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文化产业的变革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文化产业的变革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2014-03-20 13:01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徐子林

本文发表于《画廊》杂志

中国文化艺术界对金融资本有一种“天性”的排斥和拒绝。甚至,有些艺术家对一些普通的商业行为,都会表现的极端仇视。2013年夏天,在一次艺术界思想论坛上,我的演讲内容涉及艺术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艺术)生涯……现场有艺术家声称“我不要商业,我只做纯粹的艺术……”。实际上,在当前的市场结构中,“要不要商业化”已经不构成问题,真正要面对的是“我们如何商业化”?

传统艺术市场的商业结构

在过去几百年中,传统艺术市场有一个稳定而成熟的运行机制:艺术家、画廊、拍卖行、经纪人、评论家、策展人、艺术中心、美术馆和艺术媒体,其中的艺术家、评论家、艺术中心、美术馆、学术媒体都以拒绝商业为荣,他们把商业视为对艺术(学术)的腐蚀。中国的艺术从业者,多年来的一个梦想就是,渴望建立一套所谓的西方学术赞助机制:有一个或多个艺术基金会,能无偿的支持艺术项目而不干涉艺术发展。赞助人只需要把钱捐出来就可以走了!甚至,他们都不应该再多问一句。因为艺术家坚信,赞助人只是商人,他们没有文化又不懂艺术,而文化和艺术既崇高又神圣,同时又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所以商人支持文化和艺术是必须的而且是应该的。

然而,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无奈的发现,这种西方已经成长百年的文化赞助机制,在中国很难落地。甚至,在中国现实社会中,一些特殊的、违背西方文化运行机制的做法得以在中国野蛮生长,逼迫我们不得不重视和反思这些现象。

首先是拍卖行的传统习惯被改变。在十多年前的中国艺术界,流传这样的故事:在欧洲,如果画廊经理和一个拍卖行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第二天甚至会被当成丑闻登载媒体上……这则故事表明,我们想象中的欧美艺术市场的游戏规则是严谨的、神圣的并布满道德底线的。然而,中国的拍卖行则完全相反,比如一个人尽皆知的收藏家刘溢谦,不仅是龙美术馆创办人,同时也是多家拍卖行的老板,他不仅参与拍卖,而且不断制造天价拍卖纪录……这里面有很多想象空间,至少我们可以质疑,一个普通买家和一个拍卖行老板在竞拍同一个拍品时,会面临不平等竞争吗?

同样,画廊和拍卖行的关系在中国也被改变:中国的画廊主动将代理艺术家的作品送到拍卖行拍卖。于是,原本处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不同性质的商业机构被揉合成一个怪异的组合。显然,这样组合的最大受害者是收藏家。这还不够让人恐慌,而是艺术家也直接将作品送拍了,并且和拍卖行合作炒作价格……早期上海画家陈逸飞就在多个拍卖行操纵自己的画作。如今这种方式已然不独是中国艺术家的专利,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时,英国艺术家达明。赫斯特自己组织了专场拍卖……现在,他甚至开设了自己的画廊,不仅卖自己的作品,还卖其他艺术家的作品……

这一切看起来既疯狂又混乱!

 

处于急剧变革中的商业生态

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确的感知: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其变化之快可谓瞬息万变!我在2013年做媒体发展与社群关系分析报告,讨论了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的发展,以及从社区媒体到自媒体再到圈层媒体的关系结构时,预测还很保守。到了2014年1月,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发放,就再明确不过的宣布,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的元年,不仅是互联网,更是物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

我们的思维方式彻底被改变,网上购物已成习惯。同样,购买服务的方式也因移动互联网而改变,即使叫出租车也通过滴滴打车:面对面的交易也要通过网络支付……再过几个月,传统的信用卡也许就消失了,我们只需要一串和互联网捆绑的数字账号,就可以通行天下……当然,这还需要网络企业和保守的政府利益集团进行顽强的博弈。

在这一次剧烈的变革中,艺术界显然落后于其它商业业态。甚至,我们此时依然束手无策。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艺术界的运行机制不仅老化,甚至已经落后于正常的商业社会。在过去几年中,我一直不遗余力的鼓吹艺术市场中的一级市场(画廊业)的重要性,而到了今天,我甚至认为,画廊业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同样,拍卖行也面临从寡头竞争到逐渐解体……

这不是一个悲观地预测,而是我们面临更为积极地变革。传统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是市场信息不对称,比如过去我们要“发现”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需要通过画廊来挖掘和推广;我们要购买一件“稀缺”的珍藏,需要通过拍卖行来征集和竞拍……这一切存在的前提就是:我不知道“我需要的”在哪里?如果我知道“它在那里”!并且可以立刻购买……那么这些中间环节都可以被无情的抛弃!

此时,传统的艺术品经营者会辩解:艺术品需要专业的判断力,需要专业公司帮助消费者,哪些是好的艺术品?哪些是值得购买的艺术品?……但是,事实上这些“帮助”来自于一些市场专家,他们目前效力于画廊和拍卖行等机构,而这些市场专家并不必然,也不必须效力于画廊和拍卖行,他们可以为更大的交易平台服务,甚至是虚拟的交易机构,或者更明确的说,他们可以为自己效力,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专家,为更多的社会大众服务。

然而,艺术市场仍然笼罩在整体性的保守氛围中。迫在眉急的市场变革,必然是来自基础的、结构性的震荡。

 

云数据和大平台的建设

在过去几年中,艺术市场曾试图突破现行的运作框架,比如臭名昭著的文交所份额化交易,比如覆水难收的艺术基金……即使这些小打小闹的变革结果差强人意,但仍然鼓励后来者不断探索。这些失败的经验都在提醒我们,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全球70亿人口中,只有0.76%的人才有机会走进全球10大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中欣赏艺术作品。那么,我们如何让更多的人,更容易、更方便的接触到艺术品?

在过去,人与艺术品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因为我们很难亲眼目睹一件艺术珍品,它们高高在上,在等待我们去膜拜和瞻仰!摄影技术的发明,让更多的人有了不去现场,却能感受“艺术灵光”的机会。而今天,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更能让我们在网络上体验艺术品的微妙细节,这一体验和在原作前的感受,差别越来越来小。

当人们能够在网络上和艺术品进行平等对视时,人们同样也渴望艺术品市场信息的公开和交易的平等,而不是仍然掌握在少数画廊、拍卖公司手里的特权。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或者多个国际化的艺术品交易云数据,我们可以即时查询任何一件艺术品的现状、过去的交易记录,以及该艺术品的展览、出版和相关论述……在这一方面,雅昌艺术网正在做着类似的“艺术家信息认证”系统,他们通过和艺术家面对面的“辨认”作品从而确定其“真伪”。然而这样的行为受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的媒体思维局限了其数据的海量积累;其二是中国企业习惯性的渴望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从而建立所谓的权威性。显然,这种方式已经违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逻辑思维。建立云数据价值链需要两个前提,首先是数据来源的开放性,只有形成海量的数据积累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其二是建立在云数据基础上的分析系统,这仍然要建立一个开放的通道,方便使用者对目标数据进行切割和分析。当这两个前提合理存在时,其权威不言自明,而无需依赖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部门为其背书和证明其权威。美国的艺术品数据公司Artnet具备了一定优势,但经营者的前互联网思维,同样导致其数据库的封闭性,从而制约了它的发展。

当艺术品交易信息的云数据建立后,艺术品的交易大平台便随即诞生。这样的大平台是为整个艺术市场的各个关联方提供综合性服务,包括艺术家作品分析、市场分析以及未来趋势分析……这里的艺术品交易不局限于艺术品的原作买卖,更多的是围绕在艺术品周边产业链上。

云数据和大平台看起来似乎很复杂,实际上对于每一个运用者而言则非常简便,就像我们每天吃鸡蛋,却并不了解一个卵子在母鸡体内,经过复杂的过程,如何变成一个带壳的鸡蛋,道理一样简单。

 

文化艺术产业化及金融资本的融合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极端的方式来分析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构成:

假设一件艺术品仅作为欣赏之用而不具备任何投资价值,那么这件艺术品将如何被消费?通过今天高超的复制技术,我们几乎可以用很低廉的价格拥有一件和原作非常接近的复制品。从纯粹的感官愉悦的欣赏角度,我们似乎没有更多理由为这样一件“消费品”付出更多的价格。简单的说,如果艺术品失去投资价值,我们只要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获得感官的愉悦,虽然它可能来自复制品,但已经足够。

这意味着艺术品的欣赏性(感官的愉悦)和投资性可以分离。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艺术品的物权(权证)进行金融化的投资,只要艺术品权证的金融化产品设计,符合金融产品的设计原理,就是可行的。

认识到文化艺术品的价值构成,可以被合理拆分成多个部分,文化艺术行业就有可能被产业化,就有可能形成产业链。

于是,传统的文化艺术行业的价值链被分成三个部分:资源资本化、产权资本化、产品预期效益资本化。

由此,我们可以进入到更高的产业生态中:去中心化、国际化和无形化。同时,形成两种趋势:产业链的扁平铺展和产业价值链的垂直聚焦。产业链的扁平铺展意味着可以由大型集团企业进行研发、生产、制造、传播和服务,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而产业价值链的垂直聚焦可以整合金融、法律、人才、技术和管控等高度聚合,形成合力。

 

一个国家或者城市,在文化产业主体的壮大需要依赖四种资本的充分供给:金融资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并且需要在这四个层面灵活转换、相互依存。

显然,这里的资本不仅仅是局限在资金本身,只有同时发挥四种资本的综合力量,才能形成倍速发展,同时造就巨型规模。例如,2006年,谷歌用16亿美元收购新型公司YouTube,到了2013年营收达到38亿美元。斯蒂夫。乔布斯在1986年,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一家动画影视公司Pixar,2006年被迪士尼出资74亿美元收购,20年间资本额增长370倍。

由于文化艺术的价值链被合理拆分成多个部分,在不同时期就会形成不同的投资热点和重点,比如版权内容投资、设计制造投资、社区营造投资等多个方面。只有形成多样化的资金来源和成熟的投融资体系,才能产生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巨大动力,比如分险投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社会捐赠等。

有报告预计,从2013年到2017年的5年间,全球文化艺术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以5.7%平均速度增长,至2017年全球文化艺术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863万亿美元。报告特别强调,知识信息服务类、创意类的发展将更快。

身处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所有关于文化艺术的传统定义都将被改写,只有饱含激情去积极变革,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补记: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发布《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3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从这些报告的内容上看,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识到文化产业和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的关系。同时也暴露一个核心矛盾:我们拿“什么”去加快对外文化贸易?直到今天,政府的目光所及,更多的仍然是和劳动力相关的工艺品……实际上,中国如果企图在文化艺术上立足于全球,第一要做的就是取消对文化艺术品的政治审查,把文化艺术品纳入意识形态进行管制,本身就不可能融入国际社会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之中。 

本文发表于《画廊》杂志,在网络上发布是略有改动。徐子林2014年3月19日补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