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常有全国各地的一些官员和投资者到宋庄来考察,希望借鉴宋庄的发展经验,到不同的地区重新复制出一个“宋庄”。这固然跟近些年中国开始重视文化,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关。正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将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宋庄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文化亮点。这似乎真应了那句“风水轮流转”的俗话,一个地方的崛起就像英雄的出现,有时候并不完全是依仗于自我的努力,而是时势造就的结果。
但是,宋庄经验却是独一无二的,几乎不可能复制。不可复制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宋庄与艺术家的深刻渊源。其实,一直都有两个不同的宋庄存在,一个是本地村民的宋庄,另一个则是外来艺术家的宋庄。推动宋庄后来的发展,让宋庄扬名天下的主要还是后一股势力,即宋庄艺术家群体。众所周知,宋庄艺术家群体的前身是“圆明园画家村”。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自由艺术家村落,“圆明园画家村”滥觞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新艺术和艺术家的自由创作还充满了敌意,所以,于逆境中蛮劲地成长,也使得“圆明园画家村”具有了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这正是艺术创造的精神内核,而宋庄艺术家群体恰恰承接了这个内核,尽管物理空间发生了变化,但精神脉络却很清晰,宋庄艺术家群体仍可以视为“圆明园画家村”的一种延续。
事实上,现在的宋庄艺术家群体,虽然已经从1994年最初的几位艺术家发展到了成千上万,但主体并没有变化,仍然是“圆明园画家村”的一些过来人。即便后来的艺术家与“圆明园画家村”无关,可大都也是冲着那样的一种精神,带着自由创作的梦想而来。这正是宋庄艺术家群体的独特之处,与后来有些地方刻意打造的艺术区不同,宋庄艺术家群体有一根精神纽带相互维系着。有了这根精神纽带,就可以打破地位的悬殊,也可以超越贫富的差异。总之,它能将全国各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艺术家凝聚起来,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实现各自不同的艺术之梦。
应该说,宋庄飞速发展起来,就是得益于它的包容与开放,也与后来一届政府的开阔眼界有关。这得回到2005年前后,宋庄的领导班子履新,新一届政府在做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改变了过去的执政理念,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造镇”。其中有两个重要举措为宋庄赢得了社会影响与艺术人气,一是组建艺术促进会,二是举办宋庄艺术节。宋庄艺术节在充分尊重艺术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调动艺术家自己来办节,并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策划,在保障了艺术水准的同时,也使这些外来艺术家在宋庄有了一种主人意识。而宋庄艺术促进会则融合了当地一些较有影响的人士和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使他们在共同议事中消解了许多当地村民与艺术家之间的矛盾。可以说,2005年以后,宋庄艺术家群体迅速壮大,与当时政府推行的这些举措不无关系。正是当地政府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外来艺术家与当地村民形成了一股合力,才使得宋庄飞速发展起来。
我就是在那一时期参与到宋庄事务的,确实在那几年深感到了宋庄欣欣向荣的景象。不过,好景似乎并不长,后来的宋庄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却是发展带来的。由于宋庄的影响力被不断提升,知名度越来越大,它作为一个盛名之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投资开发。这势必会打破宋庄原有的生态,使得宋庄的地价日趋增长。而当地村民迫于生计,又会把这种生存压力转嫁给这些外来艺术家,从而使得艺术家在宋庄的生活与工作成本越来越高。现在的宋庄这个问题已经表现得非常严重,据我所知,就有不少艺术家,包括一些早期来的代表性艺术家,已经相继离开了宋庄。所以,发展的悖论也是宋庄的悖论,而在这个无法阻挡的发展悖论中,不仅别处不能复制宋庄,就连宋庄本身也不可能再重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