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从牡丹图到毕加索

从牡丹图到毕加索

2013-11-12 12:49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林明杰

不少人把批评家比喻为乌鸦。但我觉得国内艺术圈里,批评家大多是喜鹊。只有少数是“乌鸦”。我也喜欢听喜鹊叫唤,只是物以稀为贵,所以我在编艺术评论版时经常会安排大家听听这种“难听”的乌鸦叫。警报响起的时候,未必皆为空袭来临,但纵然是演习,意义犹在。

本次江因风先生的来稿观点有走极端的地方,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譬如他文章里写到毕加索认为自己的艺术是“骗局”,是“垃圾”。毕加索确实这样说过,但未必可以全当真。朱屺瞻先生还曾说自己的画是“瞎搨搨”,就当真是“瞎搨搨”了?未必他不是另类骄傲地“瞎讲讲”的呀。

艺术家的话,可信,不可全信。他说自己的艺术全是珍宝,未必全是珍宝,甚至根本不是珍宝。他说自己的艺术是垃圾,未必全是垃圾,甚至根本不是垃圾。

在艺术史上,艺术家们的话往往是七搭八搭,相互矛盾。你若全信了A大师的观点,你就无法理解B大师的观点,因为他们截然相反。但他们竟然全是艺术史上盖棺定论的大师。最近实在没空,否则将各个艺术大师们风马牛不相及的观点罗列在一起登载出来,也是件寓教于乐的趣事。哪位高人若有兴趣干这事,不妨投稿给我。

另外,江因风先生经常对“过时”的艺术不屑。作为艺术家要立足当下没错,但作为收藏和艺术市场则要兼顾。中国宋元的画更“过时”了,就不值得买了吗?

我不否认西方艺术品庄家们试图像当年赚日本“土豪”的钱那样狠狠地大赚一票中国“土豪”的钱。但我不会因此否定莫奈、毕加索们的价值。

当年,西方收藏家路德维希将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大师作品赠送给中国某大学,并建了博物馆供奉,不仅仅出于慷慨,意图更在于播撒“革命种子”,“发枪”给农民。虽然当时的中国人还买不起毕加索,但他明白只要你们今天仰望着毕加索,终有一天你们中间会有人去捧毕加索的场。这样,毕加索的江山就可更加坚固,千秋万代。

仅凭此不能定性为骗局,只能算是深谋远虑。

是不是恶庄,关键要看庄家是不是对所炒作的标的物负责任。路德维希从年轻时就开始收藏毕加索作品,共收藏了853幅,直到他去世,路德维希基金会还拥有毕加索的作品600多件。毫无疑问,西方庄家一直在炒作他们的艺术大师,但他们绝不会像炒作某些“中国当代艺术”那样不负责任地空仓出货。无论莫奈还是毕加索,大筹码西方人紧紧地攥着,只放些小零碎让世界人民去追捧。他们希望让全世界去托他们艺术史的盘。这是他们对自己艺术的挚爱,也是他们真正的生意经。哪像我们,要么热衷于短期行为做艺术恶庄,要么像文物局那样发什么桃花嗲,将一大批稍微出点名的、尸骨未寒的艺术家作品来个“限制出境”。傻啊!

还有中国的收藏家们,你们从喜欢县委招待所的牡丹图到现在喜欢上了毕加索,是个非常大的进步,这毫无疑问。只是希望你们在喜欢毕加索的同时,也研究一下西方的收藏家是怎样发现毕加索,怎样收藏毕加索,怎样将毕加索作品在市场上的地位维护到今天的。然后用你们的心得,学着像西方收藏家那样来扶持中国的本土艺术。这样,你们甚至你们的子孙将会获得更大的价值和荣耀。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