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山东省2014年艺考专业考试开始进行,位于济南舜耕会展中心的山东工艺美院美术类专业考场有7000多名考生同时参加考试。
春节假期刚过,众多高三学生和家长已开始在天南海北穿梭,2014年高校艺考拉开帷幕。一方面,北电、中戏等热门院校招考“高烧”不退;另一方面,多个省份艺术类专业统考人数减少,热度降温。对于那些试图在几个月间通过培训,“速成”为“艺术家”的学生而言,今年的录取机会不容乐观。
在北京电影学院各招考专业中,表演依旧为热门专业,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10%。图为前来参加艺术类招生考试的考生们。
速成专业降幅明显
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艺考近日启幕。据悉,今年北电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10%,中戏报考人数增加约一万人。中戏热门专业表演系话剧影视表演报录比高达137比1,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专业则达到159比1。
北电考生等待入场。
与这些知名专业艺术院校的火爆相比,普通高校的艺术类招生统考却呈“降温”趋势。
2014年湖南省艺术类专业统考于1月结束,该省教育考试院统计数据显示,考试总人数40024人,比去年减少2330人,减幅5.5%;2014年湖北艺术考试报名总数为41916人,比去年减少近8000人,为近5年来人数首次下降;重庆市2014年高考艺术类报考人数20484人,比去年减少7807人;广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美术统考比上年减少近千人;江苏省美术统考则比去年减少近3000人……
内蒙古艺考生正在考试。
降幅主要集中于几个特定专业。湖南省美术考生减少1844人,占减少人数约八成;播音与主持专业减少203人,编导专业减少461人;湖北美术考生减少3180人,占减少人数近四成,且降幅明显增大。
一直以来,高校艺考中有大批“速成考生”,他们在考前几个月参加“突击式”的密集训练,接受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大半年的“应试教育”,然后走上考场。这类考生多集中于美术、播音主持、编导等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崔玲玲指出,从各地数据来看,艺考“退烧”,主要是美术、播音主持、编导等“速成”专业降幅明显,乐器、舞蹈等需要长期练习和功底积累的专业人数较为稳定。
文化门槛拦住匠人
根据教育部《艺术学门类专业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拟从2014年起,提高艺术类招生文化课的控制分数线,其中美术类本科专业文化课控制分数线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学生文化成绩的70%;音乐专业不能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考生文化成绩的65%。
具体到地方,依据湖南省教育厅2011年下发的《湖南省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将取消艺术特长生可以降到二本线65%的录取政策。此外,山东、黑龙江、湖北、江西等多个省份相关部门亦表示,将依据教育部指导意见提高艺考文化课分数线。
崔玲玲认为,“文化分不够,艺考分来补”的考试心态多年来非常普遍。今年中戏、北电等专业院校的持续热门,与非艺术类院校的统考人数骤减形成鲜明对比,且“速成”专业人数降幅明显,都体现出部分考生“补分”的投机心态受到政策约束。
“提高文化门槛,确实遏制了一批想走捷径上大学的人。”崔玲玲说,“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把文化课门槛抬高,对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是一件好事,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可以避免艺术专业培养出越来越多‘匠人’。”崔玲玲说。
就业难困扰艺考生
中国艺术人才网发布的《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从2002年至2013年间,全国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从597所增加到1679所,艺术类考生人数从3.2万增加到近100万。10年间,艺术类高校增加千余所,考生增长30倍。
报告同时指出,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为就业不理想而改行,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有数据显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极低,许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的尴尬境地。2012年,上海市18个本科专业因连续3年签约率过低、布点较多被上海教委预警,其中包含艺术设计、表演、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等。
中央教育科学院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储朝晖认为,艺术生就业难是“艺考热”降温的一大原因。就业难,除了人才市场相对饱和,和许多艺术类毕业生并不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也不无关系。
■理性声音
让艺考远离功利
各大高校的艺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与许多高校动辄上万的艺考火爆人数相比,毕业后真正愿意并能够从事艺术行业的学子,可谓九牛一毛。在看似热火朝天的招考之后,是薄弱的专业资质和骨感的就业现实。
疯狂的“艺考热”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和家长在想方设法寻找升学捷径,寻找一种“曲线就学”的道路。一些艺考生们,花上几个月突击密集训练,以纯粹“应试教育”的手段掌握某一门特长的皮毛,然后报名几十所高校,以求广泛撒网能谋到一两所高校的减分政策,弥补文化课的短板。这样的艺考生态背后,是家长和学生面对高考选拔赤裸裸的急功近利。
另一方面,非艺术类院校大量开设艺术专业、艺术专业大量扩招的动因中,也不乏部分高校的“功利”心态。众所周知,美术、音乐、动画设计等艺术类专业花费十分高昂,而艺考生大多舍得花钱,于是,艺考被一些院校视为创收宝地大肆拓荒,师资、硬件却跟不上,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堪忧。
两种功利心作用下,一个最现实的弊端就在于:一部分院校在招考和培训人才时“宽进又宽出”的方式,让许多学子“毕业即失业”“毕业即转行”,遭遇比高考更严酷的人生难题。
无论从人才选拔的公平角度,还是从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艺考“发烧热”的降温都是可喜的。但要达到长远的效果,则不可缺乏相关部门与高校对政策的长效执行和对专业标准的严格坚守。唯如此,艺考方能一步步离“功利”更远,渐渐回归艺术本真。
■艺考账本
三年艺考花费八万元
2月9日,长沙迎来2014年的第一场雪。临近中午,女儿媛媛(化名)正在湖南师范大学考场参加某所高校的艺考,在考场外等待的孙平拍下雪景。她庆幸路面没有结冰,女儿能顺利到达考场。
对孙平来说,这一年家中最大的事儿就是女儿媛媛的艺考。从元旦到现在,她开着车带着女儿一次又一次培训、赶考,车子已经跑了2600多公里。“每天开车出发,就求平安回家,好紧张。”
媛媛是湖南湘潭凤凰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艺考的专业是播音与主持。从去年开始,孙平一直陪着女儿辗转奔波于湘潭与长沙两地,拜师、培训、考试。
媛媛准备艺考前后加起来三年多了。这三年里,孙平密密麻麻记录了一份艺考账本——主专业培训课时费200元一次,共约3万元;副专业特长培训二胡约2.5万元,形体舞蹈2000元,声乐3000元;报考学校平均200元一所,共约4000元;车马费(自己开车)约1400元;购置服装约2600元;食宿等费用约1.4万元。
三年里,为媛媛艺考一共花费约8.2万元。孙平算这笔账时,语气稀松平常,“有些费用的尾数省掉了,记不清了。”
回忆报名、培训、参考的全过程,只有一个瞬间,她流露了一丝遗憾。那是媛媛一月参加的一场考试,考的是南部一所师范类院校。“不只媛媛,好多孩子进去之后,都只说了一两句话,还没进入正题就被打断然后出来了。就是觉得孩子准备了三年,这种努力应该得到更多尊重。”
“有的妈妈陪,有的爸爸陪,有的爸妈都在陪。”孙平说,此时此刻,还有许多父母在天南海北的各个考场陪孩子参加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艺考。因为媛媛的考试足迹尚在湖南省内,与那些带着孩子北上、南下的家长相比,“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