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胡文轩历时一周时间,精心构思创作的《牧归图》亮相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基金慈善拍卖。10月16日,胡文轩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献爱心是每个公民都应有的义务,他已经连续参加慈善拍卖资助贫困学生活动,对于画家来说,用画笔助学帮困特别有意义。
>>谈创作 认同笔墨当随时代
胡文轩特别认同清初画家石涛所提倡的“笔墨当随时代”,他认为山水画同样具有时代性,当代的画家就是要画当代题材的山水,山水画同样可以表达我们所处时代的山水面貌以及审美。
胡文轩绘画生涯的重要时间点是在2005年。2005年,胡文轩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首届硕士研究生班后收获非常大,贾又福要求学生将写生作品当做创作来处理,每件写生作品必须创作两天,而且要慢下来、细致下来、精益求精地画。只有在这样的方法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生动、完整、意境深远。今年已经60岁的胡文轩依然保持着每年都出去写生的习惯。
在创作中,胡文轩一直在追求最高境界形神兼备。“画家的最高境界,形神兼备,最终是神的问题。”胡文轩说。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古人所说的“踏花归来马蹄香”的境界大概如此。
>>谈创新 学古人但不能拟古
由于家里两个哥哥都画画,受家庭影响,胡文轩顺理成章地走上绘画之路。胡文轩认为,山水画是中国画种中最难的画种,能画山水的人,就能画花鸟、人物。花鸟、人物都是山水画中的一个局部,山水画好了,花鸟、人物山水作品就轻松多了。
胡文轩尤其推崇近代山水集大成者黄宾虹作品中独创的以泼墨、积墨、宿墨互掺的手法。这些手法在黄宾虹健在的时代没有被认可,黄宾虹自己也发出“我的画需50年后为世人所知”的预言。诚然,预言成真,学习研究黄宾虹作品的人趋之若鹜,黄宾虹就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谈到自己的作品,胡文轩说自己一直在探求不同,集历代山水大家之精华又同古人不同,同当代人也有不同。胡文轩坦言自己的题材还是相对老式。“我也曾尝试实验水墨,但是总觉得不是特别舒服,要在技法中不断创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效果。”胡文轩说。
>>谈作品 山水画可修改裁剪
身为大岳书画院院长,虽然平常也很忙,但是胡文轩每天早上必画画的小习惯一直没有改变。
胡文轩每天早上一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画案前,看看前一天创作的作品,然后品头论足,将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动。爬山、散步、羽毛球、乒乓球、听歌是创作之外的娱乐项目。胡文轩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沉淀的积累,一步一步地画到今天,才感觉自己的创作从拘谨变得放得开些,用笔用线更加舒展。这是他比较欣慰的地方。
很多人喜欢画大画,认为这样才能表现气势。胡文轩认为,画不在尺幅大小,而在于是否是精品。他在创作时觉得画得不好了、画坏了,就不再勉强自己继续完成作品,他会把作品放在一边,过段时间再创作。
“没有画坏的画,只有画不完的画。山水画是可以修改、裁剪的,哪里有问题改哪里,觉得不好的地方可以裁剪掉,再继续创作。”胡文轩说。这一点,同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在画布上,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成混乱的点、线、画面,从中节选出满意的部分作为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记者手记
谦虚画家爱说
作品还不到位
年过六十的胡文轩身穿红色的马甲,长发垂肩。胡文轩在谈到自己作品时说,创作必须要有灵感和激情,否则站在画案前面一天也是画不出来的。谈话时胡文轩很谦虚,他谈得最多的就是说自己的作品还有许多地方画得还不到位,还需要学习。他还向记者透露,最近正在筹划11月份在澳门的展览。
京华时报记者汤志园
■创作十问
1.创作周期?不一定,看画面大小而定。
2.创作时间?随时。
3.是否介意打扰?介意,创作时精力高度集中。
4.创作室是否听音乐?听喜欢的音乐。
5.喜欢的颜色?藤黄、朱磦、花青、赭石。
6.创作带来的最大乐趣是什么?看到成品很欣慰。
7.是否有特殊的创作习惯?用秃头笔,苍老的笔锋。
8.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黄宾虹。
9.最喜欢的作品?下一件作品。
10.创作是否要灵感和激情?必须的,有激情才能创作。
人物图片由京华时报记者任峰涛摄
作品图片由胡文轩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