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鸦片烟枪是人们吸食鸦片的工具。它不仅和鸦片一样,影响了整个近代中国社会,而且,还直接推动了中国人民坚决站在世界反毒禁毒的最前沿——“虎门销烟”,从而揭开了世界禁毒史新的一页。从那个沉痛的历史教训中,也使我们对鸦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鸦片,俗称大烟、烟土、阿片或阿芙蓉药,是从一种草本植物——罂粟中的汁液提炼出来的。罂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等地,唐代(公元六一八——九○七年)由阿拉伯人传入我国。根据文献记载,鸦片一开始是作为药物以水吞食。“明代诸医书所记,是时服用鸦片之法有二:或单独吞食,如服金丹;或和以他药,煎汤饮服,尚不用枪管灼火吸食。”[1]古代所谓的炼丹仙人,就是将其作为炼丹主要的配料。明代的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在宫中试验、服食丹药,他的丹药中就有鸦片,他给鸦片起名叫“福寿膏”。1958年,定陵被挖掘后,科学家对万历皇帝的尸体进行化验,发现他的骨头中含有吗啡成分,这是万历皇帝食用鸦片的铁证。吸食鸦片的方法是通过水管吸食烟草的方法发展来的。我国掌握吸食方法却是在十七世纪二十至六十年代之间。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上说:“一六二四——一六六二年,荷兰人盘据台湾时,他们从爪哇把那里所盛行的烟草与鸦片拌合的方法介绍到台湾,这种习惯又经由……厦门传播到中国大陆。”[2]应该说,掌握了吸食鸦片的方法,就出现了吸食鸦片的工具——烟枪。
随着吸食鸦片的日益严重,造成了国家白银大量外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清政府自雍正七年开始颁布《惩办兴贩鸦片烟及开设烟馆条例》和《申禁售卖鸦片及开设烟寮上谕》直到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全国各地陆续采取各种严禁吸食鸦片措施和手段,先后都有没收和烧毁许许多多的鸦片烟枪。
林则徐在任湖广总督时上奏道光皇帝酌议禁烟章程六条中提出:“烟具先宜收缴净尽,以绝馋根也。”的主张,而且:“查吸烟之竹杆,谓之枪。其枪头装烟点火之具,又须细泥烧成,名曰烟斗。”“如烟枪固多用竹,亦间有削木为之,大抵皆烟袋铺制。其枪头则裹以金银铜锡,枪口亦饰以金玉角牙。……应请概限奉文一月内,将所制大小烟具,全行缴官毁化免罪,……其装成枪斗可用吸食者,即须论死。”[3]在这里,我们且不论林则徐对待鸦片与烟枪的观点,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非常了解制造烟枪可用“金银铜锡竹木牙漆”及“金玉角牙”和“瓦器”等物,这与我馆征集的一些烟枪是完全一致。
鸦片烟枪与一般的烟具不同,如旱烟锅、烟斗、水烟袋等,它主要是由烟嘴、烟杆、烟头、烟葫芦组成。
烟嘴一般为圆柱形,中心钻一孔道与烟杆相接,是吸食烟接嘴口。
烟杆是吸食大烟的主通道,材质有玉、金属、木质、竹杆、象牙、骨质等等。形状随各人的喜好而有所不同。
烟头是烟杆与烟葫芦相接重要一环,有包金、包银、包铜,还有紫砂、瓷器、木料,甚至是动物的骨物制作而成,同时,还在金银铜等器物上镶嵌翡翠、蓝宝石红宝石、玛瑙、景泰蓝等名贵物件以装饰。
烟葫芦,俗称烟斗,形状各异,常见的以紫砂或瓷器制作而成,或扁圆球形,或扁圆八角形六角形,或爪棱形花式形,等等,上下通口,主要安装在烟头上,与烟杆相通。鸦片烟膏就是放置在葫芦口上,以烟火化烟膏为烟,经烟斗烟杆至烟嘴吸食。
具体见照片一:
由于社会各个阶层都有鸦片吸食者,因此,伴随着每个人身份的不同及各自的喜好和欣赏水平,鸦片烟枪材质品种也不相同,所制作的鸦片烟枪的工艺和手段也不尽不同,因而就会有各种各样形制的烟枪。就如我馆征集的众多鸦片烟枪,它们的质地、品样、装饰等也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官吏、缙绅等有钱人家所用的烟具(烟枪,烟灯)较为名贵,有犀牛角,有象牙制的,有宝石或玉镶嵌的,等等,一般贩夫走卒老百姓用的只能是竹制而简陋的烟枪。
目前,由于鸦片烟枪负面的特殊性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人们一谈到鸦片就可能有一种抗拒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人们对它认识,而且,鸦片烟枪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社会。因此,在社会上我们还没有遇到专门收藏鸦片烟枪的人。但是,却可以在许多地方的古玩市场或文物总店不时发现,而且不乏有精品。
我们馆是专题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征集和收藏鸦片烟枪是我们加深历史文化研究,提升陈列文化水平,增强馆藏文化内涵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这几年我馆通过征集等途径,从一些古玩市场或文物收藏者中收购了许多烟枪。可以说,一开始它的市场价格并不高,几百元就可以购得,但随着现在文物市场越来越热,价格已经上升到几千元一件,一些精品甚至开价几万元以上。
下面我们可以在这些各式各样的烟枪中了解一二。
照片二中的犀牛角鸦片烟枪就显得非常高贵。它长54厘米,做工考究,取自犀牛角名贵的材料,并在最佳部位雕凿成长短一样的规整竹节形杆,整理效果流畅,不失为高雅古朴。两边的烟嘴和顶头则采用更加名贵的丹顶鹤骨镶嵌组成,其四分之一通烟头处则用白银花雕件镶裹包,上嵌红宝石。烟葫芦是紫沙烧制而成,而且,在葫芦是面还刻有文字,标明物主是“梁有香”,烟葫芦与烟杆相接处则包着工艺非常精致的银器,银器上还镶嵌一棵红宝石,可以看出,“梁有香”这个人不是官宦人家就是非常有钱之人。工艺精湛但不失大方,与犀角质地相连恰到好处,凸显烟嘴紫砂葫芦的高傲气度。此犀牛角鸦片烟枪现在极少见,是一件反映中国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用教材和藏品。
这支烟枪(照片三、照片四)的组合非常复杂,但却不缺其艺术品味。烟嘴以银包裹,银面精工细作,工艺雕琢非常精美,上下各饰一周回雷纹,回雷之间饰精美的花鸟纹;枪杆是由非洲犀牛角、象骨、铜器组合而成,在铜器部分上下各贴塑一支蝙蝠,蝙蝠之间则贴塑一个“寿”字与一个杂宝图案,寓意福寿;烟头包铜,形似蟾蜍纹卧式,蟾蜍背面分别饰一圈菊花和一周连珠纹;烟葫芦由紫砂烧制而成,呈陀螺形,上面刻绘着兰草图画,画中刻“仿板桥道人笔法”落款“恒富”,说明这支烟枪的主人为“恒富”。其中可以看出这是具有一定身份人的用品。
这支烟枪(照片五、照片六)通体用白铜制作而成,烟嘴配以质地较好的翡翠,杆身主要部分刻划着花卉缠枝纹,两边都刻有边珠纹和云雷纹,烟头则以爪棱形套上烟葫芦,烟葫芦以紫砂炼制而成,呈陀螺形,上绘有石菊图案,画的左侧写有“庚午夏吉生作画”。
以竹制作烟枪较为普遍,但竹烟枪也不乏精品,就照片七和照片八中的烟枪,主体虽是竹杆,但烟嘴和烟底都配以较为名贵的翡翠,中间的烟头处则包白铜,白铜前后和中间都刻有镂空的寿字纹,并嵌有六棵宝石,八角立斗式的口与烟葫芦相接。烟葫芦为八方形陶制品,陶面上绘有石竹图,左侧写有“光庭写”字样。从整体上看,确有其秀与雅之感。从配套的翡翠和宝石,而且做工之精细看,可以断定这不是一般人的使用品。
老百姓虽然不是很有钱,但由于受社会的影响,也有相当部分人吸食鸦片。
照片九中的烟枪一看就知道属于那些普通的贫民百姓,枪杆由竹杆制作而成,两端则以兽骨器物相嵌,烟杆三分之一年包铜与烟葫芦相接,烟葫芦则是陶模制作,做工简单而粗。就如林则徐描述的那样“烟枪固多用竹,亦间有削木为之,大抵皆烟袋铺制。”而且没有任何过多的纹饰装饰,只要能用,能过吸鸦片的瘾就可以了。
而下面这支烟枪则是借助自然的树根,打造出来的一种烟枪文化。它的主体是一根经过细致加工过的树根,就是利用这一树根的自然特点,在末端安装黄铜包象牙而成一烟嘴,前头则安装了特制的陶烟葫芦,也是通过黄铜包扎的方法与树根相接。从烟枪的质地和艺术性可以判断,这把烟枪的主人非官宦人家,但也不会是富有之人,应该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者。
从上述各类烟枪的型制与其配制的材料,可以看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使用烟枪的材质及其艺术体现性都相差甚远,说明了在清朝社会中,吸食鸦片的人群包括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正如林则徐在奏章中指出:“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4]。清朝大员福康之子德麟,袭封贝勒,终日吸鸦片,直至死去;孙庆敏,袭封贝子,因吸鸦片而被革去职务。
除此之外,在鸦片泛滥的时代,烟具已经悄然演变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些达官贵人、富商大地主、大商人,从品质到款式往往很注意,豪华者镶金嵌玉、饰以珠宝,价值愈万,末代皇后婉容的一套烟具,价值连城。在高档的烟馆里,烟具也极其考究,其烟枪有虬角象牙的,有广竹湘妃竹的,有甘蔗枸杞藤的,各式兼备,一枪之值高达百余金。一种大罗枪,更为名贵,以三千金易得。从烟具之镶金错玉,饰以珠宝以及富翁烟具之多之精美来看,吸烟已经成为可以赏玩的“雅事”,在吞吐之际,玩赏各种精美绝伦、高雅华贵的烟具,既满足了烟瘾,又显示了富贵,消磨了大量悠闲的时间。
但无论如何,这些东西对于社会发展都是不可取的,都应该成为人们必须唾弃的东西。然而,作为博物馆收藏和展示这些鸦片烟枪,不是简单地让人们了解它所包含的艺术性,而是希望人们通过对它们的展示,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那段沉重的历史,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帮助人们对鸦片战争史能够有更为深入和客观的分拆和研究。通过陈列展示鸦片烟枪,让人们了解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前车之鉴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1],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06:485。
[2]牟安世:鸦片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08:14。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1],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1992-12:270-274“湖广总督林则徐奏复黄爵滋塞漏培本之折并酌议禁烟章程六条折”。
[4]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乙集[5],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