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艺术不一定得喜闻乐见:但要确保真善美

艺术不一定得喜闻乐见:但要确保真善美

2014-09-09 09:34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一件艺术作品能“Duang”地一下给大脑一记震撼,然后产生感动引发思考,就算实现其艺术价值了。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通常只感受到了“Duang”。

文|CBN记者许诗雨

插画|于瑒

2011年,冯小刚曾经发过一条微博讽刺北京艺术圈里的行为艺术创作。他说,“北京郊区有个宋庄,因大批前卫艺术家的落户而闻名。朋友的朋友的表哥想寻个地界摆摊修自行车谋生,阴错阳差选在了宋庄。令表哥始料未及的是,每天出摊都能引来一批围观者,端详、拍照,辗转流连。表哥说,围观的洋人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想表现的是什么?久而久之,修车的表哥成为了行为艺术家。”

冯导是个实在人儿啊。重提这条微博,是因为最近有个叫周洁的女艺术家表示要在北京草场地艺术中心全裸睡钢丝床36天,而且真的这么做了。看过网上那组现场图片,想必每个人都at狠狠地“Duang”了一下。首先周女士真的全裸!其次看上去真的非常痛啊。最后,就是冯导提到的围观外国人问表哥的问题:你想表现的是什么?周洁对媒体的表述是,这是一则用36天完成的召唤全副身心参与的比喻,本体与喻体都有些混淆,但本体究竟指什么,有待观众和我一起去发现……

可能无法否认,一定有人真的从这个表演中发现了什么。听说现场人流不断,大伙儿跑去主要看什么,我们也心知肚明。那绝大多数网友呢,恐怕都是“Duang”完赶紧刷评论,看看大家都在怎么吐槽—艺术啊,为什么始终是一副我们看不懂的样子呢?

德国艺术家BrittaHeidland曾经在《一个请求:不要去理解当代艺术》中特别善意地提醒我们这些门外汉,问题并不在于去理解一个艺术作品,而在于聆听。“知道”或者“不知道”并不会妨碍人们被现代艺术作品打动。这话虽然说得有点飘忽,但也算在理,我们又何尝不是时刻等着被打动啊,我们并不是来抬杠的呀。但内涵和感动,真的很难Get到。

相信很多群众其实都有这个疑问,但碍于艺术的情面吧,常常也没有那么愿意表现自己其实看不懂甚至有点反感。也许是这两年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实在让人费解的行为或是装置艺术,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胆才算是壮了一点:我就是看不懂我也得说两句了,这艺术有点欺负人啊。艺术不应该首先是真善美吗!

著名作家纳博科夫在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时,就毫不讳言他对许多艺术的不满:“庸俗最大的温床要数艺术展览会,所谓的雕塑家在那里以拆卸旧车零件所用的工具制造出一堆不锈钢曲轴蠢物、立体声、聚苯乙烯臭鸟以及公共厕所、炮弹和装在厕所里的球。”—这真是一段可以作为我们心声的评论。

 

的确,艺术可能是一种很难给出名词解释的东西,感性的成分更多一点,不应该拘泥于形式,属于艺术家一种强烈的表达,完全有可能看不懂听不懂。但好的艺术不能总是以让人膈应为追求、以看不懂制造成就感、以弹眼落睛来制造效应吧?而且艺术家如果只是陶醉在这种自我表达里,想让大众来一次真善美的共鸣恐怕也是强人所难啊。

再退一步,看不懂和听不懂其实的确不妨碍我们领略艺术和美,比如听贝多芬的音乐或者对着梵高的画,觉得自己被感动了,那真不是矫情,因为那就是真善美啊。回头看我们这里遛白菜和睡钢丝床的,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过或许我们能这样讨论,对他们来说也算是目的达到了吧,真是又可怕又无奈。

目前常见的艺术打法

1直接告诉人家“我这就是艺术”

这是最简单明了的方式啦。它最成功的例子应该是最近一个网友在论坛上发的帖子的截图,在eBay[微博]上以9.09万美元的拍卖价成交。作者所做的,仅仅是将截图打印出来,再用镜框裱起来而已。而那条特别金贵的帖子上就写了一句话:“过去,艺术是珍品。现在,一切皆艺术。这个帖子就是艺术。”所以,只要你挺起胸膛说“我这就是艺术。”人生就一定会灿烂起来的。

2定一个宏大的主题

行为艺术通常会有一些宏大深邃的主题,以便藐视那些对它嗤之以鼻的人。往大了说,你可以试着探索宇宙、反思环境恶化、痛斥社会问题;往小了说,也可以说自己是在了解人是如何被环境影响的、探讨人与外物之间的关系、证明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这些都是比较基础且容易掌握的。演员詹姆斯·弗兰科的艺术项目“不可见艺术博物馆”就是靠平行世界的概念让人们掏1万美元把看不见摸不着且无处不在的空气特地买回家的。

3人数绝对不嫌多

据说上海某艺术院校把让学生拖着一模一样的行李箱去德国参观博物馆都当做了一次艺术创作—一件正常的事,让多到离谱的人一起做,就仿佛被注入了思想性,在行为艺术上特别奏效。当然,此理也可类推到装置艺术可以尝试大量重复到任何事物上。你看,艾未未都带着3200只陶瓷螃蟹去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个展呢,更别说个头更小的瓷瓜子儿啦。

 

 

4但衣服必须要少

这一条是通过反推得来的。回想一下,当家里长辈忧心忡忡地指着电视镜头说,“这孩子咋穿这么少呀?”的时候,作为小辈你是不是曾特别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这就是艺术”呢?对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它特别适合用来创作一些入门级的行为艺术。

5同时还需要博眼球

都说艺术要高于生活,如果你的行为在大街上都不会被人家回头看一眼,那基本上就只是在生活。所以,之前那些要素都具备了之后,接下来就得想一些大胆的事了。要么超前,要么复古,要么另类。装置艺术要敢于利用体积优势做一些大的突破,就算不像大黄鸭那样霸占众多城市的河湾,也起码要有岳敏君的大笑人那样因为笑得特别开而被人多看两眼的效果。

6最好让一些奇怪的东西跑进来

这可能属于“博眼球”下面的一个分支,要义在于错位。杜尚把小便池放在美术馆就是艺术作品,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在展馆中从不同楼层窗口支出来的铁衣架、长竹竿上,挂满了大小不一、色彩各异的数百件旧衣服也完成了一次装置艺术创作。通常来说,“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跑进来了”已经被定义为一种温柔的吐槽。

7找一些人爱你的作品

画家叶永青曾因为画了一只“硕大的身体、稀疏的羽毛、简单的线条、神态憨憨看似涂鸦之作”却拍出25万元的鸟而引发了一波争议。大家的中心思想就是:这幅我也能画出来的画值25万元?上海一档话题类节目还特别操心地请来艺术家为叶老师站台,教导我们不应该只看到这幅画中鸟的体态,还应该看到叶老多年来所磨炼出的画技和功力—话题终于走向“你造他有多努力吗”了……

8借一个成名艺术家来实现你的艺术梦想

普通人遛一只拖鞋乘地铁只能成为微博上的搞笑段子,但跟着行为艺术家韩冰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集体遛一棵白菜就能直接被视作艺术创作,简直不用很累很麻烦就能当一回艺术家。你甚至还可以响应一次艺术家的号召参与到集体创作中去,也可以向艺术家提出自己的建议,让他代为实践以获取更高的公众影响力。

 

 

以下这些底线求别碰

1别让观众产生生理不适

澳大利亚行为艺术家斯蒂拉克·阿卡迪欧为了让自己的意识和感觉变得“更灵敏”,在61岁高龄的时候后请科学家往他的左臂上移植了一只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制造的“人造耳朵”。虽然这个话题挺伟大的,但那画面太美我实在不敢看。类似会引起恶心反胃、产生密集恐惧症或是造成心理阴影的艺术,我们普通人类还是敬谢不敏,不碰为妙了。

2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啊

这是社会生存的基本前提吧。尤其提醒那些已经魔怔了的艺术家,艺术创作并不能在犯罪问题上有任何豁免权。四川有个叫朱昱的所谓行为艺术家就曾经因为“侮辱尸体案”被告上法庭。他最恶心最极端的一次“创作”是让狗把自己胎死腹中的孩子尸体吃掉。

3也别给环境造成破坏

地球不缺这点儿艺术,但环境破坏修复的成本就大了。前阵子蔡国强在外滩放烟花的事遭到了不少污染环境的投诉,虽然事后得到澄清称烟并无污染,但这件事还是给那些搞创作的小字辈艺术家敲了一下警钟。蔡大师炸响了黄浦江才引来这么多关注,你要是辛辛苦苦地破坏了地球的某个角落却依然没有走进人们心里,那真是大地母亲都替你不值。

4不要引发骚乱,也别给人添麻烦

像纽约那种把地铁站变成桑拿房的行为艺术,换北京、上海这种在地铁站的换乘通道里站一会儿都能被走路带风的人撞倒在地的地方,就不要去瞎折腾了。前面提到的蔡大师虽然撇清了不环保嫌疑,但在当天上海的晚高峰时段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以及不明真相群众的心理恐慌是毫无疑问的。世界这么乱,艺术给谁看?艺术要真要美,也必须善?啊。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