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书法与文化(图)

书法与文化(图)

2014-09-09 07:31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书法一直关注着书写的传统,把书法放到整个大的文化背景下看,书法似乎对复归中国文化有莫大的启示。随着国家的繁荣,民族自信心的提升,近几年,关于民族文化的内蕴与断续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科技的发展,书法是一项向后看的文化,一直以传统的经典作为规范。让书写有一种根据和凭依。按道理书法应该是一根维系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但是当代书法整体上并不这样乐观。就文化而言,什么人群参与比从事什么行业更为重要。因为文化是人的情怀与思想的产物。所以文化因人而异,文化因人性的美好才能走向博大与精深,才能获得柔韧与长久。

由中国人的人心酝酿出来的中国文化,她反过来一直渗透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位中国人,人情世故,仪式礼节,一直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生命和性情的展开,都和中国的文化相关,由此可见,中国人的人生几乎都纳入了传统文化之中,并与其融为一体。但是,100多年来列强入侵,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中断与清扫,一方面西方思想融入,功用、效率、速度、细化、数字、准确等一系列新的思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变了这种生活方式下的中国人的人心,在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摧毁之后,中国传统的文化人生、士人精神,濒临断绝。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方式,人情世故以利益计算,仪式礼节不断西化,文化不断突现出日常功用的一面;另一方面文化理想不断萎缩和失落。当代书法尽管是向后看的一门艺术,也没有逃离这种文化理想的萎缩和失落。

书法精神的失落,在我看来就是文化的价值指向已经丧失了超越精神,书法也不再被视为是提升自身修养的一门学问。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本作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存在,但如今文化功用观念盛行,书法不再是心灵停泊的那一个港湾,当代书法家们的心灵变得庸常,很多的写手抱守一种理念,谁掌握了书写技术这一利器,就将赢得这个世界。但是我看到了许多国展获奖的写手,他们无法在精神上真正获得提升,相反一种自恋迷漫成巨大的空洞。必须警惕,一部分“写手”正成为书法名人,热闹的背后却暗藏着人格、心灵日益黯淡的危险。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大的文化危机。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的意思是,古代的学者是为了自己修身养性而读书,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人格塑造而研究学问。试想我们的书法家有多少时候,是在为自己内心表达的需要、为自己人格塑造的需要而写字呢?这需要当代书法家自身的文化觉醒。

 

 

那种高雅的心灵来自哪里?让文化落脚到每一个行业中,践行一种文化理想。文化终究是人心与思想的产物,用慈悲心怀践行的文化理想才能培育出高雅的灵魂。书法本作为践行文化理想很好的载体,关乎自身心灵建设,但是书法在当代也成了一种名利与实用的载体。警惕书法打着文化的幌子却做着与文化无关的事。所以好的文化理想不在乎是书法,是绘画,还是写作,其核心在于重新召唤一种心灵责任,重新接续上中国人的精神血脉,这是尤为重要的。

文字与书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当成了文化的象征,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一种至高的信仰,因为在古代,书法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手段,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方式,它却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美、优雅和心性的锤炼——所以,古人在教育孩子时,都不忘让小孩临摹古帖。我想对于更多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可贵的是大家还有这种文化情怀,同时也告诉我们恢复书法的文化,进一步扩展到日常生活、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国文化的全面苏醒便是大有希望。书法本有的手工时代的那种生活的悠闲、心性的自由、想象的丰富、人格的塑造,给予社会的和谐安宁,都可以从书法中一一拾回。

让当代书法回到文化的本性,只有让书法家回到更为美好的人性中来,当代的书法和书法家才能在当代的中国文化建设中有更多的担当。这才是根本。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