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一直是位争议性人物。横跨金融、地产、艺术各领域的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我基本不大去理会外界的各种评价。在我心里,投资做得最好的人,不是财务专家与资本运作高手,而是艺术家与哲学家。”
1990年代,他参与发起国内最早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富岛基金,并在苏常柴这只股票潜伏7年,获利近2亿元。
2000年代,他忽然华丽转身进军房地产,先后开发九间堂、大拇指广场、喜玛拉雅中心等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建筑,发誓要超越当时城市西式建筑的平庸现状。
2006年,他涉足文化收藏领域,创建证大现代艺术馆并毅然更名为喜玛拉雅美术馆,只为开创一个由中国人自我叙述历史的“文化胜地”。
对于戴志康在文化领域的疯狂投入,有人称赞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因为他创建的每个文化地产项目,都超越一般商业思维,给自身带来极高盈利空间;有人贬低他是拿文化做“噱头”,目的还是高价卖房产。
伴随着各种争议,戴志康的个人财富逐年扶摇直上。2012年,戴志康以39.7亿元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249位。“因为我能预感未来20-30年社会发展变迁方向,但这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的。”他说。
文化地产算盘
“融资,一直是我天天都在做的事。”
戴志康从不指望有人能真正看懂自己的文化地产经营逻辑。
造价近30亿元的喜玛拉雅中心是位于上海龙阳路附近的大商场,集合超五星级酒店、美术馆、剧院与高档办公楼,融合东方吐纳文化底蕴。戴志康说,以前自己贫穷时就想着发财,发了财就特别想过美好生活,首先是想住一间舒适的大HOUSE(别墅),于是开发了具有江南风格的九间堂;之后特别渴望周边有个社区,就创建了大拇指广场;有了社区,又觉得没有茶馆、剧院与美术馆,仿佛住进文化沙漠,喜玛拉雅中心由此诞生。
而他涉足文化地产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看不惯当时蔚然成风的西式建筑风格,“那些都是西方国家淘汰下来的建筑风格,但在国内反而成为宝贝”。
戴志康说,如果有人把洋垃圾做到精致,他就把中国文化做到极致。事实证明,这种建立在个人理想情怀之上的房地产经商思路,部分牺牲了在香港上市的上海证大(00755.HK,即证大集团地产业务公司)的快速发展。戴志康不得不承认,九间堂、大拇指广场、喜玛拉雅中心等单个文化地产项目都算成功,但上海证大的整体发展速度却被拖累了。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文化地产项目都是1998年戴志康低价收购的,如今的高地价,未必能支持他基于个人理想情怀的房地产思路。这位曾经在股票市场叱咤一时的资本大鳄,近年却连连倒在资本之下。
2010年2月,戴志康旗下的上海证大置业有限公司联合三家大型公司,以92.2亿元竞得上海黄浦区外滩金融集聚带8-1商业商务用地,创造了当时的外滩地王。但一年之后,戴志康却又抛售外滩地王项目的相应股权。他解释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与银行信贷承诺未能及时跟上,是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
去年底,戴志康还想将外滩项目规划移植到上海北外滩区域,但当他发现有竞争对手的土地购买报价高出自己30%后,他选择撤离。
连番拿地受挫,令戴志康开始反思:“证大集团应该做与自身体量相当的文化地产项目。”
去年6月,上海证大旗下全资附属公司证大滨江及嘉联国际出资11.69亿元,中标购得江苏南京一幅商办综合用地,打算建造一座大拇指广场。戴志康希望这个项目集合九间堂、喜玛拉雅中心的文化底蕴与经营特色,用规模效应弥补以往发展速度的缓慢。
不过,资本压力,永远像是一道难以迈过的坎。
“融资,一直是我天天都在做的事。”戴志康说。近期上海证大还宣布按每股0.14港元价格,向协皇投资有限公司与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配售15.71亿与8.71亿股新股,相当于上海证大已发行股本的19.63%及扩大后股本的16.41%,净集资额约3.42亿港元,将用于物业收购与开发。
一位与戴志康相熟的人士透露,近10年戴志康基于个人理想情怀苦心开创的文化地产版图,时常遇到资金瓶颈。比如,喜玛拉雅中心最初的设计建筑预算仅10多亿元,当日本建筑行业泰斗——矶崎新递来一份高达25亿元的建筑预算时,戴志康全盘埋单,还自掏腰包购买证大集团旗下别墅资产,补充公司现金流;他甚至将喜玛拉雅中心约50%设计做到地下,配合上海地铁七号线开发,以此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为了筹资50亿元建设南京大拇指广场,戴志康决定用证大集团的自有资金,联合诺亚财富共同发起一只8亿元的房地产基金,先投入20亿元以带动银行贷款支持。
在资本的逐利性面前,戴志康不得不做出某些妥协。他说,喜玛拉雅中心所有商铺只租不售,10多年应该能收回全部投资成本。但南京的大拇指广场需要3年收回投资成本(因为房地产基金存续期为3年),他只能拿出南京大拇指广场2/3店铺用于销售,尽快回笼资金兑付房地产基金本息。
美术馆的“双重使命”
美术馆所承载的,是戴志康的中国文化传承与房地产商业经营的双重使命。
有人说,对中国文化的追求,戴志康是偏执且狂热的。
2006年,他斥资5亿元,以高于预算10倍的代价创建证大现代艺术馆,但当他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有很多就是不要历史、不要祖宗”时,毅然决定更名为喜玛拉雅美术馆。这等于一切还得“推倒重来”,还不包括戴志康每年在美术馆的3000万元经营投入。
戴志康说,当代艺术是西方概念,一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审美历史与取向,中国的美术,有数千年的山水精神与人文内涵,应该把这个文化脉络继承下来。更名后的喜玛拉雅美术馆,是他弘扬中国山水精神的“文化阵地”。
与此同时,他在中国古典字画收藏的投入,也一发不可收拾。
从《文征明山水手卷》、龚贤《静壁飞泉图》与《人马图》、徐悲鸿《醒狮图》、李可染《韶山》、64页一套的乾隆书法,到黄道周、董其昌、王原祁、任伯年的字画作品……只要是自己信任的收藏家认为“最好的”,或是“人文精神最强的”,戴志康均一一收入囊中。
这让戴志康时常感觉“很缺钱”,因为见到一个好作品,他就想买下来收藏。目前,喜玛拉雅美术馆的中国古典字画总价值超过10亿元,可比肩上海美术馆藏品。
作为生意人,有时他也曾担心,为一幅古典字画投入数千万元,能否物超所值?他曾用任伯年的一幅《华祝三多图》测试市场反应,这是他近年唯一出售的古典字画,获利近8000万元。而他出售这幅画的真正目的,是有位收藏家朋友愿拿两幅“更好”的字画作交换。
但是,美术馆更名,也让他陷入更大的争议——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展的主题是高山流水,而证大集团正筹资50亿元兴建的南京大拇指广场同样融入高山流水的文化底蕴。有人认为戴志康无形间在给房地产业务“作秀造势”,而美术馆所承载的,是戴志康的中国文化传承与房地产商业经营的双重使命。
戴志康承认,给证大房地产项目注入中国文化元素,确有提高客流量与增加人气的经营考量,但更远大的目的,是令自己创建的文化地产项目,有朝一日能够达到上海外滩万国博物馆建筑群的“文化高度”,估值变得不可限量。
也许,需要漫长时间,才能证明戴志康的预言是否应验,戴志康也不愿让所有人洞悉他的文化地产经营逻辑。
“戴氏”企业家精神
在戴志康眼中,创建证大速贷,属于能让企业家变得伟大的“其他事情”。
相比饱受争议的文化地产商业逻辑,一个被大众忽略的事件是,戴志康在4年前悄然回归金融领域——成立证大速贷,专注线下P2P信贷业务。
戴志康说,当前中国最缺少金融服务的,还是草根人群。发起证大速贷,就是想帮助草根创业者解决资金问题,“因为这是一项有社会功德的金融生意”。
戴志康把“社会功德”视为一种企业家精神,他对企业家精神的“深入理解”,则源自一位同样出身江苏南通市的海门同乡——晚清时期状元企业家张謇。
张謇作为晚清民国初期知名企业家,曾弃官下海经商,立志实业兴国,并散尽毕生财富,建学堂、开交通、造公园、兴水利、办慈善——将南通从落后乡村建设为当时的模范城市。
有趣的是,在卓美亚喜玛拉雅酒店的四楼大宴会厅旁,挂着一幅画——戴志康手握iPad,和撑着拐杖的张謇“神交”并坐。两位出身海门的同乡,在这一刻,穿越“相会”。戴志康说自己正在向张謇请教如何看待与支配财富。“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家是因赚钱多而变得伟大,企业家要变得伟大,必须做一些其他事情。”在戴志康眼中,创建证大速贷,属于能让企业家变得伟大的“其他事情”。
去年6月,戴志康参加了海门证大中学与证大国际小学的挂牌事宜。临走前,他特意叮嘱员工,证大集团投资创建的“南通壹城”,是南通老城的一个缩影,要传承和恢复张謇时代的老南通南大街与桃坞路的文化商业。
在采访中,一提到张謇,戴志康纵横资本市场的霸气全然不见,化身为一个虔诚的学徒。但他如何看待张謇“本小事大”、“急进务广”的经营警示?
张謇在去世前,其创建的大生集团为企业和公益事业的垫款高达70多万两,对其他企业的借款超过112万两,加上被其他企业占用的资金,三项合计超过大生集团全部营运资本的45%。
戴志康对此有着另一番的解读。在他看来,学者可以靠学术说教推动社会前进,官员可以靠行政力量推动社会进步,自己是生意人,终究得做好企业,才能有“资本”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针对证大速贷,他显然不满足这家公司近500家分支机构、3000多名员工、服务数万客户的发展速度,打算未来数年将经营网点与员工数量翻倍。
“有社会功德的金融生意,同样能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戴志康说,目前证大速贷能够针对借款人收入状况,精确核定贷款额度与还款期限,进一步降低P2P贷款风险,目前坏账率不超过2%。(制图/小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