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应天齐:他们拣的是文化与记忆(图)

应天齐:他们拣的是文化与记忆(图)

2014-09-22 11:17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应天齐

本报记者高素娜

9月15日至19日,由艺术家应天齐发动,建筑专家付志强、胡石、刘克峰积极响应共同发起的“应天齐——‘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得到了安徽芜湖市民的积极响应,数千名高校大学生、教师、公务员、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及白发苍苍的古城老居民等聚集在芜湖古城现场,拣寻各个时代建筑遗存的砖块。

此次拣砖活动得到了芜湖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收集古砖现场,从古城废墟中拣出的“完整老砖”由工作人员现场封存建档,将用于即将启动的古城建设之中,并将作为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古砖广场”的原材料,用于铺建地面。未来广场中还将建造“古城文化中心”博物馆,博物馆群落的造型即犹如几块巨型残砖相互依存的形态,博物馆主体将成为“芜湖城市历史遗存史料馆”和《世纪遗痕》当代艺术馆。“残砖”则由参与市民在上面签署自己的姓名与拣砖日期,交由工作人员封存,并在指定区域拍照留影、留言。这些签名古残砖和活动音视频资料将由应天齐制成艺术作品,永久陈列于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

 

 

作为在芜湖出生的艺术家,应天齐从2001年即参与到家乡古城的保护改造之中,2007年被芜湖市政府聘为古城改造的策划及顾问。随后,他根据芜湖古城的历史遗存现状,制定了古城保护、开发的最初定位和策略,提出了“遗存·再生”的新思路。从2011年至2012年间,应天齐根据芜湖古城创作了诸多当代艺术作品,并多次参加国际大型展事,对“历史、遗存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境遇”有过深入思考和实践。

“修旧如旧不是中国城市改造的唯一模式”

美术文化周刊:早在2007年你就曾向相关部门建言,要好好保留这些遗存的砖瓦,“拣砖”活动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应天齐:芜湖古城现遗存的砖瓦不计其数,要把所有砖瓦都收集完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所以我想到要发动对古城有感情的芜湖市民去拣砖。在这几天的活动中,我看到这些热心的参与者内心非常激动,他们都通过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他们代表的是芜湖380多万人对古城遗存保护的心愿。因为芜湖人对“十里长街”的拆迁是一种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所以此次活动也是对伤痛的弥补,它完成了江城人的一个心愿,就是让古城重新焕发光辉。所以,市民们拣的不仅是砖,更是文化与记忆。

美术文化周刊:你对古城保护与改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应天齐:我的观点有8个字:保护、复建、重建、再生。

古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记忆,对它的改造要经过长久、细致的规划,决不能一蹴而成。其中修旧如旧,全方位地恢复旧存只是古城改造重建的一种模式,不顾历史遗存和历史文脉的强拆强建,不科学地建造一些假古董或不伦不类的新建筑,显然更是一种破坏。如何在古城建设中强化文化意识,注重历史现存和历史文脉,根据不同的遗存现状深入研究,注重科学,放慢脚步,使得遗存得以真正保护、恢复和重建,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非常幸运的是,芜湖古城的原址整体保存相对完整,只有部分遭遇破坏,10多年来,当地政府对古城改造历经数度规划,但一直按兵不动、未做开发,古城所有的街巷及古城建制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就像一位老人,其身上的骨骼、血管、肌理依然幸存,只要悉心呵护,注入新鲜血液,他仍能重获新生。

 

 

当代艺术家所应肩负的

历史使命

美术文化周刊:在保护和改造历史古建筑的时候,是否需要融入现代元素更容易被人接受?

应天齐:我们在修复、保护遗存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博物馆式的,一种是符合时代发展和文化形态的,我属于后者。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留恋旧城、旧建筑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找到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情感记忆,这对于今天来说是一个参照系。社会在进步、在向前发展,我们在向前走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地回望出发点,这就好比是一个坐标,但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保护它就不能再“动”它。我始终认为,在改造古城时应该把传统、现实和未来放在整体中思考。现代的文明,电话、网络、电信、下水道、暖气、地下停车场等等,必然都将进去,这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碰撞、交替、交融的时代,我们的文化思考也必然会从中呈现,不可能只有物质而没有文化。因为我们不可能建成空城,建成博物馆,它一定要有生命力。

一个社会在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仍需要谈论我们是从哪走的?现在走到哪了?我们准备去哪?这是我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和发展的观点。所以北京出现鸟巢、中国大剧院这样的建筑不奇怪,如果我们的后人要研究北京,研究这个时代的建筑,他会看到封建社会时期的故宫、皇陵,会看到社会主义初期的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军事博物馆,同时也会看到改革开放后的鸟巢、大裤衩等。我觉得这就是时代文明的缩影,一代一代、一步一步,这是绕不过去的。

美术文化周刊:你的很多创作都与建筑、历史相关,这是你的某种情结还是一份责任感?未来你还有哪些相关计划?

应天齐:中国在高速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已付出了许多惨痛的代价,艺术家除了批评、质疑、彷徨、惆怅、愤怒之外,还应正视现实、积极面对,担当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这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

 

 

未来我将以“遗存·再生”为选题,申报2016年“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以艺术家和建筑师对话的方式,以芜湖古城改造项目为主题,强调遗存、再生。明年也将在北京举办一个与本次拣砖活动相关的展览。我始终认为,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引导后人“往回看”,也是“让后人看今人的时代”。要看未来,也要看过去,如此才能明白传统是什么。

【相关链接】

位于安徽省长江边的芜湖市,是一个拥有38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奇瑞汽车制造即诞生于此。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里被列为通商口岸,因盛产稻米而拥有“四大米市之首”的称谓。芜湖古城面积31公顷,位于长江和青弋江的交汇处,历史上虽经汉、三国、宋、明、清等历朝历代沿革,但至今所见到的遗存仅仅是清同治年之后的建筑风貌。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和清军在此激战,将古城损毁,重要古建筑皆毁坏殆尽,几成废墟,目前城中尚存“太平天国”小天朝遗址,作为历史见证。古城于咸丰年之后至同治、光绪、宣统再经民国重建至今经历了不足100年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市的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曾有“十里长街”之称的古街道在改革开放初期遭遇损毁,荡然无存。所幸,位于市中心的芜湖古城原址未遭强拆、强建,保存相对完整。近10多年来,芜湖市政府接受了“十里长街”的拆迁教训,数易古城改造方案,最终未有开发,使得古城建制,历史遗存和清代、民国的古迹建筑及古街道等亦完整保留,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古城镇建设的一个特殊个案。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