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子惠:注意力能量与艺术的真伪

子惠:注意力能量与艺术的真伪

2013-11-22 13:12 文章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知觉与注意力

在人类的层次上,一个个体的“人”,对任何事物、任何情态的知觉能力都与他自身的注意力有关系。人透过那些已经被启发、被启明的注意力获得知觉,动物有注意力但基本都没被启明,因而只有很粗糙的知觉,比如,动物不能辨别美丑、干净与整洁,而人可以。人呢,有了很多进一步的知觉,但一般的人没有对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秩序与平衡的知觉,而艺术家则必须具有,否则不可能进行美的表达与创造。审美能力的基础就是对现象背后抽象的平衡与秩序的知觉能力。凭着知觉和有穿透力的注意力,人可以了解、理解事物、感受和欣赏事物。人们常说的洞察力,其实就是一种穿透表面进入无形实质的注意力。

作品上的注意力能量

对艺术品进行真伪优劣辨别,一般人极难做到,为何?就是他的知觉和注意力的精微敏锐的程度要有足够的穿透力才能发现作品的实质能量。说到能量,注意力也可说是一种能量,知觉是对不同事物能量状态的区分和感受。创作者、艺术家的注意力状态即他的能量状态会在创作过程中直接延伸进入作品中,画画儿、创作从一元的层面看就是能量流动,艺术家的知觉与注意力能量透过某种有形可感知的物质媒介(比如画家通过画材技法、音乐家通过音调音色旋律等等)输出来并凝聚在物质媒介上,凝聚之后的物质媒介变成了作品。这也是“画如其人”的根本原因所在。作品散发什么样的注意力能量,其能量状态决定了作品的质。

关于注意力,这里针对艺术作品,谈一点最最基本的,就是创作者的注意力流向即作品的能量流向。举例来说,那些经久流传的艺术佳品,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散发能量,即欣赏者如果静静地欣赏则可以接收到作品散发出来的能量,从而感到或安宁或愉悦、或美好或恬静,赏心悦目等等的感觉。这是因为创作者、艺术家是由内而外输出能量,即艺术家是能量的给予者,欣赏者是能量的接收者,作品散发能量滋养欣赏者的品性、精神、陶冶欣赏者的审美情操、性情。

当然,能量的给予者是连接了能量源头的,这样艺术家自己也成为了能量源头,换句话说他就成为了他自己,他将不再受外界影响,而只有外界受他的良性影响。真正的艺术家是绝对知觉的感知者,是能量的给予者,而且往往有能力源源不断地输出与给予,这就是那些艺术大家有长盛不衰的创作激情而且作品数量也很多的缘故。

 

 

艺术家是注意力能量的给予者,为索取注意力而为之的均是伪艺术

“苍鹰”事件是伪艺术的一个典范。是与“能量给予”恰恰反过来的一个“艺术”事件。这是贾方舟老师回应苏坚的一段:设法使行为成为事件,成为媒体竞相追逐捕获的对象。成为执法者搜寻的目标,成为舆论热点——这便是行为艺术家的策略。如果这段文字属实,那我们可以看到“作品”是一个典型的注意力索取事件,其目的就是索取注意力,索取关注,索取能量,至少到目前还没有看到其他的积极作用,而这样刚刚好与真正的艺术背道而驰了。

记得看过一个电视纪录片,一个身手敏捷的罪犯,在各地都留下各种罪行,警方花费了若干年通缉追捕,当最后执行死刑前,他交代了犯罪动机,他觉得警察如此关注他、报纸也常报道他,那么多人和事情因要抓捕他而起,他感到自己十分重要,因而感到自豪和成功。除了用自己去犯罪来调动警方,他找不到更好的让自己感觉重要和成功的方式了。这是一个用极端负面的犯罪方式不惜自我毁灭去索取注意力的例子。

我们看到当代艺术中有大量的只为吸引眼球、刺激观众的“作品”无疑这些东东迟早都会消失,他们将无法和“艺术”这个词长久地拉上关系。原因是,他们自身内在没有对自己的真正知觉和感受,只有靠外界参照物来获取相对的知觉和感受,所以他们没有能量,更无法给予什么,只有靠不断地索取外在的他人的注意力能量来维持,也只有不断升级地去做出更极端的行为表现或“作品”才会产生索取成效,他们很累很难啊,有谁看到索取者是常胜将军的么,人们一时地被掠夺了注意力而已吧。

虽然被此事件打劫了一些注意力,但也不是坏事,正好可以借着此事及批评家们的讨论,将更深、更广、更有普遍性规律的知觉与注意力视角给引发出来。文中看起来有结论、定论,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少有的视角,毕竟这应是另外一个更幽深更精微的视角。

事实上,人类进化的实质就是知觉程度的进化,而艺术本应是人类进化的前沿领域。现在知觉尚粗糙的人们为了“物质利益”将艺术也粗糙化了。

最后顺便说,将注意力收摄向内,不断地进行内在的自我观察与内省,并醒觉与知觉到自身注意力的运动,是连接能量源头的关键。假如你发展了这部分内在的知觉能力,你将会感到很多人已经在这个进化的道路上了,也将会有更多的人上路同行,更多人将会从相对知觉的“黑暗”现在恰如黎明前的黑暗,破晓而进入到绝对知觉里的渐行渐明的“曙光”里。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