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庙旧书刊交易市场是姜庆共几乎每周日都要逛的地方,通常他都会拎着一个环保袋,在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中,沿着书摊一家一家看过去。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他便与摊主砍价,“当你看到一样找了很久的东西,也不能表现出很想要的样子,这样才能用你的心理价位把它买下来”。有时候只能空手而归,但也有时候他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他最新买的一期《收获》杂志和两期《电声》期刊。
“买这三期杂志,其实就是为了上面最大的这几个字。”姜庆共指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说。他正在筹备一个以汉字的手写字体设计为主题的图书出版和展览,为此,他在过去的五年中陆陆续续收集了大量的旧印刷品,包括书籍、报纸、杂志、海报、课本、儿童读物、节目单、包装等等,目标是封面上或者是内页里有特点的汉字字体设计和排版版式。涉足设计十几年,老姜现在比较苦恼的是,字体设计电脑化以后,手写字逐渐消失,而电脑里再也找不出好看的汉字艺术字了。姜庆共介绍说,现在汉字设计在电脑里只有五六十个选项,而日本汉字都有3000个设计选项,这是因为日本汉字设计从历史上一路继承下来了,而我们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历史记录基本是空白的。这样一个强烈的反差,让他有点受到刺激,他说:“我们现在要反过来,去看看以前到底有什么好东西。这是一个基础的工作,很多学设计的人都没有看过我们之前的东西,没有基础,没有养分。”他决定做一个之前没人做过的史料整理工作:以汉字的字体设计为主题,收集1900年至1999年上海出版物的手写汉字,看看汉字是怎样在杂志、报纸、儿童读物甚至是一个票据上呈现出来的。这里面包括了封面字和内文字,其中有些设计只适合封面字,但内文字的设计也很丰富,包括了粗细、体格、排列以及内页的版式等等。他希望能通过这个主题的收集,唤起中国年轻设计师对中文字体设计的重视。
以1900-1999年上海出版物上的汉字字体设计为主题的收藏只是老姜“上海风景”系列收藏中的一个项目。在按部就班地当了十几年的职业设计师后,老姜决定遵从内心的呼唤,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收藏“与设计有关,与上海有关”的印刷品。老姜的收藏“觉悟”始于对现在大部分书刊中复制翻印文献资料的印刷质量的不满,总希望能看到原件;加之,由于热衷于观察和记录城市文化现状,由此慢慢开始收集有关上海的资料,从中寻觅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痕迹或根源,即他所谓的“上海风景”。
姜庆共对于“上海风景”印刷物的迷恋,与骨子里的“设计情结”和“上海情怀”是分不开的。1960年生于上海,他幼年时住过一段时间石库门里弄,上世纪80年代技校毕业后,做过工人、宣传干事,也接受过短期实用美术设计培训,自学并从事儿童读物插图十几年。成为自由职业者以后,收藏“上海风景”的印刷品就成为了他的一种脾气、一种习惯。“喜欢就去做,不是说说而已的口号,没办法,改不了,放不下。”他说。
资料收集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一个琐碎、繁杂的系统工程,加之这些主题的收集本身有很大的随机性,须有一定的数量积累才能出效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姜庆共的收集方法就是先确定主题,然后往里面填充藏品,把这些零散的碎片集中起来,他说:“我不是收藏家,只是零星收集些资料,希望在这些纸片中,可以读出一些线索。”通过从旧书摊、旧书网站买入,他的藏品已有不小规模,10平方米左右的书房已被各种印刷物淹没,两三人进去坐下都稍显局促。客厅有一整面墙被用作了书架,当中三分之二的空间也被一张大长桌“霸占”,上面的书籍和藏品都整齐地码在一起,堆得有近半米高。他说:“我没考虑很多,收集这些资料只是因为这都是我喜欢做的。”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我对大部分书刊中翻印文献资料的印刷质量感到不满,希望看到原件。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1873年上海美华书馆自印的《铅字拼法集全》。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很难说,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特色的东西。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你专我杂。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旧书摊、旧书网站。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不清楚。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不是藏家,也不是玩家,只是个收集者,更有点像资料整理员。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收集、归纳、整理的过程,时不时会令人感到惊喜和满足,也包括失望。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肯定有赝品,不过还好。挫折就是资金不够时,眼看着重要的文献被他人收入。
Q: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不清楚,不知道我的收集有一天会不会达到能捐的级别。■
2010年,年代、城市、历史、文献,这些关键词逐渐被提到了姜庆共创作的首要位置,他开始有系统地从旧书摊、旧书网上收集关于上海的点点滴滴,淘旧书和文献终于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杂而丰富的从业经历,他习惯用比较杂的眼光来观察或选择藏品,希望能建立起自己的一个收集系统,即以上海城市、历史、文化为线索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包括设计、民居、环境、活动等等。目前,他仍在以“石库门”“老城厢”“国货、杂货”“民国明信片”“海报设计”等为主题进行专题收集。
不管是在书中还是在展览中,姜庆共更注重加入籍籍无名而又“好玩”的作品,对名家名作反而作简略处理。比如,在展现20世纪30、40年代的藏品时,由于《良友》这些著名杂志早已为世人所熟悉,因此,老姜只在年表中提及而不作更多的展示,藏品展示中反而挑选如《文华》《大众》等关注度比较小的杂志。对于这些作品,他强调自己都只是做一个呈现,绝不做评判。“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说,“对于这些串起来的藏品,一旦认真研究下去,可以发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再分析分析,读者自己就可以判断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