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家或者艺术工作者,美术史是其工作、实践的必备基础,如果不了解美术的发展历程及前人的美术实践经验,便开始艺术创作是十分艰难的,更不用谈研究了。而作为初学者、美术爱好者或者作为艺术家、批评家,应该怎么学习美术史呢?而学习美术史的重要性又在哪里?记者针对这一问题请教了川音美院教授、批评家、策展人陈默老师,试图为学习美术史的童鞋们打开一扇“美术史天窗”。
批评家陈默:美术史,是对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优秀艺术成果的集大成汇总,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地域、民族,都会有灿烂的文明积淀,也会存留有价值的艺术成果进入史册。温故而知新,一代一代的后人们,也正是在不断学习前人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前赴后继地不断创造新的艺术文明精华,续写新的华章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史的专业性不言而喻,其学术价值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面对目前许多艺术院校将美术史打入不被重视的“文化课“现状,以及一些艺术家主张艺术创作靠本能的不良作为,我们有理由保持足够的警惕和批评的态势。
批评家陈默:有名言曰:书本是进步的阶梯。人类的文明积累,是一代一代前辈们用智慧和心血传递给后人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待历史文明成果。在学习美术史中,一方面要由大而小地仔细过滤艺术史过程和节点,又要宏观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和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也要注意甄别某些瑕疵和问题。换言之,一方面照单全收,一方面过滤挑刺,用记忆和思考并举的方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问题意识,为将来的创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批评家陈默:本土的美术史教材撰写编印和课程设置,是在两个历史原因的制约中形成的,一是抗战为背景的“讲话”精神框架,二是前苏联的意识形态模式。而这两种框架模式有一个共同诉求:将艺术工具化、政治化。所以我们见到的美术史是被选择和过滤的,是要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服务的工具。既然如此,虽然现当代艺术的百年,流派众多,作品精彩分呈,但其强调艺术的自由表达和宣扬独立意识、批判意识,离政治服务要求甚远,被排挤和边缘化也就不难理解。事到如今,真相大白,继续抱残守缺还有多少道理?
批评家陈默:互联网时代,给阅读的条理性、广泛性、专业性、快捷性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质条件,也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过去的纸制专业图书是学生阅读的唯一选择,而在今天,通过网络搜索的专业阅读,可以分类编辑,可以下载存储,可以摘录精华,十分好用惬意。当然,关于阅读哪些专业“书籍”的问题,同样可用上述方法来解决,去搜搜,去选选,去读读,去想想,让快乐和效率陪伴你的阅读,陪伴你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