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组图)

培育自己的精气神(组图)

2013-08-22 10:1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毛泽东诗词》

李冠意没有响亮的名头,没有一顶又一顶高耸的桂冠,这在浮名泛起的时代,他似乎落在了潮流的身后,然而,正是这种不追波逐流的品格,使年过花甲的李冠意,依然彰显着一种生命的力道,那是融化在书艺中的坚守、纵横在笔墨中的气质和神采。
在汕头、在深圳,李冠意的书法,盖过了他的名头。这不仅仅是他的字好,而是他的人好、德好:不为功名所累,不为利禄蛊惑。广布人缘,追求书艺的普世效果,传承璀璨悠久的文化,这是李冠意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李冠意的书法,具有开放性,注重大众的接纳和认可。他恪守传统,但绝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他善于从传统中汲取营养,继而丰富自己的认识,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他还善于从感性中发现和领悟理性的东西,通过实践完善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李冠意是一个谦和的人,也是一个有艺术情怀的人,他的书法就是一种和大众的对话、和传统链接的媒介和桥梁。一个具备这样的胸襟的人,自然他的精神和物质就不会悭啬,不会孤芳自赏,故作清高。几十年来,李冠意在书法实践中向蜗牛一样前行,他的抒写,是一种接地气,送真情的抒写。他将书法放在了一个无限广大的群体的场中,让俗与雅,在人们的审视中,找到一种共鸣、一种审美的需要。于是,逢年过节,他书写的对联累计达数万副,无论个人、党政机关、公司单位均求墨如渴,而且在书写过程中能为之量身定做,藏头嵌字,意境深远,博得大家的好评。平日间,题写家居、庙堂匾额等,皆有求必应。
 
 
《毛泽东诗词》
李冠意幼年学书,五十多年从未半途而辍。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书法依然是他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退休后,他更加勤勉,艺术的激情像井喷一样涌泻。抒写成了他的乐趣和寄托!然而,静心考量李冠意的书法,你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爱好者,也不是一种闲情偶寄式的小我抒怀。如果从幼年学书算起,他的书艺历程将近半个世纪。这个空间和时间的跨度,对于一部历史而言,只是一枚水漂、一丝波痕而已。但对于李冠意,它则意味着一种心血的付出,意味着在笔墨中苦心孤诣的求索之旅。因此,他的生命中就自然而然注入了笔墨之情,他的感动,在笔墨中可以找到;他的灵气、禀赋,在严整、稳重、典雅的楷书中,你能看出;他的潇洒、俊美,在一幅幅飘逸的草书中,你能发现。他继承传统,又表现传统。他的书法,是一种中国文化气脉的延续,一开始,他就投在了传统文化大师的怀抱,从欧颜柳的楷书到二王的行书,从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到岳飞的狂草,皆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师古不泥古,变中求新,在一个新的时代,培育自己的精气神!
 
 
 
《毛泽东诗词》
李冠意抒写了很多经典文字,这些文字都是传统文化中的典范,有的流传了上千年,至今还在哺育着我们、浇灌着我们。如,他写的《三字经》、《菜根谭》、《大唐圣教序》以及《毛泽东诗词》等,这些书法作品可谓洋洋大观。什么文字,用什么书体,信手拈来,贴切自然,妙不可言。他撰写的《菜根谭》,构架宏大,立意高远,每一幅字,皆浸淫着作者的理解。而笔墨之流畅,确有右任先生的风韵,尤为难得的是他对文意的诠释,通过笔墨,完成了一种形式的表现。让人们在审美享受之余,再接受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
 
链  接:李冠意,广东省揭西县人,生于1948年,大专文化,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金山书画院副院长,揭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南山书画院理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