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江苏网无锡2月27日电27日从无锡市耘林艺术品交易中心获悉,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主办,由无锡市北塘区文体局、无锡苏珈美术馆、无锡市耘林艺术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先锋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的云水襟怀——张友宪艺术展,将于3月1日在无锡苏珈美术馆开幕。
张友宪,南京人,别署二乾书屋主人。现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从艺几十年来,张友宪的创作视域很宽,他在山水、人物和花鸟等画科中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执着与勤奋成就艺术的全才
若可这样评论其艺术成就,那他就是艺术的全才。“山水、人物、花卉无不精到,据说在美院教中国画的教师中,能够同时教此三科的人极少,同时,焦墨、淡墨、彩墨山水人物、行、隶、篆、草,亦无不精。”顾丞峰曾经写文章称赞他。他执着于绘画,勤于研究学习历代名家的技法。
其绘画可归纳为两种画风:一路受顾恺之、陆探微、李公麟、倪瓒、石涛等人细笔优美绘画格调的影响,风格趋向飘逸、秀雅;一路受到张僧繇、黄公望、齐白石、刘海粟、傅抱石等疏体减笔、粗笔写意的影响,风格雄大、壮阔、老辣。从他的画作中皆可看出。
张友宪的人物画富有趣味,线条起伏流转,笔法亦柔和纯净、亦有粗狂触目。他的人物画追求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以简单的线条传达浓厚的情调。既有坚持传统国画人物,同时,中西兼并,大胆创新,创作出一批新水墨人物,袒胸露乳、神色犹媚的美人图,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其山水画作,气势磅礴、墨色浓淡相宜,以墨色描绘万物之形、传导万物之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追求的便是这种境界。
花鸟画中,张友宪最痴迷于画“蕉”。通过他不同时期创作的芭蕉作品,我们很容易看出他在各个阶段的艺术思考和风格倾向。可以说,张友宪在画芭蕉的同时,也是在画人,或者说,他其实是把芭蕉当作人来理解的。
此次参展的画作中,有竹、有梅,有鸟、有猴、有鸵鸟、有羊、亦有小小的蜗牛,在其笔下,万物生灵皆有灵且美。他相信“一物一自然”、“一花一世界”的观念。画作中的一花一草皆是来感知大千世界的万物精神。
不管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张友宪的画作传达着大千世界的各种形态,或庄或谐,或浓或浅,或染或舞,或幽然或别趣,或大饮或小酌;有些画生动怡然,错落无疆,有些画夸张泻墨,或借古喻今,或讽世讥俗,敏锐富有灵性,创造世界感知灵魂世界,这位一等一的艺术家,可谓:“大造本无方,功道自然成”。
笔墨用处皆为情
中国画创作讲究笔墨之美。如果没有了笔墨美,人们眼中的中国画将黯然失色。正所谓一笔一画皆心迹,浓淡干湿总关情。
张友宪用笔,线条收缩自如,落笔一挥而成,笔笔柔韧而有力度。内在的情感随笔尖无意识地流入画作中。
他那高质量的笔墨表现和奋厉激越的绘画风格形成不是偶然的。早在他还是学生时,素描功底极为深厚,刘海粟曾肯定他“中锋用笔,极好”,这为他的绘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它能将一切写生的、长期休养而积蓄起来的艺术能量汇聚一体,诉诸于笔端,笔笔都有刀刻般的力量。让画笔成为他表达情感的利器。
云水襟怀追求禅意绘画
中国水墨是写意性的,“写”的是画家心中的“意”,强调的是通过水墨意象表达画家个人的关于宇宙、人生、自然的精神境界,境界意象的高低,决定了艺术价值的高低。
张友宪作画讲究意境与禅意。他将生命灌注给无生命的事物,把自己的情凝注于物象并将其砌入物体结构中去。就像是把自己融入到画作中,将思想渗入画作中。他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贯彻到绘画中,物象的真实只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它要上升为艺术真实则必须通过心与物的交感作用。
观其画,几分通透,几分豁达,寓空于有。在他的眼里,一切对象都既是独立的存在,又更是任心来剪裁、取舍的材料。他静静地观照这有生命无生命的自然,若无其事地铺开画纸,把眼和心的律动无意识地从笔端流出来。他全身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在心海中泛舟,却并不邈视对象。他从心底里有一种自然崇拜的倾向,实质上是心与造化早已相应相合。于是,他显得十分认真,十分执著,充耳不闻尘世的鼓噪,静静地与自然相交流,对话,给人一种抚琴听松的古意。
自然,这样一个将哲学贯彻到绘画中的人物,他的文化笔墨功底必然是深厚的,几十年如一日,悟书炼字,书法和大写意的水墨画泻然一体,融会贯通,相形益彰。其作画时的感觉至情至乐,如他自己在文中所写:“笔饱墨直入生宣,乃心中最酣畅之时”,置身画外,存心画中。所谓泼墨有意,流水无情,握管挥毫,皆成天趣“天人合一”也。
此次画展正值张友宪六十花甲之年,其艺术创作之路已有一定的建树,已然成为国内重要的水墨艺术家。但其自己看来,艺术才刚刚开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未来做准备。其艺术之路久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