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揣摩与想象——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

揣摩与想象——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

2013-09-17 10:50 文章来源:月雅书画中国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的创作(不论中西艺术),需要具备诸方面的条件。好的艺术成果,是艺术家辛勤与智慧的结晶。在艺术创作的前期阶段,搜集素材、构思及训练扎实的手上能力,这些是艺术家辛勤的体现。那么艺术创作中的“智慧”又包涵什么呢?

“智慧”,又可称“艺术思维”,即指艺术创作者面对基本素材时,如何展开想象,将素材中的“特质”给提炼出来,然后付诸于手上实践。举个例子,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始,日军即展开全面侵华的卑劣活动,整个中国陷入了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日军的“烧、杀、抢、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面对这种局面,画家蒋兆和奔赴南京、上海,辗转各地,亲眼目睹了难民的悲惨境地,搜集了无尽地素材,这就为他创作后来在全国深具影响的《流民图》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只是艺术创作的前提,蒋兆和在此基础上,多次揣摩奄奄一息的老人、掩捂双耳而躲避空袭的父女及失去孩子而苦苦无助的女人。这种揣摩,是在即时即景地还原当时的苦难情境,让画家更深刻、形象地得到客观对象身上的特质。而这种揣摩,又是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发散“艺术思维”,且这种发散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进行合理想象的基础上的。所以,艺术家的这种“智慧”,是不可或缺的,更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进行揣摩与想象呢?即创作者在看待或表现客观对象时,一定要擅于发掘它背后的故事。道理很简单,任何客观对象,甚至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的,它的存在与周边其它事物具备着紧密地联系。发掘出客观对象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即是发掘了它背后的故事,也就最终完成了揣摩与想象的目的和意义。

中西画史上,诸多杰出的历史巨作无不是作者自身进行发散思维的结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箫照的《中兴瑞应图》及米勒的《晚钟》等,这些都很好地传达了创作者的艺术思维。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