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谁动了科技考古毕业生就业的奶酪?

谁动了科技考古毕业生就业的奶酪?

2014-03-25 15:17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我国科技考古的研究与教学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科技考古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对地观测等相关学科的帮助下,解决了传统考古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在考古勘探、年代测定、动植物及人骨分析、陶瓷与金属器物研究等方面做出尝试,拓展了考古研究方法,增添了新的考古研究领域,备受人们关注。

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我国科技考古专业人员只有数百人,其中硕士生占近1/3,博士生占近1/10,仅以每年几十人的数量增长,远不能满足考古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不少科技考古专业毕业的学生却纷纷转行,对口就业比例较前几年大幅下降。文理分科掣肘招生科技考古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要求从业者不仅具有了解文化遗存的历史背景、发掘整理方法及查阅历史文献的能力,而且能熟练运用科技手段分析考古现象。而我国现阶段,文理分科的教育体制很难满足这一点,造成了科技考古人才产量低的现状。

科技考古人才培养首先面临着资源配置偏差的困境。考古学以历史为研究对象,被设在人文学科中本无可厚非。然而,科技考古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其教师、仪器、实验室等资源往往来自理科院系,使得师资来源、教学过程及学生训练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掣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现今,科技考古学科设置尚未明确,科技考古专业往往挂靠在如科技史专业、历史专业等一级学科之下,颁发的学位也较为混乱,包括理学学位、工学学位等。编制成为绊脚石专业挂靠混乱的问题不仅在学生招生上产生问题,在就业方面的问题也非常明显。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潜伟告诉笔者:“许多招聘部门并不完全了解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加之我们自己的宣传力度也不够,科技考古仍旧属于小众的学科,因此大部分单位都没有对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予以足够的重视。”2013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魏薇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学校的科技考古颁发理科学位,从属于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而招聘单位往往以一级学科为标准筛选简历。考古所、博物馆等单位的招聘简章大多只标明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导致我们的简历在第一轮筛选时就被淘汰了。”除此之外,由于颁发理工类毕业文凭,许多科技考古的院校的毕业时间与考古类的招聘时间出现了偏差。

 

 

“很多部门招聘是在6月份,因为普遍文科专业院校毕业都在6月份,而北科大的科技考古专业学生毕业是在1月份,因此这半年时间是踏空的,会造成对接难题。”潜伟告诉记者。“在找工作过程中,主要困难是没有编制,工资没法解决。作为事业单位,相关方向的编制很少,退休人员空下来的编制也少,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根本就没有编制,即使录用也需要等上好几年。”2013年毕业的、在河南博物院工作的金玉红如是说。与其他专业不同,科技考古毕业生大多只能选择在规格较高的文博单位或高校就业,只有这些单位才配备科技考古所需的昂贵的仪器,才能满足毕业生继续进行相关研究的条件。而文博单位数量少、编制有限,许多单位都是“僧多粥少”,因此纵使或多或少地存在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每年招收的专业人员的数量仍然非常有限。

就业形势难言乐观

造成人才对接难题的另一大因素是待遇问题。通过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校生的采访,笔者发现并非所有毕业生都将进入考古所、博物馆等文博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的职业首选,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这些文博机构的工作待遇不甚理想。北京文物局副局长刘超英曾在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上说:“目前,博物馆从业人员队伍的收入普遍偏低,博士毕业生月工资仅有3000多元人民币,而很多讲解员的月薪还不足2000元。”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毕业生的个人期望值过高而导致就业尴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不少人选择读研的初衷是为了将来有一份好工作,能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在就业岗位的选择、单位编制和收入待遇等方面,都比本科生有更高的期望值,但这种期望在面对现实严峻的竞争环境时,却会有一定的落差。特别是,科技考古招聘多限定为硕士以上学历,这些毕业生往往年龄较大,很多人已成家,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因而部分人在选择职业时不得不选择经济回报优越的工作。面对愈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陈建立建议毕业生开拓思路:“研究生阶段并不是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是要学习一种思维模式,要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把思维能力培养出来。”

潜伟告诉笔者:“现在科技考古专业的毕业生除博物馆、研究所之外,还有两大去处:一个是传媒或出版行业,在这方面市场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另外一个是一些科研相关部门下,从事管理或是政策研究之类的工作,这些领域都很需要文理学科背景兼具的人才,而科技考古专业学生的加入,也将为这些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