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曹原○编辑陈羽
记者:展览开幕式上您说这次展览的两个关键词是汇报和感恩,为什么会这样说?
陈琦:来北京六年的时间,在学校有大量的行政和教学工作,创作究竟怎么样,需要用展览的形式做一个呈现。而且离开南京艺术学院这六年,母校的同行和领导很关心我的创作,这次展览江苏来了很多领导,我很感动,平时零零星星的看不同阶段的创作,和整理起来一起看是不一样的。这是关于汇报。
我的创作和生活能有今天我是很满足的,每个阶段都有人支持,包括已经94岁的老师,在南艺的时候的老院长,现在在美院的领导,我的团队,以及放弃原来生活和我一起来北京的夫人。这是关于感恩。
这次不仅仅是个展览,更多是一种仪式性的呈现,来表达自己的感激,同时给自己一个了断和说法。
记者:这次在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实际上算是一个回顾展,但是您却用一个系列的作品名字作为整个展览的命名——时间简谱,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琦:“时间简谱”不光是一个系列作品的名字,这个展览包括了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很多作品,这些作品在当时创作的时候并没有找到一个时间的共性。如今回过头来看,发现它们都是以时间为由头或母体的创作,原来隐性的这些东西后来才发现,像过去的“二十四节气”、乐器,包括画面中的飞机、车等等,都是在空寂的场景中,给人一种时间的感觉,这似乎隐性中都是关于时间的表达。而且这次的展览也有二十多年的跨度,我把这些作品当作我艺术生涯中不同时间的片段,串起来也是时间的主线。
记者:这几年您创作上的变化很明显,从过去单纯的版画创作到现在多种媒介的表达,现在您的自我定位究竟是怎么样的?
陈琦:我没有太多“版画艺术家”的身份意识,现在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做作品,以及如何找到最合适的媒介来表达我的观念,比如我今年更多用传统工艺做当代作品,比如紫砂、掐丝珐琅、古琴等,这些作品反响很好,我希望用传统工艺来做具有观念性的作品,这是我目前最感兴趣的。但是不意味着以后不做版画了,只是目前的兴趣点在此,这是阶段性的,其实版画作品《2012》也是今年完成的。
往往过去说“版画艺术家”是一种不自信,会拿一种固有的创作形式套住自己,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创作一定是多元的。版画就像我的母语,我能自由的表达。
记者:接下来的创作方向会偏重什么?
陈琦:下面一年的工作计划排得很满。现在展示的古琴是第一把金丝楠木的,还有剩下的四把要做,这些琴不是产品,而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有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古琴上面的雕刻完全是我自己在做,作品是长出来的,需要时间。明年更多的时间会在这些作品上,做完这些之后,我希望能做个古琴的雅集,希望能请五位古琴演奏名家,每人用一把我创作的琴来演奏,艺术家的作品能被音乐家当作能演奏的乐器,这种跨界本身是很诗意和观念的艺术。其他还会有掐丝珐琅的、玉的,还有我一直想做的——用水晶来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