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田波澜
1919年11月14日,23岁的长沙姑娘赵五贞,因为不愿意奉父母之命嫁给富商老头吴凤林做继室,在多次反抗无果的情况下,最后用刀自戕于花轿内。此事轰动一时,引起许多知识分子的关注,仅湖南《大公报》就发表了近10篇文章,毛泽东、萧汝霖、龙兼公等人都参与了讨论。大多数人都认为,赵五贞的自杀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历史学者侯艳兴的研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印证并深化了吴飞的观察。侯艳兴聚焦的是民国时期以自杀为题材的漫画,他选取了100余幅自杀漫画,通过对这些漫画的梳理和解读,试图呈现一个传统伦理瓦解后的现代中国的自杀众生相,并揭示在这些漫画中浓缩着怎样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念。
漫画中的阮玲玉之死
侯艳兴说,民国时最为著名的漫画家基本上都创作过自杀漫画,他选择的这100余幅自杀漫画主要出自华君武、丁悚、张乐平、丁聪、郭建英、张瑗、张英超、叶浅予、张仃、朋弟、鲁少飞、廖冰兄、张光宇、张聿光、万古蟾、胡同光等漫画家的手笔,刊于当时《上海漫画》、《中国漫画》、《良友》、《申报》、《民国日报》等报刊。
民国时期,上海知名艺人的自杀往往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据侯艳兴研究,就民国上海的自杀状况而言,1935年的自杀人数为历年之最,有人戏称该年为“自杀年”。当年发生了留下“人言可畏”遗书的阮玲玉自杀案,轰动上海。两个月后,还相继发生了八口之家和六口之家的全家自杀案。阮玲玉在1935年3月7日晚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3月8日,也就是国际妇女节日早晨8点多去世。从侯艳兴收集的漫画来看,阮玲玉之死是当时诸多漫画表现的主题,有的漫画直接反映阮玲玉自杀,比如《漫画生活》有一幅漫画描绘了在夜黑时分,阮玲玉已经服下安眠药躺在床上,床旁边的桌上摆着两瓶安眠药与一封遗书;有的漫画分析阮玲玉自杀的原因,例如《明星半月刊》的一幅漫画描述两个男子坐在一个公园的凳子上,为阮玲玉究竟属于谁而争吵,由争吵到争斗,一个以“妨害家庭”控告,一个以“妨害名誉”上诉。凳子上还躺着身死的阮玲玉,凳子下方写着“你不杀伯仁,伯仁由你而死!”该漫画旨在讽刺阮玲玉之死是张达民和唐季珊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有漫画揭露了媒体及商人利用阮玲玉自杀谋利的现象。比如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的《出卖同情的报酬》描绘了书商编印的各种各样有关阮玲玉及其自杀的书籍,在书店出售及街上兜售,讽刺商人们利用人们同情阮玲玉自杀来谋取报酬的种种行为,是为“靠死人图利”。
小报渲染成为自杀潮诱因
造成民国时期自杀流行的原因众多,除了社会变动剧烈、传统伦理崩溃、思潮庞杂、经济萧条、失业率高、婚恋问题等因素之外,在侯艳兴看来,报刊等媒体的渲染也是一个重要诱因。比如1928年轰动上海的马振华自杀事件(编者注:上海姑娘马振华与汪世昌自由恋爱,1928年3月双方订婚,两人于结婚之前发生了性关系,之后汪世昌疑马振华非处女,马振华在1928年3月16日投黄浦江自杀以证清白),各大报刊争先恐后发表其遗书。在此之后,受马振华自杀暗示与媒体渲染,居然有大量的自杀者把遗书寄给报社登载。《上海漫画》的一幅漫画即以此为题材,画面上有一个女性自杀者,手里拿着绝命书给新闻记者,脚边还放着一袋子情诗。这幅漫画还带有说明,其中新闻记者说:“这几天新闻版位太拥挤了,你投黄浦江只好请延期吧。”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蒋汉澄的漫画上,画面描述了上海记者与自杀者的一段对话:“你写绝命书的时候别忘同时也给我们来一封。”
当时一些漫画对这种媒体文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王仲1942年发表的一幅漫画描述了甲乙二人的对话。甲说:“新年你送局长什么?”乙说:“有一家大小自杀的新闻。”郭建英1931年发表的《诱:小报式的大报社会新闻之罪恶》主要描述了报纸新闻栏专以报道自杀为乐的倾向,指出报纸起了自杀暗示的作用。著名漫画家鲁少飞则列出报纸上常见的8种新闻,其中两种是自杀新闻,一是青年意志薄弱,投浦图尽;二是营业失败,吞药自尽。侯艳兴指出,民国时期上海很多报刊以报道此类自杀题材为重点,漫画家的讽刺并未能真正改变这种恶劣的媒体文化。
民国时期的漫画家常结合民族国家的危机来创作漫画讽刺自杀。侯艳兴说,有两幅有关国族论述的漫画比较有代表性,一幅发表于1933年,另一幅发表于1941年。在1933年的这幅漫画中,左边是一对恋人自杀,右边是将士们在战场上厮杀。左边的画面背景是实体的大黑字体“死”,右边是虚体的大黑字体“死”,且“死”的下方写了“光荣”二字。这一漫画就是针对当时很多青年失恋自杀而作,讽刺他们奉行“恋爱至上主义”,而置国家的兴亡于不顾。
自杀漫画中的性别歧视
侯艳兴也注意到这些自杀漫画的作者绝大部分是男性,这导致漫画隐含了性别歧视:女性成为男性漫画家创作自杀漫画的常用“道具”,且这一“道具”具有客体性和歧视性。比如张乐平的一幅漫画由6帧组成,女性在自杀之前,先是烫发、画眉、抹口红、照镜子、吃西餐,最后投浦江。画面虽然表现了女性在自杀之前的“从容不迫”,但实际上讽刺了女性对流行的病态追逐。张乐平另外一幅名为《意料之外》的漫画由4帧组成,描述一位男性摄影师去江边拍摄跳水的镜头,找的女演员跳入江中之后,摄影师发现江边有遗书一封,顿悟女演员原来是跳江自杀了。“在这些自杀漫画中,女性成为了‘被自杀’的客体。另一方面,漫画发表之后,在媒体上,又成为了‘被欣赏’的对象。”侯艳兴说。
如何评估民国时期漫画中这批以自杀为主题的作品的社会功能?作为一个研究民国时期自杀问题的学者,侯艳兴持比较积极的评价态度。他认为,这一系列自杀漫画既是艺术文化领域的代表,也是反映社会病态的哈哈镜。这些自杀漫画或者是时事漫画,或者是社会漫画,而非政治漫画和人物漫画,不在于讽刺政治、讥笑个人,而在于揶揄人生、批判社会,起到了映射时事、反思人性、珍视生命、改良社会的作用。
据会议召集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刘长林介绍,这次有关近现代中国自杀问题的学术会议邀请了来自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数十位学者,就晚清官员自杀、清代以来南方乡村妇女集体自杀、城市养老院老年人自杀、建国初期上海因婚自杀等各类现象展开跨学科的对话,这在国内学术界尚属学术前沿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