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组图)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组图)

2013-08-28 16:52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
骆芃芃
  
人物名片:
 
骆芃芃,女,篆刻家,1958年出生于北京,汉族,浙江人。
 
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荣宝斋画院教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编著、主编的书籍有:《篆刻基础教程》、《篆刻艺术教程》、《唐诗三百首8226世纪珍藏版》、《宋词三百首8226世纪珍藏版》、《郑诵先书法集》、《中国茶馆》等四十余册。
 
 
 
 
 

骆芃芃:方寸之间道千言

 
骆芃芃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
 
 
关于个人情缘
 
“小时候是游戏,后来是艺术,现在是责任”
 
骆芃芃,中国篆刻艺术界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1958年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父亲是个文人,诗书画印样样在行。在父亲的引导下,七八岁的骆芃芃,时常会像模像样的拿着刻刀和石头刻印章把玩,但当时手中方寸之物对她来说还只是个游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骆芃芃全家被抄,父亲被捕入狱,如此大的变故使骆芃芃失去了继续学习篆刻的条件。直到十年文革结束后,家中被抄走的东西被相继返还,其中包括父亲珍藏的大量篆刻书籍,骆芃芃再次与篆刻艺术结缘就是从这些失而复得的篆刻书籍开始。
 
 
 
 
 
因为小时候有过涉猎,当时十七八岁正值值青春花季的她,却选择了这门需要坐得住的艺术作为兴趣爱好培养起来。随着父亲珍藏的篆刻书籍被一本本阅尽,骆芃芃发现自己已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篆刻艺术,每天空闲时间不是手拿刻刀和石头,就是手捧印谱。
 
由于当时的大学里没有书法篆刻专业,到了1980年,22岁的骆芃芃决定报考象征中国传统艺术殿堂的荣宝斋,并被顺利录取,自此骆芃芃开始真正走上篆刻艺术道路。
 
到了九十年代,骆芃芃从事篆刻艺术已经十几年,当时赶上出国潮,周围很多朋友都出国学习或打工,但骆芃芃却始终没有动心。
 
“篆刻艺术根基是在中国,韩国有韩国的民族性,日本有日本的民族性,但它都不是中国篆刻艺术的根基。”骆芃芃说道。
 
如今,骆芃芃从事篆刻艺术已经30余载。谈到这30年来自己和篆刻艺术的情缘,骆芃芃笑着说道:“小时候是游戏当做玩具,走上专业认为是一门艺术,到现在它已是一种责任。”
 
关于艺术规律
 
“作品时代感太强,会偏离艺术规律”
 
“我有一种大侠情节,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荣宝斋时就被大家称为‘骆大侠’,对于这称呼我个人挺喜欢。”骆芃芃朗声笑着说道。
 
骆芃芃以其篆刻时的快刀快手,被国外同行称为“神刀女”,被国内同行称为“骆大侠”,有人说她的作品风格就像她本人的个性一样豪迈、爽朗、大气,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篆刻艺术界的女中豪杰。
 
谈到对于自己作品地评价,骆芃芃坦言自己的作品有明显的当代时代感,但她认为并没有偏离艺术规律,而且有很好的传统根基。
 
“有时候作品时代感太强会偏离艺术规律,完全出了另一门艺术的感觉,当然艺术本身是无法评判好与坏高与低,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心的写照和其格调、修养以及才华的流露,对于自己的作品我并不满意,还需要不断努力去精进。”骆芃芃谦虚地说道。
 
 
 
 
 
而对于中国篆刻艺术,骆芃芃认为中国篆刻艺术需要按照艺术规律去创作,但同时应该把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刻在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用品上,开拓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和领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篆刻艺术,应用篆刻艺术。
 
“艺术是第一时间的创作思维和情感的流露,一门独立的艺术可以让欣赏者愉悦,可以让从事艺术的人愉悦,中国篆刻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后,它的社会功能提高了很多,社会文化功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骆芃芃说道。
 
关于文化传承
 
“阳春白雪地理解,下里巴人地曲解”
 
篆刻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艺术,中国篆刻艺术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明清以前叫印章艺术,当时是以铸造而非雕刻,在形成明清篆刻艺术流派以后,通过文人和艺术家的加持,改成石头来刻,通过制作方法的改变,使篆刻艺术由实用艺术转化为又实用又可以是纯表现性艺术的独立艺术门类。
 
为了传承和保护篆刻艺术这一传统艺术门类,200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内首家以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为核心的国家级院体机构——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骆芃芃担任其常务副院长。
 
2007年,在骆芃芃地积极申请倡导下,中国篆刻艺术院开始进行学科建设,由国务院和教育部批准后,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点,骆芃芃也成为全国第一位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到现在骆芃芃已经招收了十几名篆刻艺术硕士。
 
“以前篆刻艺术的传承要么被阳春白雪地理解为有名望的老先生带学生,要么被下里巴人地曲解为地摊叩戳的师傅带徒弟,篆刻艺术硕士点的成立也就意味着国家承认了篆刻艺术是一门学科,它不是一门爱好也不是一门技艺,更不是一个雅玩的形式,从今以后学篆刻艺术的年轻学子有了自己的学历有了学位,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对篆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特别重要。”骆芃芃说道。
 
关于未来发展
 
“时代不断发展很多东西必须学必须改”
 
“这是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中国篆刻艺术颁发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当时整个艺术研究院只有三个。”罗芃芃指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向大家解释道。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被成功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骆芃芃是中国篆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的负责人。
 
骆芃芃表示,中国篆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成功申报,除了证明了中国篆刻艺术是全人类的遗产外,最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地走进了国际视野,可以享受来自国际层面的另一层传承和保护。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精品展。整个展览不但在形式上突破了篆刻艺术的传统展览形式,在内容上也首次将现实生活和艺术相结合的展品进行展览,如展览了壶具上的印章、古琴上的印章等。
 
“整个展览期间,二百多个国家的外宾前来参观,我们足不出户,就将中国篆刻艺术呈现给了世界。”谈到展览骆芃芃难掩心中的自豪与骄傲,激动的说道。
 
除了上海世博会上的展览外,自2006年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后,曾多次成功举办篆刻艺术作品展。
 
2008年,在中华世纪坛举办“金石永寿,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展览以开放式书斋形式,参观者可以在展览中喝茶,可以任意取阅书柜里的书,并设立了参观者互动区域。整个展览开设了开放式展览的先河,在业界引起很大轰动,后被日本篆刻家协会邀约,赴日本大阪进行同形式展览。
 
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院在恭王府举办“庭院式篆刻艺术展”,把篆刻艺术从屋里挪到屋外,把篆刻艺术和恭王府的山石亭台楼榭等融为一体,使篆刻艺术和天地和自然融为一体。
 
“我们每次展览都不断变化展陈方式,让整个展览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人很愿意依赖一种习惯,习惯被依赖以后,会很自然的去接受,而且不愿意去改变,但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很多东西必得学必须得改,中国篆刻艺术的展陈方式就是其中之一。”骆芃芃说道。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