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书画界肥胖哮喘病正流行

书画界肥胖哮喘病正流行

2014-08-08 10:07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您千万别喘

有一个粗通笔墨的人自费出了一本和名人名作印在一起的书画集,于是自命不凡,逢人便夸耀一番。一天,有一位老书画家带学生逛书画店,顺便进了这个人开的小店,此人立刻拿出画集不停地吹嘘。虽然明知该画集含金量并不大,但出于客套,老书画家还是鼓励了他几句,并未揭穿。这本是出于提携后学的好意,不料这人却口出狂言:“全省有资格入选这本大型书画集的没有几个,我是其中之一……我已经是国家级协会会员了……一个大老板花好几十万预定了我的画……”

那位老书画家的学生实在听不下去了,拽着老师一边向外走一边说:“老师,咱们快走吧,还有正事要办呢,哪有时间闲扯呀!”出了书画店,这学生还没忘调侃:“画得还不如我师弟呢!说他胖,他还喘上了。”

“别光说人家,咱们也要记住自己是几斤几两,不管谁说你胖,你千万别喘。”老书画家似乎是在随口应答,其实是在提示自己、告诫弟子,不要沾染此类“肥胖哮喘病”。

放眼书画界,“肥胖哮喘病”正如流行感冒一样大面积扩散。某某获奖了、某某入国家级协会了、某某调进画院了、某某调入博物馆了、某某和拍卖公司或画廊签约了、某某出国搞展览了、某某又高价卖出作品了、某某当上什么书画组织的领导了……诸如此类的某某,都容易犯“喘”。真正的书画家,是不犯“喘”的,相比于犯“喘”的人,他们更习惯用作品说话,靠作品赢得当世人和后来者的尊敬。犯“喘”者靠忽悠骗人也许能得势一时,但终会失势,为世人所不齿。

 

 

从古到今,哪一个名家名作是靠“喘”的功夫得以传世的呢?没有!荆浩不“喘”,既不当官,也不靠大款,而是隐居太行山,终于成为继往开来的山水画大师。王冕不“喘”,不钻营,不攀附,不忽悠,终于以其不俗的梅花、荷花传世。八大山人不仅不“喘”,甚至出家遁世,但是他以高超的艺术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人。郑板桥不“喘”,辞官鬻画,其兰竹佳构不仅当时走俏,而且享誉至今。《八十七神仙卷》被徐悲鸿视如生命,其作者佚名,更谈不上“喘”,可是该作属于传世国宝。现代的黄秋园、陈子庄、林散之、孙墨佛、苏局仙等等都不“喘”,但是他们的艺术实践和杰作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反观犯“喘”的人,艺术生命一定不久长。历朝历代在宫廷里专职写画的人不可胜数,大浪淘沙剩几人?当今也不乏生前显赫,死后落寞的例子。那些被历史无情淘汰的人也许各有被淘汰的原因,但是其中一定有很多人是生前“喘”病太重,属于名过其实的。

《孟子》第四篇离娄章句下第十八章记载,孟子的学生徐辟问孟子,孔子为什么多次赞美水。孟子答,凡是有本源的事物正像有源头的水一样,奔流到海,孔子赞美这样的水。如果没有源头,就如同七八月间的雨水流满沟渠,但是很快就会干涸。所以名声超过实际,有道德的君子以之为耻。

技不在高有帽则行陈景凯作

书画本来是君子雅事,所以宁可实过其名,绝不可名过其实。犯“喘”是小人之举,君子切切不可犯此病。无论是书画大师、大家、名家,还是专业与非专业书画家或书画爱好者,一律都不要“喘”。因为书画技艺本来就是排在“智德仁”之后,即使你书画技艺超群,又有什么值得喘的呢?让我们牢记孔老夫子在《论语·述而》中的教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走正道,讲仁德,认清自我,多创作几幅好作品,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好处。把练“喘”的劲头用在修身创作方面,成就可能更大,赢得的尊敬也会更多。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