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组图)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组图)

2013-12-26 10:49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为功甫帖&翁跋 

图为功甫帖&翁跋

 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

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邱家和)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定翁方纲的题跋有伪,也成为《功甫帖》真伪之争的重要旁证,而刘益谦在其《我的声明》中也特别提到,上海博物馆专家“连翁方纲的题跋也认为是伪作”。这一点自然引起圈内人士的关注。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在微信中披露,原上海崇源拍卖公司书画主管诸文进日前对“翁跋”提出了质疑;但李雪松认为诸文进的质疑有待商榷。

诸文进表示,据其查证翁方纲的《复初斋诗集》与《复初斋文集》,翁方纲为《功甫帖》所作的题跋都有著录,不过却有诸多疑点:题跋涉及翁方纲为《功甫帖》所作的诗,其中有一段注解通常“以小字夹注于诗句之间”,却在题跋中另起一行成了第三段文字,“显然有增益跋文数量以昂其值之嫌”;而那件《功甫帖》上的题跋,还与上述诗文集之间有多处文字上的出入(详见后附原文)。

 

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

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

李雪松在25日下午所发的微信中,则提出了与诸文进商榷的见解。他首先根据历代著录对《功甫帖》的传承作了大致的梳理,直到清晚期鉴赏家李佐贤(1807-1876)将包含《功甫帖》在内的《苏米翰札合册》著录于同治辛未(1871)年印制的《书画鉴影》,所记录的文字内容与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完全一致。其次,他认为翁方纲题跋与其诗文集在文字上有出入是“所异有因”。他认为这是翁方纲受人之托撰写长跋时另有草稿而非一挥而就所致。据他推想,《复初斋文集》、《诗集》很可能是根据翁氏家存的题跋底稿编辑的,而现在看到的翁氏在帖后的亲笔题跋则是在最终书写时的定稿。底稿在当年八月初具,题跋在九月十二日完成。翁方纲亲笔题跋虽与文集、诗集有异,但文字内容并无不合理之处,甚至更为通顺。有个别字句的差异,实不足为奇(详见后附原文)。

正如刘益谦《我的声明》所表示的,媒体和公众都在等待上海博物馆专家与苏富比的进一步解释,不过两位中国拍卖业专家对翁方纲题跋之真伪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事实的真相。为此,记者征得李雪松本人的同意,特地把他的微信转发于此,给有心的读者作为参考。

 

诸文进对翁方纲题跋的质疑

李雪松在25日上午的微信中转发了“诸文进兄新的发现”,相关文字如下:

有友问及,翁跋中提及系诗一首,何以不见著录。按翁氏有《复初斋诗集》,《复初斋文集》各一部。今查得《复初斋诗集》卷第四十即著录翁氏为《功甫帖》所作诗,此诗在今见帖上亦有之。

意外发现:

(1)先前奇怪,今见帖上有翁氏第三段跋,似有出处,原来是为诗句“七星岩口字待勒,谢家庄上图未传。槎枒怒墨吐竹石,江海起立雲雷旋”这四句诗所作注解。按古人习惯,当以小字夹注于诗句之间为妥,此为常见格式,如其《诗集》中即作此编排,而今见帖中则另起一段,将此文字与诗句割裂,显然有增益跋文数量以昂其值之嫌,因为若不将注释文字紧随在当注诗句之后,豈非令读者有不知所云之感。況且,今见帖的这段文字还与《诗集》有出入,今见帖比原文多出“查初白《苏轼补注》”七字,又今见帖作“以为功甫请老归后”,《诗集》作“或谓功甫请老归后”。又,《诗集》注最末一句“盖误读《东都事略》耳”,今作“未详考也”。

(2):翁诗最后一句“秋光八月荡瑶海,雨余参透梅子禅”,与《集录》所记“乾隆庚戌八月”一致,今见帖作“九月”则嫌牵强。

李雪松在这条微信后加了一段注解:

文进又云:今见帖上翁的第三段跋“东坡画竹石于郭功甫壁……”若指为翁伪书,则或由诗注抄录增益而来,使帖上多了一段跋,即古董商夸耀之双题三题之类。

 

接着又加了一段注解:

文进今晨再云:今晨乐兄到访,忽指《集录》所收翁跋,称此帖“苏某謹奉别功甫奉议”九字,而非拍卖帖上“苏轼謹奉……”,如非错录,則破绽大矣,昨竟未提及,真坡公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

李雪松对诸文进的商榷意见

 

李雪松在25日下午的微信中提出了他的商榷意见,全文经作者本人修改:

文进兄清鉴:

翁方纲题跋的真伪是鉴别《功甫帖》的要点,我也尝试做点功课,与您商榷。

首先:我们根据历代著录对《功甫帖》的传承做个大致的了解,清代以前该帖未见记载,清初是安仪周(1683-1745?)的收藏,见于《墨缘汇观》著录,九字内容为“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后入安庆太守江恂(1709-?)之手,原与《功甫帖》同装于《苏米翰札合册》的米芾《得书帖》、《恶札帖》均有江恂鉴藏印为证。江恂传藏其子江德量(1752-1793),江德量(字秋史)于乾隆五十五(1790)年秋请擅长考据及书法的翁方纲用另纸做了长篇题跋。后复归于成亲王永惺(1752-1823),并收入《诒晋斋摹古帖》中。再复归于英和(号煦斋)(1771-1840),翁氏双钩本上有“煦斋新购”藏印,后应一直存于英和后辈,直至许汉卿于1953年于沪上得自英和后人。清晚期鉴赏家李佐贤(1807-1876)将包含《功甫帖》在内的《苏米翰札合册》著录于同治辛未(1871)年印制的《书画鉴影》,彼著录文字仍为“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并详载翁氏题跋所有文字,这些文字内容与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完全一致。需要注意的是李佐贤的《书画鉴影》著录的许多作品并非李氏自藏,仅是寓目而已。

其次,我们再探讨翁方纲的文字差异问题:文进兄查证的《复初斋文集》、《诗集》均与著录本有异,毋庸置疑。但分析其内容当属所异有因。江德量(秋史)对家藏的这本册页极为看重,并亲自为第一幅苏轼《刘锡帖》做了长篇跋文,第二幅《功甫帖》仅九字,实在难以措辞题跋,故请更擅考据及书法的翁方纲代而为之。翁氏受托而为,自当尽力。翁虽博学,终非天人,必要经过一番查证方可题跋,绝不能一挥而就,事实上翁方纲最终题跋确是在自己的书斋“宝苏室”完成的。那么可以推想,《复初斋文集》、《诗集》很可能是根据翁氏家存的题跋底稿编辑的,而现在看到的翁氏在帖后的亲笔题跋则是在最终书写时的定稿。底稿在当年八月初具,题跋在九月十二日完成。翁方纲亲笔题跋虽与文集、诗集有异,但文字内容并无不合理之处,甚至更为通顺。有个别字句的差异,实不足为奇。虽然至今我未见原件,但毕竟不少古画鉴赏家都去纽约见过原件,相信他们也不至于看不懂翁方纲。

另:上博指拍卖本《功甫帖》本幅右下“世家”应为骑缝章之半印,应与边封接连。此指摘有误,本幅中“世家”确为半印,只是下有衬纸,远观起来,似是全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