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新安画派的传承与拓新:中国画传承优良代表

新安画派的传承与拓新:中国画传承优良代表

2014-04-08 10:51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绘画讲究传承,已成定论。但中国画如何传承,却是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对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古代前贤应该全面学习、广泛汲取,然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关键,中国绘画传承是否应该有序。

其实,有序传承是中国画优良传统之一。中国绘画史上,画派的形成、发展、影响都与传承有序密切相关。唐宋以降,如山水北宗、南宗源流脉络清晰;明清以来,一些地域性画派传承更是有序,像浙江派、吴门派、新安派、华亭派、江西派、姑熟派、娄东派、金陵派等都莫不如此。正是有序传承,才使得中国画发展多元丰富;也正是有序传承,才使得中国画发展纷繁而不杂乱。

那么,从哪些方面审视中国画的有序传承?从画派形成发展的角度,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看笔墨技艺传承,有哪些共同特征;二是看艺术品格传承,有哪些相通之处;三是看学养积淀传承,有哪些相同之处;四是看如何师古人,在处理“师古人之心”与“师古人之迹”关系上有哪些相似之处;五是看如何师“造化”方面有哪些相通之处;六是看地域文化影响,一种地域文化因子是如何成为“遗传基因”,造成了一个地域画派的众多画家的共同艺术风貌。

从上述多维度审视,新安画派是传承有序的范例,也是清醒拓新的典范。“新安四家”(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传承并拓展了“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新安画派中坚程邃、戴本孝,渐江“四大弟子”(江柱、吴定、祝昌、姚宋),以及程正揆、僧雪庄、郑日文、吴山涛等也同样进行了传承拓展;新安画派后学黄宾虹、汪采白、赖少其相继追随,传承拓展,蔚为大观。而渐江、黄宾虹的有序传承与清醒拓新极富代表性,值得特别关注和深入探究。

渐江有序传承脉络清晰:他初学元人、继效北宋,始学倪黄、再追董巨,以元人气韵,润北宋风骨,写新安山水,终成家立派,开时代新风;其有序传承的重要特点是“取法乎上”“借古开今”的自觉选择,是“学人”的自律与“画痴”“墨痴”的情怀,也是眼界宏阔、洞见深邃的吸收、综合和拓新。黄宾虹有序传承的路径明晰:学习新安诸家主要是渐江,上朔元代诸家,再上追北宋诸家,他所走路径与渐江极为相似;其有序传承的主要特点就是自觉“借古开今”以匡正时弊,“师古人”兼“师造化”,以宋元风骨气韵,写新安山水胜境,终生修养学问人格,笔墨精进,拓新变法,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里程碑。

 

渐江的有序传承本身就包含着清醒拓新。他从元人上溯北宋,从倪黄直追董巨,旨在以董巨之艺术风骨、倪黄之笔墨气韵,来写新安山水,抒胸中逸气。北宋董源、巨然的“真山水”,启示了僧人渐江,也促进了艺人渐江。这使得渐江有可能不受元人“笔墨形制”的禁锢,越出文人画笔墨程式的窠臼,独辟一片山水艺术天地。以董巨、倪黄笔墨精神,以北宋风骨、元人气韵来“真写新安山水、写真新安山水”,这是他境界高古弥新、卓然大家、不同流俗的关键所在。渐江的有序传承是“学人”借古开今的传承,是“画痴”自觉选择的传承,是“师古人”与“师造化”相统一的传承,这种传承本身包孕着拓新,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创新发展的“内部突破”。这种有序传承和“内部突破”给后来的黄宾虹以巨大影响与启迪。

黄宾虹的有序传承更加自觉,它包含着“借古开今”、匡正时弊的良苦用心。黄宾虹是一个眼界宏阔、取法甚高、目标远大、不同流俗的艺术家,他对清代以来的泥古主义、民国以来的虚无主义均持批判态度。他的有序传承,旨在匡正时弊、“借古开今”。他在“白宾虹”中后期,不仅传习新安诸家,而且临习元季四家中重笔浓墨一路,为了改变清代以来绘画能淡不敢浓的画风和画法,开现代山水沉厚幽深、重笔浓墨的画风和画法。他在“白黑宾虹”过渡期,继续学习新安画派前辈,但是重点已转向学习元四家,同时关注北宋诸家,试图在解决笔墨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解决虚实、气韵、意境诸问题,以改变从“经营位置”“构图”“布白”入手解决虚实问题的流行习气。他在“黑宾虹”时期,虽然继续学习新安诸家、元代大家,但重点在直追宋人,传习南宗画,旁涉北宗画,非常自觉地“拟宋人笔墨写新安山水”,将“师古人”与“师造化”有机结合,由此完成了“阴面山之变”,以扭转董其昌、“四王”流风余韵下,现代画坛眼界狭窄、不师造化、专事摹古、不究独创、浮华流行的不良风尚。如他数次在自画题跋中强调:北宋人画迹如夜行山,昏暗中层层深厚;古云画欲暗不欲明,以为浮薄者诫。他在《画学篇》中针砭流弊,力戒时俗,指出:“马远夏圭只边角,吴伟技参禅野狐。娄东海虞入柔靡,扬州八怪多粗疏。邪甜俗赖昭炯戒,轻薄促弱宜芟除。”

渐江、黄宾虹是新安画派有序传承的典范,也是中国画传承有序的优良传统的代表。他们在有序传承过程中拓新,又在清醒拓新路途中传承。他们从画学理论和画艺实践的双重角度,把传承与拓新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为我们今天解决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树立了参照的示范。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