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功甫帖》真伪之辩难画句号(图)

《功甫帖》真伪之辩难画句号(图)

2014-02-21 10:56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第二看台 

第二看台

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

据介绍,去年4月开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目前,国有单位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基本完成,本月起正式开展文物采集认定,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导入审核。

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等,可移动文物包括国有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

我国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收藏体系日益多元,但是由于组织、技术等多方面限制,存在着数量不清、保管状况不明等问题。2013年4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宋新潮介绍,本次文物普查的对象界定在国有单位,包括了“党政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全国共有150余万个。普查的范围确定以1949年为分界线,1949年(含)以前包括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手稿,反映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标本;1949年之后包括国有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实物资料、艺术品、民族民俗文物,纳入到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禁止出境的已故著名书画家名录的代表作等。

 

以申报一件可移动文物为例,申报单位首先把被认为是文物的物品报到县级普查办,经过审核之后,再依次报到地市级普查办、省级普查办和国家普查办,一个文物至少经过5—6次专家鉴定,个别存有疑问的文物可进行现场鉴定,但是大量审核是在网上进行的。

宋新潮打比方说,普查登录的文物要完成文物名称、类别、保存状态等14项信息的记录,相当于给文物上了“身份证”。

据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的普查最新情况,目前对150余万个国有单位是否存在文物基本完成了调查摸底,这是不改变保管现状和所属权的现状调查。

我国已经完成了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不可移动文物相比,可移动文物普查面对的任务和挑战更为艰巨。

宋新潮指出,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四方面的难点:一是行业外覆盖面广,涉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19个行业和系统;二是行业内数量大、基础弱;三是普查标准需继续完善,这个标准包括普查范围;四是普查经费不足。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做着“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这一基本工作,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呢?

“现在我国博物馆展出面积很有限,大量文物堆在库房,可以通过普查建立服务平台将文物在网上展示。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文物的具体了解和认识,把文物变成一种公共的文化性产品。中国文化走出去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元素走出去。这些做法有益于"让藏在禁宫中的文物活起来",真正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宋新潮说。

宋新潮说,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对登录的可移动文物,国家将在文物保护、保管上给予支持;在文物流通上,可依法变卖。

“我们希望通过在法律规定内的流转让文物发挥其应有作用,让文物流动起来。比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普查作为建设中国出版博物馆的重要基础。”宋新潮说。

宋新潮表示,普查旨在系统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基本状况,建立国家可移动文物登录体系和管理机制,实现国有可移动文物管理及社会服务平台体系。

据介绍,2014年,普查将进入全面的调查和登录阶段。今年下半年将着手服务平台的建设,并逐步向社会展示普查成果。可移动文物信息服务系统也将向社会开放,人们可进行文物数据及图片的查询、检索等。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