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如期待世界杯那样期待全国美展

如期待世界杯那样期待全国美展

2014-08-28 10:38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范美俊

世界杯与全国美展本风马牛不相及:一是体育赛事,一是美术展览;一是国际性的,一是全国性的;一是四年一届,一是五年一届。但两者又都是具有公众性的“竞技”,出场者强弱不均;裁判方有公正透明的一面,也有误判的情况出现。并且无论是世界杯还是全国美展,都有名、有利、有娱乐,围观者众多,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将两者相联系颇具趣味。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对组织者来说,是繁荣文化、检验队伍、提携新人的举措;对画家来说,是从题材、技法到画面效果的激烈比拼;对观众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和精神大餐。而对于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笔者更是期待,甚至如期待世界杯那样期待。限于篇幅,这里只说三点。

一、期待公正与透明

今年世界杯巴西对阵德国的比赛,估计很少有人能够预测到,作为夺冠热门的东道主巴西队竟然以悬殊比分败北。巴西如此大比分的落败,令某国民众认为是博彩公司在作祟。但正是由于世界杯具有公正性和透明性,因此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在世界杯上“作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近几届的全国美展一直热度不减。以今年天津承办的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为例,入选作品为600幅。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队、中直(不含港澳台),共35个送选单位,每个送选单位的平均入选作品数量仅为17.14幅,竞争可谓十分激烈。可能是全国美展实在太重要了,加之某些单位动辄数万元的奖金承诺,某些画家的职称、职务或画价都指望着它来提升,因此,代笔、拉关系、初评机构的利益平衡等黑幕也就不可避免。显然,全国美展的作品甄选,无法做到像世界杯那样从预选赛到决赛的全程直播,一些有争议的“判罚”也无法提供不同角度的“镜头”。笔者与邻省一位友人谈及哪些人的作品能入展时,他借某高校某院长的话说:“都是一帮兄弟伙,他们不上,谁上?”

二、期待爆冷的黑马

世界杯的魅力是什么?在笔者看来,除了比赛本身的精彩,就是出人意料的爆冷。假如世界杯长期都是德国、巴西等强队毫无悬念地夺冠,那将多没意思!笔者看球时,最希望看到变化、看到新秀、看到耳目一新的东西。而且,笔者每次都希望弱队赢球——假如不能赢球,但能踢得十分精彩,也是极好的。

 

 

稍微熟悉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情况的人都有体会,往届堪称“黑马”的新人、新作很少。大部分作品题材平庸,往往以劳动量和技巧性取胜,这就导致展览整体作品的精神性在不断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具有深厚传统积淀的中国画想要获得任何一点小小的突破都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是现行的省级甄选机制不利于黑马的出现。我们在看世界杯时,球赛未结束前,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便是它的魅力。全国美展如能有此等魅力,那该多好!可现实情况却令我们失望。因所有作品在各送选单位举行的省美展暨全国美展征选作品展上就已提前曝光,甚至在某些省市组织的冲刺班、看稿会上,很多“听话”的候选作品就已出现,所以到了全国美展正式开始时,大部分作品已没有了新鲜感。

在全国美展的省级初评阶段,为了保证选送作品的“正确性”,有些评委宁愿选择一些体现重大题材的正面性的作品,也不愿选择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的作品。甚至,一些老套的伪饰题材依然在延续,如农民遇上好政策丰收了,过上好日子,有了好心情,脸都笑开花了,而“卖粮难”等题材却无人去画。同样是表现社会重大事件的题材,如环境污染、食品危机、贪官落马等,因有“越位”的危险,所以无人敢画,更无人敢评。从某种意义上说,全国美展所选择的未必是最好的作品,而是最不坏的作品。因此,展厅里流行的“面具”与“马甲”时常令观众在观展过程中一脸麻木。多年前,油画《父亲》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在省里的初评时,本来画面中没有圆珠笔,但评委老师觉得“新时代的农民有点儿文化会更好,起码能记记账吧”,于是建议作者修改。最后画家以在画面中塞上一支圆珠笔作为妥协才换取了晋京待遇。类似的事情,会出现在这次的全国美展中吗?

三、期待传播更广泛世界杯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与其广泛的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

世界杯期间,媒体对它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其进行了解。很多时候,看直播与看录播都成为了区分真假球迷的不二法宝。同世界杯相比,全国美展的传播力度就相形见绌了。我们常能见到半夜从床上爬起来睡眼朦胧地打开电视看球的人,却很少见到半夜起来看展览或画册的人。

现在的全国美展虽以分展区的形式进行展览,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想要看到自己喜欢的画种的展览,依然是件很奢侈的事。我们要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川资路费,不会像看世界杯那样只要有电视、鸡爪和冰镇啤酒就可以轻松地获得爽快感和从容感。对于全国美展,很多人都是通过报刊、电视、微博、微信上的报道来对其了解个一鳞半爪,稍微专业些的人也许会在展览结束后买本主办方出的画册。通过画册来进行传播是全国美展的惯用手段。但在这个网络十分发达的时代,单靠着几本老套且价值不菲的纸本画册,真的就能增强传播力度吗?近几届的全国美展虽然设有官网,但是参展作品不但不全而且图片的像素很低,有些作品的图片或注释还有错误。如今时尚、便捷、低碳而且集声、画、文为一体的电子书已相当普及,主办方为何不考虑出一本电子画册放到网上供人们在线阅读或下载?毕竟,即便是大八开精印的纸质画册也无法看清一些动辄两米见方的“巨作”的细节。而电子图片只要像素够高,我们就可以通过放大的方式来对其细节进行赏玩。同时,主办方还可以将从初评到终评、从布展到开幕的视频放到网上,来帮助人们了解全国美展的更多细节。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扩大全国美展在社会上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来方便普通人去关注全国美展。如果全国美展忽视了群众性与普及性,那何必冠以“全国”之名?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