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组图)

高剑父: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组图)

2013-11-25 13:28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广州艺博院馆藏高剑父《南瓜》

采写信息时报记者冯钰实习生陈宇强

对于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高剑父,我们往往只知道他将西洋画、日本画融进中国画里,折衷中西,是个“画坛革命派”,对时代审美的丰富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他与宋院体画的深刻关系以及晚年提倡“新文人画”的这段历史却知之不详。甚至,有些论者还将他晚年移居澳门之后相对回归传统的那批作品看作“艺术的倒退”。而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告诉我们,“高剑父骨子里面压根就没有偏离过中国传统”。

“二高一陈”的老师是常州画派的再传弟子

广东美术馆王嘉博士认为,岭南画派继承的是传统国画讲求以形写神的“没骨写生”一门,讲求再现物相,属于写实绘画系统,其传承关系是由五代黄筌,到北宋徐崇嗣,到清初恽寿平,到清中宋光宝、孟觐乙,到清末居巢、居廉,再到民国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因此,“二高一陈”的老师,其实还是常州画派的再传弟子。

其中五代西蜀宫廷画家黄筌笔下花卉勾勒极细,着色之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此被称为“没骨花枝”。既然岭南画派的没骨写生法是宫廷院画延续下来的写生系统,高剑父晚年对“新宋院”的研究也就其来有自了。

 

 

作于1899年的《仿恽寿平水仙蟹石》册页,是高剑父追随居氏期间的作品,此幅册页上题识“仿瓯香馆用色”(即恽寿平的用色),可以看出常州画派对他早期的影响。

所谓院体画,是指宋代以及之后的宫廷画家工整细腻一路的绘画,用色华丽,笔触精致,但有时过于工整反而有种束缚感,所以后来出现文人画来突破这种束缚,以苏东坡、米芾、徐渭这些人为代表的文人画,逸笔草草。

高剑父骨子里没有偏离过中国传统

广州艺术博物院陈伟安院长举例说,“二高一陈”作为岭南画派的开山鼻祖,传统根基都相当深厚。“像高剑父和陈树人都在居廉的门下学习,而且陈树人还是居巢的孙女婿。特别是高剑父,居廉的没骨法和撞水撞粉到了高剑父的手里面是发挥到了极致。高剑父那个时候为了学画画,不满足只学居廉。当时有个富家子弟,叫伍德彝,家里藏了很多画,高剑父很想去学,但是伍德彝不愿意,说除非高剑父拜他为师,否则不许看。高剑父为了看伍德彝家里收藏的那批古画,真的拜了远远不如他的伍德彝为师。”

 

 

 

高剑父

蔡元培曾经评价过高剑父,将他的艺术生涯分为正、反、合三个阶段。陈伟安说:“所谓‘正’,就是指他年轻的时候,学传统而且有很深厚的根基。‘反’就是从日本回来之后,提出要学习西方,改良中国画,特别是和国画研究会进行新旧之争的时候是‘反’得最厉害的一段时间。‘合’按蔡元培的说法,就是高剑父真正地把中西还有古今融合在一起。高剑父早期有临摹中国传统绘画,临摹‘二居’,到日本有临摹日本绘画,然后东南亚之行临摹印度这些东南亚国家的佛像。所以高剑父的理念里,中国传统是一直有的。我们看高剑父一生的作品,能看出他的用笔、写字书法,都非常棒,很有力度,这些都是很中国传统的东西。我认为‘正’也好,‘反’也好,‘合’也好,高剑父骨子里面压根就没有偏离过中国传统。只不过他反对一味的食古不化。”

 

 

“十五年计划”:未完成的中国画新探索

1938年,日本军队侵略广州。为避战火,时年59岁的高剑父移居澳门,在澳门避居了7年。这段时间里,高剑父为自己的后半生制定了一个“十五年计划”,这份手稿现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

陈伟安告诉我们,这份计划一共八条,一、宋院画的现代研究(即新宋院)。以宋院画为基础,而参以世界画法之长,加以透视、光学、空气、阴影等科学方法,以现代事物为对象,而成一现代的中国画。二、作画一年。其间以抗战遭难社会状态及国内外之旅行写生为题材。三、佛画二年。将印度、锡兰所摹之佛像与壁画及喜马拉雅山、不丹、锡金、尼泊尔、金边、缅甸之佛迹写生稿演为巨制。四、基督像一年。赴耶路撒冷一年画基督像及基督事迹。五、整理著述一年。整理劫余旧著之《喜马拉雅山的研究》、《佛国记》、《印、波、埃艺术》、《艺术的起源》、《印度与喜马拉雅山之动植物图谱》。六、宣传国画二年。赴欧美各国宣传我国艺术及考察各国现代艺术。七、办艺术研究院三年。三年后捐赠给国家。八、研究新文人画,即现代化之文人画,重笔墨之写意,然以现代之事物或感想为题材,其中深入研究创造“新宋院画与新文人画”,传达善、美,合共五年。

在上面的八条里面,第一条是宋院体画的研究,最后一条是文人画研究,文人画里面的落足点是宋院画和文人画的结合。而且第一条里面是没有年限的,后面的七条加起来刚好十五年,唯独宋院画没有提到用几年去研究。

陈伟安以艺博院馆藏的一幅《南瓜》为例,说:“我们看高剑父的作品,除了他早期的临摹和很传统的东西会很工细,他后面并不一味如此,比如我们馆藏的《南瓜》,很有意思,南瓜逼真写实,叶子却大刀阔斧的写意。所以严格地讲,我们要是看高剑父的创作的话,他压根就没有院体画的影子。我想,高剑父是想用院体画那种工整的精神移植到写意画,或者说文人画里面,或者说他有意图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晚年高剑父成就被低估

有研究者认为,澳门时期的晚年高剑父,偏离了他所开创的岭南画派,艺术成就有所倒退。

陈伟安并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对一个中国画家来讲,笔墨技法永远是衡量一个画家的标准。至于观念,观念只是影响那个时代的绘画创作。从笔墨技法上来讲,高剑父没有倒退。那么主题上,高剑父那时候没有在国内,尽管他没有感受到抗战场面,但他还是坚持岭南画派那种笔墨担起时代,写生写实主题要接近时事的传统。所以尽管他在澳门,他还是有很多题材是以抗战为题材。对他那批的作品,我尽管研究不多,但我是觉得说他倒退那还不至于。相对于他二三十年代在广东上海刚树起岭南画派旗帜的时候而言,那是平稳了很多。或者说人到了那个年纪,火气就消褪了很多,这个可以理解。”

至于提出了宏伟的十五年计划,却最终没有完成将院体与文人画融为一炉的中国画新探索,陈伟安认为,有些东西有想法,不一定能实现。不能实现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比如说你是不是有时间,是不是有材料。那时候刚好是抗战的时候,高剑父在澳门是住在寺庙里面,手边的资料也很有限。客观的原因,是这个十五年的计划还没完成,他就去世了。这个计划是1938年制定的,那时他59岁,他1951年就去世了,这个计划事实上只有十三年的时间。有些他有规划,但不一定做得了。”

热爱艺术的你,热衷收藏的你,热议投资的你……对艺术有感觉?来吧,我们欢迎你,加入信息时报副刊部艺术版新开张的读者俱乐部艺缘会,如果申请成功成为我们的会员,之后将有机会参加信息时报艺术版举办的艺术论坛、鉴藏讲座、展览导引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机会与艺术家、收藏家面对面交流。

有意者请将你的联系方式、年龄、职业、感兴趣的内容一并发给我们,感谢你们的关注和参与,让我们一起享受艺术人生。

联系邮箱:xxsbfkb@qq.com。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