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学院的美术馆常常给人一种“精英艺术”的感觉,它的束之高阁常常让人望而却步。这也证明了学校内和学校外的沟通渠道并不是很畅。每每美术馆有展览开幕,开幕当日可能来了很多人,但到第二天就空空荡荡了。在中国美院美术馆执行馆长杨劲松看来,这不仅仅是公共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文化投入和产出的完全不对等。校园本来就是一个知识生产的现场,它原本可以生产很多知识供给社会发展的力量。但一旦束之高阁,就会变得拒人以千里的感觉。
杨劲松认为,美术馆应该是一个大众愿意来的地方,美术馆人流不息的状态就至少完成了一个精神产品和社会化的关系。而想要实现这种人流不息状态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年轻人来盘活它。同时,许江院长一直强调学院美术馆应关注当代、关注当下。大学,是一个循环不断的青年学子的聚集地,学校理应为青年学子的自然生态给予良好的平台,或者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自己发展。
杨劲松看来,近年大家对青年艺术家群体关注度,也表明了一个很迫切的国家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经济腾飞,未来的30年我们需要给世界一些有创意的思想,有意思的文化,这个只能靠年轻人了。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充分意识到,我们的价值就是为青年人搭桥,为了让青年人在未来30年能够对这个世界发言,表态。各界关注青年说明大家也都充分意识到,未来的世界要看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