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在古代是官宦的一种执持物,古代的绘书资料上,不论是人间的朝官或仙界的仙官,常常可以见到手里捧着一个如意,倚靠在手臂的衣袖之上。
据《事物纪原?什物器用部》记载,战国时就有如意,但有关如意的确切记载最早当推《晋书?石崇传》。宋元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两朝,社会流行说吉利话的礼俗,在此社会背景之影响下,吉祥式的艺术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如意的制作也是这种习俗的具体表现。清代满族统治阶层十分崇尚如意的吉祥寓意,因此在清宫中制作并收藏有大量不同质地的如意,如意成了社会的高级馈赠物,不但制作力求精美,材料力求贵重,其纹饰内容更是突出吉祥的寓意所在。纵观各朝代、各样式的如意,其上的吉祥图案纷繁斑斓,足以让人领略到博大的中华文化以及艺术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提及中国的吉祥图案,最少也可溯源至秦汉,汉代的铜镜、砖瓦等都有吉祥图案的存在。砖和铜镜经常以龙、凤、羊来表示吉祥,也有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或是卷草型植物、山形、禽兽等图案来配合吉祥铭文的,如“吉祥”、“长乐未央”、“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太上富贵”、“延年益寿”等。不过,借物作谐音的图案虽然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其蓬勃发展却是宋元以后的事,到了明清二代达到最高峰。不单单在器物中,绘画中借物寓意吉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喜鹊意为“喜从天降”,松柏为“松柏常青”,莲花与鹭鸶则是“一路连科”,牡丹为“富贵满堂”等,形成了中华民族一项独特的艺术。
如意的纹饰,更是这一独特艺术的亮眼之作。中国的人生哲学崇尚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人也习惯借具体物象来表达心中愿景。如意的纹饰中,也有众多用自然物做象征的,比如松柏象征长寿,石榴暗示多子,又如结婚用双喜或蝴蝶图案来祝福等等;许多同音字也和自然物结合,生发为艺术品特有的“语言艺术”,比如“连(莲)生贵(桂花)子”以及“寿山福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图案等等。
具体来说,常见的如蝙蝠的图案表示多福,以蝙蝠为主体的吉祥图案则有一系列,如“万福(蝠)庆(罄)寿”、“福(蝠)庆(罄)寿(灵芝)仙(水仙)”、“福(蝠)仙(水仙)”、“福(蝠)寿(桃)”等。
祝寿系列的图案则有“寿山福海”、“万寿无疆”、“松鹤长春”、“寿比南山(仙人采药)”、“鹿鹤长春”等。“松鹤长春”图案以松树寓意长青不老,鹤也为禽类中的长寿动物。这类图案中一般还有寿石、灵芝、菊花等,都与长寿有关,因此,“松鹤长春”常作为夫妇二人不老的祝辞。“寿比南山(仙人采药)”图案则为仙人采长生之药,图中含有松树、灵芝等,为祝寿的意思。“鹿鹤长春”图案指夫妇双寿、长春不老之意。“八仙祝寿”则以八仙的手持物象征八仙,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能占卜人生;吕洞宾的宝剑可镇邪驱魔;韩湘子的笛子使万物滋生;何仙姑的荷花能修身养性;铁拐李的葫芦可救济众生;汉钟离的扇子能起死回生;曹国舅的玉板可静化环境;蓝采和的花篮能广通神明。此外,寿字图案也非常丰富,有寿字中嵌进“吉”字的,有嵌进“万”字的,增加了“寿”字的变化。
龙作为帝王的代表,以它为符号的图案也有不少,如“夔龙”(又称拐子)图案,由殷周青铜器装饰花纹中的长条形动物纹演变而来,有的是一首二身、互相勾连,并以小圆圈调和长条图案,因为是龙的一种,也寓意吉祥;再如“双龙戏珠”等。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狮子戏球”:狮子可以辟邪,又含有节庆的意思,这一图案表示欢庆,是最受欢迎的图案之一。“太平有象”则是大象驮一花瓶,“瓶”谐音“平”,“象”谐音“祥”,寓意安宁和平、民康物阜的好景象。美丽的“蝴蝶”图案则多用在皇帝大婚中,寓意爱情长久,婚姻美满。
一只只如意经过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承载的都是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在我们欣赏它时,也相信都能如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