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组图)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组图)

2014-02-08 08:03 文章来源:乔晓光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丹麦奥登赛安徒生博物馆中安徒生剪纸

纸,是人类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信息媒材,不同地区的文明在纸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源地,2000多年前的汉代已发明了成熟的造纸技术,并在后续的年代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的传承与传播,也影响了中国本土纸文明形态的形成,这个形态包括了中国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中国绘画、木刻版画、剪纸、书法以及古典书籍的印刷与复制,还有祭祀用纸、礼俗及节日习俗用纸、生活用纸等。

 

 

乔晓光芬兰颂190×118cm2008年
 

   世界的剪纸

剪纸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但目前还不清楚中国剪纸和世界剪纸的具体关联和影响,中国剪纸在亚洲地区的影响是明显的,在日本还保留着中国唐代时期的剪纸遗物,在东南亚地区的小乘佛教文化区域,寺庙中的剪纸及刻纸金水漏印使用比较普遍。在中国云南一些民族今天仍保留着传统的民间造纸术。应当说中国的造纸术和剪纸在亚洲的影响是可以通过跨境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查阅,发现其历史性关联的。剪纸不仅在亚洲,在美洲、欧洲也都有剪纸的传统。至今在日本、缅甸、泰国等亚洲国家,以及美洲的墨西哥,欧洲的波兰、瑞士、丹麦、挪威等国家还有剪纸传统的遗存。从世界剪纸的文化背景看中国剪纸,中国多民族生活形态中的传统剪纸遗存,成为世界剪纸现状中有文明认知意义的活态范例,也是认知中国本土文化多样性代表性的个案。

 

 

贵州苗族刺绣剪纸底样
 

    中国剪纸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剪纸的历史,从古史典籍中记载的传说故事可追溯到汉代,从平面镂空的艺术传统的渊源来看,可把商代的金属平面镂空视为剪纸艺术的远祖形态。但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来看,要了解纸的发明年代,了解作为剪制工具的发明和普及年代,要有历史的物证,最后是今天这个传统的遗存现状。纸的发明在汉代,剪刀的历史还要早,中国青铜时代及铁器时代的金属制造技术已十分成熟,考古发现出土有战国时期的剪刀,到了中古时期的唐代和五代剪刀的形制已和今天基本一致。作为实物的剪纸不易保存,但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了公元六世纪南北朝时期的剪纸残片,复原后的残片是几何形团花形式的剪纸,内容是马、猴、蝴蝶的图案。出土的剪纸艺术形态已十分成熟完备,和今天的团花剪纸形式无太大区别,所以,可以推测剪纸的历史可能还要早一些,会有一个初创及成形的时期。

 

 

乔晓光现代舞戏剧《寻找娜拉》的中国剪纸版舞台美术设计

中国剪纸的遗存现状,应当是一个普遍而又神奇的事实,中国剪纸的传统至今仍存活在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我们2009年开始的《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项目田野考察中,发现有近30个民族的乡村习俗生活中有使用剪纸的传统。可以说,中国今天有近一半的民族遗存着剪纸的习俗传统,这是中国古老纸文明形态的活态传承,也是中国剪纸艺术传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多民族剪纸艺术传统主要的文化类型包括:1.服饰类剪纸;2.信仰与祭祀仪式类剪纸;3.巫俗仪式类剪纸;4.生活实用类剪纸。

中国剪纸2009年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中国的剪纸现状,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乡村习俗剪纸传统已呈现出衰微状态,乡村的年轻人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传承出现断代。同时,乡村的剪纸传承人已不仅仅满足习俗使用,在非遗保护的热潮中,剪纸开始成为“文化物流”的艺术品,开始进入城市生活,进入主流社会的视觉文化中。剪纸另一个趋势是开始成为艺术家和普通人雅俗共赏的艺术创作方式,中国的剪纸也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引起许多国家地区的人们对中国剪纸的兴趣和关注。

 

 

中国剪纸与世界不同国家文化的对话与融合

2002年从我主持中国剪纸申报世界非遗项目开始,便着力寻找剪纸与世界不同国家及其文化传统合作的机会。2006年,是挪威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逝世100周年,受挪威易卜生剧院之邀,为该院在中国首演的现代舞戏剧《寻找娜拉》(根据易卜生代表剧作《玩偶之家》改编的现代舞戏剧)设计剪纸版舞台美术和海报。我创意把中国民间剪纸这个具有1000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舞台美术设计的灵感源泉,把传统民间剪纸的民俗仪式空间转换为现代舞戏剧的舞台艺术空间。整体设计风格最后确定了以下因素:1.以中国北方民间剪纸风格为基调;2.使用民间剪纸花样细节元素,整体结构根据剧情需要创意设计;3.把握住中国民间风格特色,不雷同于民间样式;4.剪纸缕空和结构韵律考虑到演出实地纹样与人的象征关系及超现实的现代感效果;5.考虑到舞蹈演出行走路线的需要;6.考虑到舞台空间意境和色彩氛围的中国民间特色。把对剪花娘子传承群体的女人理解和剪纸生命符号的叙事象征,转换为对当代女性问题和艺术叙事的文化表达。

用中国特色的剪纸版舞美设计,营造了重新诠释易卜生经典剧《玩偶之家》的戏剧文化空间,这不仅是中国艺术家以独有的剪纸方式对世界纪念易卜生活动的参与,也是“把中国乡村‘剪纸娘子’现象与‘娜拉’的故事,作为女人的命运与当代问题共同思考的一次东西方艺术的对话。全球化背景下妇女在社会与文化身份角色中的尊重与价值实现仍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普遍性问题。” 我直觉地感悟到,中国民间剪纸或许会像中国传统书法一样,脱离开原本的生活实用功能后,成为现代文化形态中雅俗共赏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方式和文化传统。书法与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与女人各为承传主体的文化方式,其深层的文化底蕴和生命思维方式是相通的。而剪纸曾经是世界上许多民族农耕文化时代共有的传统,剪纸传统中隐蔽着更宽广深厚的人性文化基因。

 

 

在此之后,我受邀用中国剪纸表现了芬兰著名的世界英雄史诗《卡莱瓦拉》,这曾是芬兰艺术家热衷过的题材,他们希望看到中国艺术家用中国剪纸方式来表现,剪纸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艺术叙事语言还有其另一番境地的发展前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创造了一种记录心灵、沟通神灵的方式。纸的发明也确定了人和文明传统的互为依存关系。造纸术创造了人类实现自己、并记忆传递文明的信息载体。官方在纸上实现了汉字形成的书写传统,民间在纸上实现了以图形表达情感信仰象征的传统,剪纸应当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产生后的一种活态文化传承。纸成为人性和大自然的精神纽带,是文明延续的桥梁。当今正在全球化的世界,是推行电脑信息化无纸办公的时代,人们追逐物质,缺乏信仰。为生存信仰的民间剪纸艺术,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生存心灵所需的精神补充。

这两次合作取得了非常成功的艺术影响,也使我发现了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对话比沟通更重要的是融合。中国剪纸作为中国代表性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不仅蕴含着多样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作为一种艺术传统,中国剪纸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包容性和融合能量。因为中国的剪纸艺术传统建立在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心手造物思维本能的文化基础之上,因而,中国剪纸也就具有了融合世界不同文化的共生性。中国剪纸与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产生了新的剪纸艺术,剪纸创作的合作过程,不仅拓宽了中国当代剪纸艺术表现的叙事主题和形式创造,也为合作带来了心灵的愉悦和吉祥的祝福。在随后的与瑞士和美国的剪纸合作项目中,我坚持了文化融合的创作原则,因为,我从中看到了中国剪纸艺术走向世界的潜力和希望。

   纸的对话·中挪剪纸艺术家的“龙”之展

2014年是中国和挪威建交60周年,由挪威驻华大使馆赞助支持的《纸的对话》项目已于2012年开始启动,确定由我和挪威剪纸艺术家凯伦·碧特·维勒合作,展出以“龙”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中挪传统文化中都有龙的主题,剪纸是中国和挪威文化融合的桥梁,相信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合作,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文化的理解与友谊。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