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

2013-09-12 10:20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巴塞尔艺博会现场 

巴塞尔艺博会现场

 徐子林

到了今天,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已经不再是仅通过眼睛就能完全领会其中全部意念的、简单的视觉创作了。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从二战以后,当代艺术成了艺术创作的主流,而当代艺术的显性特征就是不断挑战人们对艺术认知的承受力,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以期形成新的艺术理念,这几乎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唯一命题。

然而,提倡创新,强调观念的新艺术只是整个艺术生态的一部分。虽然在西方社会,人们在没有特指情况下说艺术一词时,通常都是不言自明地指称当代艺术。即便如此,仍然不乏有很多人热衷于古典艺术,因为社会生态是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所以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从本质上看,这并没有高下之分而只是喜恶的不同。

所以作为艺术爱好者和画家(艺术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定位,了解自己喜欢的艺术样式在艺术生态中处于什么角色和门类。

 

深圳大芬村街景图TP

深圳大芬村街景图TP

作为装饰的艺术

无论艺术如何发展,作为装饰的艺术始终是人们最需要的,大到宾馆酒店,小到居家、办公,墙上挂几幅唯美怡情的装饰画,摆放几个造型可爱的雕塑,都可以让生活平添许多乐趣。但是,中国人对待装饰性艺术,不仅普通大众包括艺术界都一直存在很深的误解,然而在西方艺术市场中,装饰性艺术有着明确的定位和分工。

众所周知,并不是每一个学习艺术的人都有成名成家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把艺术作为一项谋生的方式。比如在伦敦,就有大量的艺术工作者,他们有的刚从艺术院校毕业,有的则已经苍老,但他们很快乐地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艺术,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商店里卖得并不贵,几十到几百欧元不等,适中的价格让普通市民很容易接受,买起来毫不费力,所以他们的作品卖得很好,生活自然很惬意。

但是这些国外的艺术工作者和国内的商品画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作品仍然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并坚持原创,而不是像国内的商品画那样只是简单复制,没有丝毫个人风格和原创的特点。从原创性上来看,国外这些艺术工作者能称为职业画家,而中国的商品画从业者只能称为“画工”。

 

作为赏玩的艺术

在多数国家,都存在各种形式,有着大量爱好者追随的赏玩性艺术样式,比如藏书票,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名家大师参与创作过藏书票,可见艺术界对藏书票的重视程度。实际上藏书票未必只是用来藏书的,而是日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版画艺术,于方寸之间,尽显创作者个性、修养的独到之处。

在中国,作为赏玩的艺术样式则更为繁多,包括印章篆刻、紫砂、瓷器等,但关键是,由于其中多数都缺乏创新和大量复制,所以只能称为工艺品而无法称之为艺术。但技艺高、做工好的工艺品仍然值得收藏和把玩。

古典生活方式的艺术

很多人都会有古典艺术情结,尤其一些财富自由人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古典情结会越发加剧,甚至“古典”成为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古典有欧式古典和中式古典之分,表现在绘画上则有西式的古典写实绘画和中式的传统书画。

直到今天,古典写实绘画或者具有个人风格的写实绘画仍然大有市场,在西方社会同样如此。在一个富丽堂皇的欧式豪宅中,悬挂几幅写实的主人肖像,配上宽大的浮雕花纹、欧式宫廷风格画框,的确是个搭调的选择。

正是因为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所以在欧洲专门经营具象写实绘画的画廊非常多(也会有抽象几何雕塑),而且这类画廊通常装修豪华,坐落在富人集中的核心街区。但是,这种类型的画廊在西方艺术界有着明确的划分,大家通常称之为商业画廊,这并不是贬义的意思,而只是类似奢侈品的概念。所以高级的商业画廊经常举办奢华酒会,邀请达官贵人、名流富商来捧场,形成特定的圈层社交圈;选择媒体做推广时大多选择家居杂类和奢侈品类杂志,而不是选择艺术类杂志。同样,商业画廊既不参加艺术博览会也不参加拍卖会,而是参加古典家居展会、古董展和奢侈品展会等。

在中国,古典艺术则表现为传统书画,传统书画和中式的居家风格统一在一起很和谐。中国传统书画除了满足中式古典情结的特定人群,对传统文化的消费性需求以外,很难贡献更多的创新艺术价值。因为从世界范围内,理性地看待全球艺术发展,“绘画”在艺术中日渐式微,甚至已经沦为边缘化的艺术门类。而且绘画作为艺术样式在艺术中的衰退,不独是中国传统绘画面临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全球化新艺术高速发展造成的。

作为创新的艺术

所谓创新的艺术,显然就是指各种让大众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当代艺术样式,限于篇幅本文不讨论具体的当代艺术,我仅提供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观察方法。由于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大众对新事物有一种习惯性的抵制和排斥,从而拒绝各种形式超越传统的创新!而观察当代艺术的常规形式,比如装置、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等,首先需要观众将自己固定的习惯性思维清空,然后才能和艺术进行互动。而不是带着各种既定的、先验的思想包袱,来排斥和诋毁新艺术。面对怪诞的新艺术形式,即使真的什么也没看“懂”,而抱着快乐的心态来感受新奇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对于当代艺术而言,参与其中,感受现场,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今天的中国大众,最可怕的也许不是放弃传统,而是拒绝未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