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

2013-07-23 08:20 文章来源:扬州晚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鬼子来了安玉民作 
鬼子来了安玉民作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

画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尤其是人物画,而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最大特点,对此,您的理解是怎样的?

 

安玉民(以下简称安):

线是中国画的根本造型手段,所谓“形以线而立,神因线而灵”嘛。可以这么说,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的用线形式是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也和书法的影响以及毛笔的功能分不开。中国画的用线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的模拟,而是画家经过提炼、概括,依据物象又高于物象,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组合来构建、塑造形体的,是画家在用线条来思维、用线条来创造、用线条来表达画家的个性与心声。我觉得,以线为灵的作品,不依赖色彩,也不借助明暗,仅依靠线条的疏密粗细、刚柔疾徐来塑造形象,不仅表现了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衣纹质感,还移入了画家的主观意识,强化了对象的神韵气质。

记:您用线创作最初是从为《读者》、《故事会》、《今古传奇》等杂志画插图开始的,那么,同样是用线来表现,画插图的线和国画创作的线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安:

画插图的用线与创作人物画的用线肯定是不一样的。画插图时,线条要简约概括,因为要考虑到印刷的效果,要能够表达出文章作者的思想,图文应该是相合的。一个好的插画家必定是根据文章来用线的,而不是以自己的风格来固定。国画创作本身就应该有创新、有创造,因此其线条的表现就不可能像插画中的用线。其是吸收了平时写生中的精华、将画家思想与客观物象高度融合的东西,代表了画家的个性与情感,具有一种探索性。去年,我的一幅入选“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的《武当山》就是线描创作,在全国美展中,总会有那么几幅精彩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线描作品,观者从中常常能够发现一些新的表达。

记:众所周知,笔墨当随时代,国画创作中的线也是一样的,那什么样的线条才是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

安:

传统的十八描,人们在其固定的模式下用之画了那么多年,下笔、起笔、落笔早已被程式套住了。现代人不是这样,起笔、落笔鲜有这样的意识,尤其是现在的80后、90后画的画,根本看不出起笔、落笔。过去,线主要是为形服务的,现在,在很多画家的笔下,线已经独立出来成为新的表达语言。但这样的线条往往也会给人以绘画功底不够、不扎实的印象。功底不扎实而有新意其实也很麻烦,因为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无法深入下去了。在许多画展中,也常有这样的作品出现,但没多久画坛中就再也看不见了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有传统的原因。但纯粹用传统来画现代人,也不行,那样画,你会感觉不协调。但传统走不稳,无论将来怎么画,都会很难有突破。但全学传统必也是死路一条。创新必须是在继承传统上的创新。就好比罗丹的雕塑之于古希腊的雕塑就是这样的创新与突破。一个中国画家笔下的线不应该只是对客观物象的刻板记录,而应该是主客观情境交融的记录。只有随着心迹而走的线条才是生动有生命力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线条。

记者吴娟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