多的是对其聪明伶俐又好动的肯定,表达的还是一种喜爱之情,往往是嗔怪。如若是背后说人坏,却往往是真的不善良了。

敢于把“坏画”拿出来展览,可见胆色,更可见醉翁之意。“且作一张‘坏’画”展览中,所包含的参展艺术家,没有一位是真画得不好,更不是把自己画坏的作品拿出来展览,相反,有的还是院校的导师和领导,展览的背后是当代水墨探索和存在状态的一种呈现。参展画家承认自己的画是“坏画”,也是话里有话。这其中,一方面是他们对于中国画在当代千篇一律、风格单一的发展现状的质疑;另一方面也是以各自的作品探索说明其中的可能性。

“坏画”意味着对传统绘画本体和形式上的对立与解体,这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事实。无论中外美术史,绘画都具有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历史上的天才艺术家都不是破坏这个体系,而是使之更加完善。这点在历朝历代被视为圭臬的传统中国画发展中,尤为明显。宋代有院体绘画,但亦有院外画家,所以才会有“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梁楷、八大、石涛等人的作品,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不被认可的“坏画”,但他们却又都是被历史所承认的大师,因为他们的意义正是在于使中国画的体系更为完整全面。

 

 

艺术的形式并非是公式化的千篇一律,尽管历史上的画家总是遵循着某种标准来作画,而且力求达到最高的标准。形式的诉求,就像每人都有的签名一样,把各自与众不同的笔迹研究出来,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自己的笔迹。写得一手好字往往没有个性,因为他是按照好的共性来写的,特别有个性的人或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可能有更鲜明的特色。

“坏画”之所以形成,其本源在于艺术家从笔墨创作向观念创作的转换。在这次展览中,几乎所有的参展画家都是从院校走出来,但不少人也同时谈到一点,当走出院校想以所学表达现实生活中的对象时,却发现很难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也能反映出一点,从学习到创作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的距离,而针对个体艺术家而言,所选择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最终也使得有些画成了“好画”,有些画成了“坏画”。

“坏画”中亦有真的坏。如果说早期的“坏画”是画家自我创作意识的觉醒的话,今天,有着太多的只是简单从形式上进行抄袭的模仿者。传统中国画有“神妙逸能”之分,“坏画”同样是三六九等。毕竟,比笔墨技巧为主的手性更深一层的是“心性”。手性可以视为中国画中的笔墨,这是“坏画”的表面显现,或者说是“坏画”的形式,心性也就是观念,则是“坏画”的内容,是“坏画”的深层结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