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陈晓峰:2013年上半年艺术界反思录

陈晓峰:2013年上半年艺术界反思录

2013-07-30 07:29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陈晓峰

2013年上半年艺术界各方都在主动的突破原有的“围城”和边界,甚至迫切的期待改变传统的游戏规则——但是“三观”不再具有颠覆性的艺术界,失去了可以共同讨论问题的舆论环境和要件。艺术界一如既往的“失控”和处于莫名其妙的价值衰变期当中煎熬。比如,宋庄生态危机似乎只是变成了宋庄艺术家的问题,威尼斯双年展好像只是那些参展艺术家的事情,中国美术馆等体系的资源似乎与当代艺术圈成为天然的绝缘体,整个艺术圈失去了信息链接与“联网”的能力与共识。江湖帮派和门户之分依然那么显著和矫情,艺术界仍然在老化的系统里运作,而不是推动一个生态圈的回归和建设。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维护艺术界既得利益的社会价值观早已被解构得一地鸡毛,因此新型的价值体系本应该呼之欲出,但是因为没有良性的循环更新价值体系,整体性的“共识”无从谈起,艺术界向前推进显得举步维艰。2013年上半年一方面需要关注到当代艺术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更要警惕新一轮资本工具包装来袭,一些成功艺术家在新一轮的环境变化关键节点,携资本进行另一种形态的包装,欲借机上位,这种现象尤其值得反思与批判。艺术界处于“内困外急”的状态:一方面在自己的围城里作不同的困兽记和精神的流失,另一方面围城外的力量正在喷薄,各种文化园区在假借艺术家力量,以及互联网艺术品交易兴起,最新的消息是电商富二代国美在线品类扩展上将延伸到“文化艺术品”大类,我将会有专文评述。

一个惊人的现实摆在艺术界每个人的心头上:展览和作品已经无法支撑起这个领域的共同“认知”与辨别——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变化极为明显:已经不是获得社会探索意义区分度明显的领域。艺术家群起而追逐“水墨”便是上半年最成现场的艺术形态载体——在“全城皆墨”的艺术界,你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个常态的词汇:投机。我的观点是,与其认为“水墨热”,不如视为末法时代艺术家需要继续跳着枷锁跳舞,只是从一个坑跳入另一更大的坑,本质上艺术的观念和思维没有改变。如果水墨热是艺术界内部自发的革命行为,而不是商业利益驱使,那么水墨热能够带动艺术新一轮的内生长力,但是显然不属于前者。众所周知水墨热的前因,但是艺术家群体不应该只是成为水墨的“发烧友”,而应该找到价值观的塑造力。艺术界在群体性精神恍惚中抓到“水墨”元素有些过度的应激反应行为,很容易成为艺术资本操作的配套工具和炒作题材。但是艺术界讨论的趋势力量显然还没有在这上面停留,也说明了艺术学术生态的荒芜。

 

被自认为“做腐乳都是一流”的王林自我定性为“伟大的”威尼斯平行展(不禁令我感慨,如今传统型策展起家的老牌策展人膨胀至极的虚妄,难道不知道在移动互联网微时代宏观架构起来的意识形态都将是浮云而已?!),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中国艺术家廉价的参展愿望,但是王林别忘了成长的不是中国艺术家,而是集体的“造梦”心态,挤上末班车,却让人窥见了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的一地鸡毛,全部的参展作品回到国内第一件事情就是集体被“送拍”,但是真正有需求的买家又在哪里,还是已经托好盘?如果这个自认为分量很重的展览更应该在国内也做一次,可能引起的关注度和讨论更值得珍惜。传统的策展人似乎永远不知道分享的重要性,只是把大型的展览在约定的时间内做完,似乎工作就结束了,但是信息接受的有效性又在哪里?我真心希望传统的展览能够将展览的生命力延伸出来,让国内更多的人了解到具体的信息,将这些被整合的资源再度释放出来,而不是成为一次性资源浪费者。建议王林分不同批次携带威尼斯参展艺术家在国内不同的地方多些移动的交流活动,我想可能真正有利与艺术家的进一步表达和沟通,也能够让人更深入一步的感受到被归纳的创作群体背后的状态。我的观点是,何为传统的展览和传统型的策展人?大型的展览没有建立一种后续可持续发掘的元素,甚至现成一种有机的生态,那么这种展览就是传统的展览机制,策展人的观念和运作展览模式都需要被革新。因为在艺术生态构建迫切需要的阶段,传统展览所消耗的财力、物力、人力完全在更大的社会化连接平台里让艺术理念更充分化和更有效率。传统展览就像美容产品,破坏的不仅是一种新成长的机制,延续的只是一种老化的观念和思维,更多的破坏是新的艺术生命力和遏制了结构性裂变。

2013年上半年宋庄艺术生态继续恶化,几乎到了一个低烈度撕裂的边缘。宋庄上万个艺术家以及其延伸的作品,链接的社会信息,居然无法保护好一个创新的艺术文化生态,我想这是多么虚伪而无价值观体现——弱信息连接的文化创业时代。我想宋庄文化创新的社会化将是这个区域未来重要的课题方向——如果整个宋庄艺术文化人分泌出更多社会化的信息,那么自身的信息将会被商业信息彻底的掩盖,那么这对于这样一个具有独特生存样本的艺术群落而言是灭顶之灾——在我所写的25万字近期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宋庄疯——中国艺术创新第一现场观察》一书中有详细的阐释。活生生的现场发生案例是:栗宪庭电影学校学生报到日成了被遣散日,爆发了小范围的抗争,但是低烈度的反抗已经无法改变宋庄艺术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上宋庄违建楼的出现,整个宋庄处于一个“艺术离场”的状态,更多生活和创作于此的艺术家感受到精神压抑和焦虑,未来宋庄最大的商机可能是每个工作室需要一名“心理辅导师”,以帮助宋庄艺术家在“内外交困”的危机时期,找到新的方向。宋庄的危机是,文化无力感年代危机的缩影,一个庞大的艺术家群落,无法现成建设精神家园的“共识”,因此无法导向出一个有机的活力生态,反倒因为聚集带来了自身被消极的环境,这便是私利年代无法释放艺术能量的最好证明。宋庄以自由文化聚合与政府力量导致的分裂之“痛”,需要反思的是整个社会面,而不单只是这里居住的艺术家群体。每个地方都被迫成为“焦土”,今天失去一片宋庄,明天失去更多文化创新意义上的宋庄。宋庄不是现成的艺术“提款机”,而是一个需要建设的“生态场”,每个人每种力量都需要“链接”起来,才能建立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场,而不是成为一己的利益场,否则失去的不仅仅是“宋庄”,而是文化人能够守护的“理想家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环境巨变的压力和精神遏制,如果在这一轮变化之前,所能做的就是文化的反弹力力量,赢得生态博弈的最大可能性空间,我想这是宋庄每个艺术家个体当前要做的“连接面”。

 

今年5、6月份保利在淘宝网上推出在线交易,只是这些传统拍卖机构的处女“触电”,还将掀起传统拍卖巨头生产与交易模式革命的高潮,只是这种艺术交易生态体系如何构建,还值得观望。艺术电商给了围城中的中国艺术界某些安慰性的元素和趋势性的启示,但是目前这种模式,虽然有限的释放力量,但是这种未来态的元素,让艺术界传统的结构性出口有了开放性的平台。比如面对房租和运营成本高企的画廊,是不是可以把有限的人力和财力用于线上运营,或许可能是未来的方向。798很多已经消失的画廊,已经证明线下的模式并不是画廊最好的生存方式,那么改变的模式可能是链接在网络上,这些需要一个大的环境引导,比如能做的还有艺术北京,为什么不能将实体的展览,再延续到网上,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接触到艺术品,现成一个网络生态,可能会让现在捉襟见肘的实体店运营环节支出压力。艺术北京完全可以做,798也可以做,798物业管委会为什么不和自己的租户是一个生态共同体,帮助798画廊建立一个网络交易平台,让这些画廊入住实体798的同时,也入住网络798,帮助他们营造一个经营的环境,我想这是798定性为文创园区基本的职能,甚至是建立一个文化交易智性环境的前提。我的观点是,如果艺术界这些地方和重点可以联网的地方,如果没有推动建立网络的系统,那么都是传统而效率不高的地方。798有关方面应该拿出措施出来,确保798是一个高效交易的系统,画廊等机构在这里聚集才有意义,而不是成为围困之地。我的观点是,如果是艺术界做平台模式或者准备做平台的,有条件的地方都应该构建互联网交易展示和交易体系。整个798园区是最有可能做成智能系统,并且可以帮助这些画廊企业建立网络交易生态,而这种保护过程,也是保护798展示艺术品价值以展期为限度的一次性价值信息更有效率沉淀的方式——798艺术互联网生态的建立,是保护艺术资源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更是建立一个“移动798”,进行艺术文化艺术社会化分享的最好路径。我的观点是,文化创意时代,传统机制所产生的行为结构,到处都变得有所不为,而不是做不好。798的效应根本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现在只是最表面化的798,和真正的文化生产与输出信息协同高效率的那个本来潜在“798”无法比拟,只是文化管理者不需要另一个“798”,甚至没有能力做好另一个“798”。

艺术界在上半年仍然有了新的探索方向和趋势,即艺术乡土塑造模式,这是一个庞大的未来艺术体系所要搭建的框架,但是这种趋势仍然被艺术界所忽视,但是可以预算的是,未来更多的当代艺术走向乡野,在更“接地气”的地方,融入当代艺术介入社会的观念,而广阔的,现在正在被抛弃的农村,将成为当代艺术最好的实验土壤。欧宁们已经开辟了这一战场,我想在未来的时间段,更多的艺术家将转战于农村,是艺术从城市当中突围出来最开拓性的尝试——或许也是艺术界精神整体迷惘和价值冷却之后的最大收获之所在。一些艺术家已经开始返乡,把艺术文化的元素带入,接地气,试图做出一个美丽的生活模式,而这种从城市退到农村,实际上是一种更大的社会面潮流在涌动——如果艺术群体敏锐的捕捉到这一轮社会变化的信息,那么艺术界将打开另一个界面,而不为这个传统结构状态而走腐朽信息浓重的“独木桥”。这些潜藏在艺术乡村实践形态背后的爆发性社会面思考,可能是当代艺术连接社会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之一,那么“水墨热”比起这些行动派和改造派的艺术家而言,意义和价值区分自判高低。

 

毕业生季,艺术院校的院长们几乎都没有什么声音发出来,甚至到了让人自然淡化了对艺术教育的期待,不过要提醒艺术院校的是,展览现场需要直接做成小型的艺术交易会,可能这样更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博览会已经不是艺术北京等主导权利,每个展览都需要成为交易场,这大概是艺术界环境完全异化的显现所在。显然,残酷的商业利益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学生资源成为短线炒作的最好素材之一,因此艺术院校无形成为了一个资本博弈的“新赌场”。在资本布下的天罗地网中,哪些人又能成为没有被伤害的漏网之鱼呢?日益异常的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已经严重侵蚀了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环境,但是整个艺术界讨论在这一块仍然处于模糊,青年艺术家没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也足以证明中国艺术界生态问题的缺席。毕业季连带出来的问题,就是中国艺术面临的各种选秀平台,在中国好声音似的选秀大环境里,年轻艺术家如何保持开放性的心态,而不是成为被嫁接的工具,可能是摆在青年一代艺术家巨大的选择与考验。目前出现的10多种不同形态的选秀平台里,青年艺术家也顺道成为捆绑营销的工具,而更多的青年艺术家仍然默默无闻,因此这些选秀平台不是释放青年艺术家的主要渠道,更多的是青年艺术家个体能够给这个艺术界带来什么样的艺术撞击信息,可能这才是艺术界所要扫描到的信息。

当然,在仍然持续的价值观乱象当中,艺术界多米诺骨牌效应似爆发的传统结构领域的价值评判“共识”体系彻底崩塌,会不会意识到艺术新一轮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重构?会不会加入一个反思能力强化的一个阶段,会不会释放更加多元化艺术价值观念的迸发?会不会让当代艺术的讨论和接入点更社会化链接?会不会推动新的艺术生态与形态的出现,我想这些都是留给下一个版本的“艺术界”所共同需要回应的话题和开放性信息。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