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大海在传统水墨创作的表达上有着很高的创作难度,当时您是如何想到选择大海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您想表达怎样的一种心境?
姜云宗:我是地地道道的青岛人,生长在海边,从小就对大海有种说不出的眷恋。人们常说青岛是音乐之岛、艺术之都,涌现出许多名闻天下的艺术音乐人才,更涌现出像张鹏、冯凭、修德、汪称华、高小岩等无数知名书画家,也许从小接受“海洋文化”的熏陶,对大海从骨子里有一种挚爱,开始就是出于对大海的爱而画大海。我常说:“大海不是画出来的,是体悟出来的。”就想用笔墨把心中的海展示给大家。
北京商报:艺术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很难,您的作品技巧独特、个性鲜明,您觉得国画艺术家怎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创作风格?
姜云宗:许多艺术家和评论家对我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我不认为我的作品像大家说的那样好,我只是用一种艺术形式、用画家的笔墨把心中的海展示出来,20多年来,除了画海还是画海,把不同心境、不同视觉、不同胸怀、不同艺术追求的“心中之海”用笔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表现出来,当然在创作时怎样用墨、泼墨、运墨、挥墨,摸索出一套最能体现大海的景色和格调的绘画手法,来达到我最想要的意境。
北京商报:不少评论家对您作品中描绘海的技巧和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您的作品也很有独创性,不同于传统的画法,这方面您有怎样的探索?
姜云宗:几十年来在国画艺术这一中国艺术大花园中,我不断汲取“营养”,扩展视野和创作领域,张大千、刘开渠、刘思聪等艺术大师都是我学习的楷模,他们在绘画技法、用墨技巧,特别是承古创今上给我很多启示和灵感,但作为当代艺术大师,他们在山水花草方面的艺术水平已极高,难以跨越。我从小就好胜,要画就画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认为我对大海最了解,以海为创作源泉,才能真正画出我自己的“佳作”。最初不少人对我的作品并不看好,觉得色调单一、墨色太浓,虽有波澜起伏,没有大红大绿,但我坚信任何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热爱艺术和绘画的人去探索、去创作,只要你心中有海,用生命和心去绘画,你的作品魅力最终会打动人。
北京商报:您的作品画面形式感很强,颜色也很漂亮,这是否与您早年从事过油画创作有关?
姜云宗:我年轻时学了油画七八年,但感觉没有把我心中想表达的东西展示出来,后来转画国画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觉”。关于如何将西方艺术特点融入创作中,我认为文化是相通的,艺术是共融的。关键是如何使所创作的作品既有思想深度又能通过笔墨语言将你所思、所想、所望充分地展示出来,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
谈到与西方艺术融合,主要表现在我近期创作作品中,从《听涛》、《追求》及《碧波》中你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感受到它的存在。
北京商报:艺术创作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位从山东走出来的艺术家,您在作品中是否也有齐鲁文化的情结?
姜云宗:艺术是树,文化是根。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创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熏陶,青岛既是最早受“海洋文化”影响的城市,更是受齐鲁文化教育深厚的城市。
在我从事绘画创作之初,就以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提“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作为艺术创作的座右铭,在艺术创作中要强调个性化、风格化,但这一切需建立在人品修为和智慧修养上,不能不假思索,一味求新、求异、赶时髦,要充分展现“正能量”;要将儒家刚正不阿,浩然正气与大海激情澎湃、飞浪扬帆、气势磅礴融合在创作中,真正扬民族之意、文化之善。
北京商报:艺术创作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您觉得艺术家在社会中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姜云宗:不管从事何种工作,人人都有一种责任和义务,那就是弘扬正气,扬民族之风,特别是艺术创作者更应这样,因为你的作品不是画给自己看的、给家人看的,你既是一个书画家,又是一个文化“传道士”,你所奉献给社会的应是提振民心、鼓舞士气,让大家在美中感受到生活的灿烂、祖国的美好。北京商报记者隋永刚
个人简历
姜云宗
号白云,荟文阁主人,生于山东青岛。擅长中国画泼墨,兼油画,注重气势,多取沧海风韵和抽象于具象之间。其水墨画与传统的笔墨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和境界。顺其自然又别具匠心,是一种以全新的“墨象”为中心的水墨语言。其现任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名人榜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