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组图)

《功甫帖》争论促进书法艺术价值回归(组图)

2014-01-20 15:00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安素轩石刻》中的《功甫帖》拓本(黑底图)对比《功甫帖》钩摹本(白底图)

  

    中国文物网讯 2013年9月,收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拍得苏轼的《功甫帖》,计划于2014年在即将开馆的龙美术馆中展出。但随后,《功甫帖》却被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公开质疑为伪本,引发热议。近日来,随着刘益谦三次公开声明的发表、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打假”报告的出炉及苏富比拍卖行坚称真迹报告的发布,关于《功甫帖》及《功甫帖》事件背后所反应的行业问题及现象,众说纷纭。就目前情况来看,声明和报告阻挡不住这一事件的持续发酵,争论和思考还将继续。

 

 

 

刘益谦购得的《功甫帖》

 

      对于最近大家热议的《功甫帖》真伪之事,作为书法家并拥有媒体从业经历的中国国家艺术研究院院长钟文先生称,《功甫帖》真伪事件各大媒体都在关注其进展,对其到底是真是假,在此不作探讨,但他认为,这个事件对学术研究、对社会是有深远影响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对中国书法的全民普及推广产生了积极作用。中国书法回归学校回归课堂我们期待了很久,现在有了点眉目,但是各地重视程度各不一样,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引起真正全面的重视。三年前,《砥柱铭》以4.368亿元的天价成交,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让街头卖烧饼的大爷都知道书法能卖钱了,三年后,《功甫帖》虽然只有区区5000万的拍卖价格,但是其真伪引发的争议同样让媒体趋之若鹜,争相报道,让书法艺术又一次得到空前的关注。

 

 

    二是对学术界在当下艺术市场的功能作用提出了新的可能。倘若没有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3位上博研究员的“开腔”,可能就没有今天《功甫帖》的“发酵”,有人说三位研究员咄咄逼人,有人说其中有难言之隐,有人问为何不是以上博的名义提出质疑……不管怎么说,作为学术人士,如何在当下艺术市场正确发挥自己的功能,显然是个很紧迫的课题。

 

    三是凸显了收藏家对整个社会的巨大价值。藏家进入拍场,其实就是贡献。倘若买的是真迹,他是在为社会保存、传承,倘若买的是赝品,那银子就打水漂了,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就《功甫帖》而言,发酵到目前的程度,其对中国书法艺术传播普及的社会贡献已远远不是5000万的价值了,甚至5个亿也不止,从这个层面上说,《功甫帖》的买家刘益谦先生不管买的是真是假,都是英雄。

 

    《功甫帖》事件的背后也凸显了行业发展的各种问题,钟文认为目前中国艺术品收藏鉴定市场的行业乱象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趋利化,以利益为导向的有偿鉴定成了鉴定领域的常态,“专家”也乐于此类鉴定,“专家”的钱包满了,鉴定的公正性就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被抛到九霄云外,以肩负把关艺术品、净化中国艺术品市场责任为标准的公正鉴定也就少了,其中金缕玉衣事件就是典型;二是鉴定机构多、“专家”多,而正真权威净化的鉴定机构和专家可谓凤毛麟角。目前中国具有官方监管、诚信度高的权威鉴定机构匮乏,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徐邦达式的权威专家少;三是证书泛滥。中国艺术品鉴定证书数量多,但是证书可信度很小,甚至有的证书也是伪造的,已经是“泛滥成灾”的局面。

 

    究其因,还是社会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无论专家还是藏家,或是机构,都在“向钱看”,道德、诚信等基本价值观逐渐丧失,功利思想充斥着头脑。

 

    钟文简介

 

   钟文,江西赣州人,现居北京。中国国家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艺术网总编辑,中国艺术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艺术家,中国艺术品集团有限公司海外推广重点艺术家、公益大使,中国书协会员。钟文从小热爱书法艺术,六岁始习柳、颜,好古问古而不拘泥于古。是“中国国家艺术”概念国内最早提出者;“中国国家艺术”全球推广倡导者、践行者。钟文擅楷、行、草诸体,书风高雅雄俊,自成一体。被誉为“70年代书坛代表人物”。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