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越建越大:
国家财政支撑的国有美术馆、博物馆,同质化的倾向表现出了政府缺少顶层设计和疏于管理的问题。其设置不是因为公众普遍的需要,而是因为个别的利益和喜好,甚至是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攀比,你有我也有,这就导致了美术馆、博物馆越建越大这一当代中国奇观。缺少科学的客观评估是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
价值观定位:
在新世纪的美术发展中,在经济的激励和扶持下消解了对于艺术的尊崇,如果社会的价值观定位在画的价位和画家的官阶之上,如果这个时代缺少代表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那么,遑论中国美术的发展以及表现这种发展的当代中国美术的成就,国家财政的再大投入又能如何?那只能说是修了一个又一个没有高僧的大庙而已。
画家的头脑:
经济的发展加上体制的优越性,颠覆了历史上“穷画家”的观念。与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画家的艺术头脑越来越萎缩,艺术理想越来越淡薄,而经济头脑却越来越发达。现在有多少著名的画家胸怀艺术的理想?还有多少画家心存艺术的文化情怀?上个世纪30年代就开始批判的“为艺术而艺术”,现在不批而烟消云散。
文化诉求:
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机构在很多方面尽管有着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口号,实际上并没有表现出相同的文化诉求和价值取向,有些甚至是大相径庭。它们所表现出的是同为国家财政支撑的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即使力量有限,也能够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震动美术发展的舞台。好处仍然是繁荣,弊端依旧是乱象。
画册之多:
谈到当下的画册之多,刘勃舒先生说,实在是多,没有办法解决,只好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楼,偷偷地将其扔到垃圾桶内,像做贼一样。确实,这是一个很难对待的问题,人家送你画册非常的真诚,但很多人都不了解现在的画册之多,各种高档得难以想象,死沉死沉的,而家里的空间有限又没有地方放,真是无奈。
画家诞辰:
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刘开渠、蒋兆和、吴湖帆诞辰110周年,董希文诞辰100周年,他们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他们的艺术在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所占有的特殊的篇章,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有些需要重新去认识。随着渐行渐远,关于他们的艺术史的研究应该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厚实,而事实上却有很大的差距。
节庆展览:
各地都有一些庆祝国庆65周年的展览,是系统的总结?还是庆典的应景?多年来,许多地方已经形成一种惯例,每逢什么样的节庆,就有什么样的展览或活动。它们的意义除了应景之外,还应该在美术本体上有点不同于上次应景的不同之处,这样才有益于美术的发展,才能激发美术家参与的热情,否则像审美疲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