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沅寂静的海滩53×74cm1996年
粉画同油画、水彩不一样,它不能先调合颜色再下笔,而是用固化的色粉笔直接在画面上配置色彩关系,以有限的色阶表现无限的色彩与空间。这给粉画带来很多的限制,然恰恰因为限制,则为粉画造成了油画、水彩等其他画种无可替代的艺术特色。粉画的这种特点与作画方式,是从它的前身——素描脱胎而来的,亦由此带来了硬笔绘画的疏松感和单纯、简洁、婉约与内敛的品性。
在从素描转换成色彩画的过程中,粉画受基底材料变异的影响,使它又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可以接受其他绘画材料的适当介入,形成多变的样式。但这种兼容性却是一把双刃剑,当介入的其他材质一旦过度使用,挤压了色粉的表现,反而要削弱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时下出现的一些倾向性的问题也是发生在这里。
郑家沅藏族少女55×40cm2013年
近年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些很高层次的大展上,见到不少已失去粉画特点的“粉画”,有些作品实则为水粉、丙烯或综合艺术等,色粉只是在其上稍作点缀。这一类作品在高层次展览中大量集中,成为粉画艺术的主体向导,显然在客观上泛化粉画的艺术特色,推进了粉画的“边缘化”。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在宏观层面上,粉画学术导向机制式微、学术策略鼓励含混的窘境。
当然,从作者角度说,热衷于画材的混搭与画种的嫁接,本无可厚非。创作是自由的,即便借助“混搭”、“嫁接”从粉画转到综合材料等其他媒介的创作中去也十分正常,或将由此创新,搞出力作。但任由“混搭”、“嫁接”替代粉画本体语言的表现与探索,则无疑是认识的误区。各种材质介入粉画必须有一定的度,倘打破了限制与兼容的平衡点,则适得其反。
当代艺术亦十分注重画种的独立意义。粉画在美国十分盛行,目前美国50个州均有粉画专业学(协)会,这些组织没有一个主张任意扩大粉画的兼容性,他们或要求“纯粹的粉画”,或曰“传统样式的粉画”。已有40余年历史的美国粉画学会,在向全世界发布征集展览作品的规则中,还特别说明,参展的粉画作品“不论是传统还是当代的,pastel(粉画材料)不得少于80%”。当代艺术中心的西方国家如此重视粉画的独立意义,崇尚粉画的本体语言,这同我们一些大展中经常展示已远离粉画特色的“粉画”相比较,颇值得深思。
郑家沅晚归40×55cm1992年
郑家沅
郑家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粉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擅油画、粉画,兼工木刻、装帧艺术。代表作有《边地风情》、《路漫漫》、《雪域男子》、《山妹子》等。曾获中国粉画展铜奖等奖项,主要粉画作品收入《中国粉画家郑家沅》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