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

2013-07-17 08:16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点击进入下一页

易中天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回忆起25年前的时光,他说,25年前自己在上课、写论文,跟其他青年教师没什么两样。资料图片

易中天

25年前,时为武大教师,41岁的易中天出版了第一本学术专著《〈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开始了自己在学术上的孜孜追求。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面对文化界、学术界的低潮,他转而追求学术和思想的公众影响力,走出象牙塔进行“学术冒险”,而《闲话中国人》等成畅销书,也意味着,他面向大众的写作获得了市场认可。

 

而登陆百家讲坛,则让其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他因此被称作“学术明星”、“学术超男”。

但是,名利双收的易中天并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今年5月,在争议声中,他以一己之力开始了36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写作。

显然,易中天走过的,是一条从学术到大众,再到既学术又大众的融合之路。人们可以就《易中天中华史》的好坏得失争论,但是,他不懈追求的精神却是一以贯之。

走出象牙塔的“学术冒险”

易中天说,他从14岁就没有梦想了,只有追求。

有人问他当年从新疆考入武汉大学的时候,学术理想是什么?他回答:真没有理想,只有一些很现实的考虑。这包括工资之类的。比如说有一次调工资,他发现有人的工资比他多。领导告诉他,因为那人有大学学历,而易中天是高中学历。“我才知道学历还这么有用,那咱们也弄一个吧。”

进了武大,然后留校任教。留校不到一年,他就被提拔为武汉大学中文系副主任。1988年,41岁的易中天已在武汉大学做讲师任教7年,讲课深受学生欢迎,是“武大三名嘴”之一。

尽管课讲得好,但由于体制原因,他迟迟没有评上副教授。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家人蜗居在面积仅十余平米的简陋住房内。直到去厦大前不久,他才评上副教授。

那时的易中天承受着当时很多知识分子承受的压力。他甚至“感到做学术的凄凉”。

有一年,易中天一位师兄在作学术报告时,突然倒在讲台上去世。易中天等人去师兄家中慰问,发现居然一贫如洗,连沙发也没有,来人只能坐着差不多半蹲着的小板凳。在师兄的追悼会上,易中天写了一对挽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叹人间从此惜年少;生计九流,家徒四壁,问天意何时纵斯文。

 

这时候,易中天自问:难道中国的学者、学人、知识分子,就该过这种日子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易中天开始走出象牙塔,和大众接触和媒体接触,其研究方向和文风,明显不同于专业的学术专著。从他写作的书名可见一斑:《闲话中国人》、《品人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被人称为“随笔体学术著作”。

当时,在别人眼中看来,这对一位学者来说是具有冒险性的行为。而易中天则将之称为“生产自救”,他说要靠自己的书来换钱、换经费。

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书的发行量不算差,每一本都是几万册。《闲话中国人》甚至成为了畅销书。

登《百家讲坛》成“学术超男”

其时,易中天不但在学术领域奠定了地位,大众写作的成功也让他小有名气。但中国学术界经历了文化热之后陷入低迷,学者相互之间没有沟通、讨论,都自说自话了。摆在易中天面前的选择是,要么就继续自说自话,要么改变传播方式。易中天告诉记者,“通过面向公众的写作,我在公众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影响力有限。要扩大影响面,还是要借助公共媒体。”

2001年,央视创设节目《百家讲坛》,但播了几年收视一般,一度濒临淘汰边缘,节目需新主讲人,需要变革。

有一天,节目策划谢如光告诉制片人万卫,他发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主讲人。“当别的学者都谈论很学术的问题时,他却谈到了他小时候吃了热干面的感觉,这个老师肯定适合《百家讲坛》,是一个能够受观众喜欢的主讲人。”然后谢如光推荐万卫看一本书,正是易中天的《品人录》。万卫回家翻了翻书,顿时觉得风格很适合当时百家讲坛正准备推出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

2005年,易中天首次登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2006年开讲《品三国》,更是让易中天家喻户晓。易中天回忆,在最后一集的录制现场,他充满深情地讲:“52集大型跨年度系列节目《品三国》全部讲完,谢谢收看!”节目的执行主编张长虹在楼上导播室里,哭了。

 

他在百家讲坛获得了成功,也获得公共影响力。有人说是他成就了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也成就了他,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易粉”和“乙醚”的行列。

节目走红,图书热销。易中天也被称之为“学术超男”。易中天则说,“如果给自己定位,我觉得应该是学术传播明星,是为大众服务的。”

36卷中华史争议中动笔

功成名就的易中天无论是个人声望,还是学术影响力,在《百家讲坛》讲述《品三国》之后,都达到了顶峰。然而,他并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之后,他还登坛讲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不仅如此,他还要以一人之力,从今年5月起,到2018年完成一套36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凭一己之力,撰写上下数千年的中华史?消息一出,就引发各方争议。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丁怀超甚至公开表示:“这样的‘大历史’书,也许能够博得一时叫好,却无法自立于史书丛林之中。”

对于质疑,易中天只是一笑了之:“请他们放心,他们一定会看到的是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华史!”易中天说,到目前为止,《易中天中华史》进展顺利,这也是目前自己最为看重的工作。“但是,不一定是最后一部。”

易中天坦言,写《易中天中华史》是实现自己多年前的一个心愿。

尽管不愿以追梦来描述自己一路的历程,但是,从追求学术创造,到追求学术的公众影响力,再到现在追求既学术,又大众,易中天似乎经历了古人所谓“看山”的三重境界。他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歇。

 

■同题问答

1.25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时候你的梦想是什么?

25年前我在上课,写论文,跟其他青年教师没什么两样。我也没有太多想法,只希望能像老一辈学人一样与书为伴一生。

如果这也算梦想,未免讽刺。

2.作为一个成功者,你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至今仍不能成功拒绝回答此类问题。

3.有什么话是你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给孩子的?有什么话是你曾经深信不疑如今不以为然?

宁可相信自己的感觉,也别相信语录。

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只是有时是力量,有时是包袱。

4.是否有过放弃或不思进取的时候?如何度过那段艰难时光让自己继续前行?

只要自己真心想做,就不会轻言放弃,但这与是否进取无关。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张弘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