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梅墨生:写生随谈(组图)

梅墨生:写生随谈(组图)

2013-12-09 13:08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梅墨生四川巴中写生系列之十三:巴山青城2006年33.3×47.3cm

   写生的方式方法

我们现在的写生方式和老先生们有很大不同,老先生们之间写生的状态也不一样,比如黄胄和李可染的写生不一样,李可染和叶浅予的写生不一样,叶浅予和徐悲鸿的写生也不一样。我认为20世纪中国画的写生大体来说受西方影响为主。我国古代的“写生”是特指花鸟画,宋代时,赵昌擅长画花鸟虫鱼,被称作“写生赵昌”。那时画人物不叫写生,而叫作写真;画山水也不叫写生,而叫作“搜妙创真”,后来清代石涛说的“搜尽奇峰”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五代时荆浩在太行洪谷写生,画松数万本,这已经是见到相对早的写生例子了。山水主要是重视丘壑,在当时,古人对山水写生的概念就是对丘壑的观察。后来龚贤等画家有一些类似于指导学生写生的课徒稿,但是他们的写生作品很少看到流传,包括弘仁等一些画家,他们的写生几乎就是他们的创作,我们看到的就已经是成品了。

 

 

过去草稿被称为粉本,或者是稿本。画家们去目视默察,回来要打草稿,也就是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所谓“九朽一罢”的作画方式指的是比较大型的创作,而且可能还不只是简单的文人类的写意,如类似《八十七神仙卷》这样的作品,它一定是有稿本的,画家在作画过程中会先进行观察,起个稿子,经过“九朽一罢”,罢了稿也就是定稿,定稿以后就是稿本了。但我们后来看到的都是成品,所有以前的稿子我们看不到,因为它们没有流传下来。齐白石的很多作品就是按自己的稿本来进行创作的,他会拿一个稿本画很多变体画,同一幅画画很多,还有像李可染等他们都有这个东西,所以20世纪中国画的写生是古代和现代写生方法的一个交汇,例如傅抱石的写生,通常是逸笔草草用铅笔炭笔勾勒山石,直接用毛笔画的情况相对较少;李可染画写生是用多种硬笔和毛笔;陈子庄有铅笔,炭笔写生,也有毛笔直接画的写生;潘天寿的写生更多的是默记,他在构图的时候有推敲,记在心里,创作的时候直接应用出来,可能也勾一些写生的小稿。总体来说,受西方绘画影响大的画家,写生的稿子比较多,例如徐悲鸿、蒋兆和、吴作人、李苦禅、石鲁、岭南派画家等都会写生,油画家就更不用说了,例如艾中信。李可染是以写生奠定其在山水画中地位的,但像潘天寿、溥心畬、吴湖帆、陆俨少、吴昌硕、陈半丁等相对传统的画家写生较少。

20世纪主要受东洋西洋外来方法影响的画家比较多,但是像潘天寿这样纯粹用传统方法创作的也有。黄宾虹的写生方法,我觉得是介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方法之间,但他还是用了中国人记录式的方法,像傅抱石一样,不是画特别具体的东西。黄宾虹画写生本身是记录山川大的结构、形貌、形势,以此作为创作时的依据,记录的是丘壑构成的关系,云水的关系,或者是山川、气脉、水口的走向,他不是那种照着对象真实再现描绘的写生,所以他是古人的办法、西方人的办法兼有。写生的画家和不写生的画家都有好画家,用传统方法的潘天寿先生有好画,用写生的李可染、蒋兆和先生也有好画。蒋兆和是所谓徐蒋体系,山水里面李可染也大致是这个体系,但是他们都有中国的笔墨意韵,而且不放弃中国画的内涵,所以他们的艺术本身也是中西和新旧结合的。

 

 

梅墨生作品

写生的误区

我们现在好多院校把写生理解成“写死”了,把写生画得很僵化,就是为了一个造型或者结构、透视比例的真实,画像一个对象,就拿着毛笔在那里抠,画出来毫无生意,没有笔意,也没有笔气,甚至已经不在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范畴了。我们中国传统写意画关键是在笔气,是以气韵气脉来求画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是张彦远说的,我们现在的中国画越来越像是在制作、造作、安排、摆布,都是在抠。中国画要从意气出发,从气韵来把握整体的气概,从形出发并不是中国画的原则。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后面还有一句,“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终归于大涤子,”终归是回到我这儿,终归是以人作主,所以绝对不能用西方唯物唯心的思想机械理解。中国人将心和物合一,虚和实合一,有和无也合一,所以中国人的思维不是用两分法看待事物,不把它变成纯粹的客体或主体,即使我们描绘客体也只是借客体来说我,所以我们所谓既写意又抒情,所谓澄怀观道,本身都是借物而言志,借物而写心,借物而抒情,以事物作载体,来表达人心意和精神的东西,所以精神性才是中国写意绘画的目的。落在形上多一分,中国画就实一分,实的中国画一般相对来说院体画多一些,距中国绘画主体的写意精神就远一些,所以中国绘画还是追求以意为主导,还是强调以心为印,以意营造境界。

 

 

写生经验

我的写生强调尊重客观对象,尊重当时的感受,但又不喜欢过于追求物象真实的一面,所以我还强调笔意,保持笔墨感,保持写的状态,以笔墨来状写物象。所以我的写生作品既追求独立欣赏,同时也是我感受现场的一个记录,这两个方面我都追求,我并不把写生仅仅作为一个素材,而是作为感受的记忆。每一张写生我都会用心感受用什么样的笔墨,用什么样的构图取舍,我不提倡照搬自然,写生过程中要对画面有一定的处理,但一定是要在尊重对象的前提下。我追求写生的完整性,当我在构图取景的时候,就会有所取舍,在处理画面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归纳和处理。平时我一直和学生们讲,写生一定要画出现场感,包括形状、空间感、气氛,甚至还要画出整个气象,比如说是晴天还是雨天,是北方还是南方,是湿润还是干燥,是平光还是逆光,是强光还是弱光,这些感觉都要尽力画出来,才不失去写生的意义。如果都是在编造面画,那么和在家里面画并无根本区别,还要写生干嘛?但到外面写生时,我又会告诫学生,不要机械地照搬自然,模拟自然,不能看到什么就去画什么,如果这样的话,看到山坡上杂草丛生,山峦上树木林立会不知从何处下笔。每一幅写生我追求的笔墨感觉都不一样,当然首先它现场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有的人画画非常主观,总是按照自己的习惯画,这样就忽略了写生的意义。大自然的风晴雨雪,北方石质山与南方土质山的质感是有很大差异的,画家必须要尊重这种感觉,它比画形要难得多,也重要得多。我的每一幅写生多年后自己对现场感都能清楚记得,将来如果有一天想对着图写些文字仍然可以写出来。

把感受在写生中表达出来很重要,要考虑用不同的笔墨表达不同的主题、对象和感觉。每一张写生要懂得取舍、提炼、概括,当你被一个画面感动,想要画下当时的感受时,要注意每个画面必须要有一个主要内容,写生大多尺幅不大,必须每张都有一个主题,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始终认为写生是把真实的景物转换成纸面上平面的笔墨,就要有画家自己的处理和组织,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有所取舍,即是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个能动性必须是基于对客观的尊重和提炼。

黄宾虹讲过一句话:对景作画要懂得取字,要懂得舍字,取舍由人,取舍不由人。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但是写生造境的高境界。

(庄燕琳根据采访整理,经作者本人审阅)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