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胡斌:策展人应将展览当成自己的作品

胡斌:策展人应将展览当成自己的作品

2014-10-15 09:26 文章来源:新快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具有艺术史学历背景的策展人,在国内占据一大部分。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胡斌就是其中一名。从本科到博士,艺术史始终贯穿在他的学习当中,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作为策展人的身份出现在艺术现场时,更多的是像历史学家般对艺术生态的关注与现象的观察。他认为“真正的策展人应该是将展览当作自己的一个作品,从理念阐释到现场实施都贯穿着策展人的想法”。

机会集中在掌握资源的少数人身上

收藏周刊:能否介绍一下广州目前的策展人群体规模?

胡斌:群体较小,屈指可数。前辈们像皮道坚、黄专、杨小彦、李公明等老师,他们还不完全把自己定义为策展人,而是艺术史的学者、学院的教授,同时做一些策展工作。那些脱离体制,以策展为职业的独立策展人就更少了。

收藏周刊:请分析一下策展人群体的生存状况,他们的收入怎样,有没有特定的行规?

胡斌:也没有明确的行规一说。仅仅讲物质回报的话,是远不如那些成功艺术家的,但如果能够得到艺术圈的认可,生活无忧是没问题的。此外工作性质自由,也能部分满足艺术实践上的追求。策展人这种职业还是比较讲求名声效应的,包括资源、人脉的积累,这就会导致机会集中在掌握资源的少数人身上,而他们往往身兼数职,事务繁忙。

我的角度倾向于对当代艺术生态的关注

收藏周刊:怎样的艺术家才能进入您的策展领域?您的策展方向是什么?

胡斌:我的角度倾向于对当代艺术生态的关注。有些策展人会对艺术家或者艺术品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标准,而我更注重对艺术现象的观察,可能这个艺术现象未必是前沿的、智性程度很高的,但它已经出现了,甚至成为非常突出的事物,我认为有必要通过展览和文本进行梳理。

“挂名策展人”的做法日渐被专业策展队伍抛弃

收藏周刊: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得目前大部分展览都有策展人一职?策展人可以带来怎样的荣誉?

胡斌:真正的策展人应该是将展览当作自己的一个作品,这里面从理念阐释到现场实施都贯穿着策展人的想法,当然这一工作是在与艺术家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现在很多展览的策展人只是一个符号,艺术家有时需要一个艺术名人来冠名,而有的策展人也随意地将自己的名字冠于展览之上。因为策展人给人以全盘操作整个活动的权力印象,所以他们经常将策展人当作一个时髦的头衔,但实际上,这种“挂名策展人”的做法日渐被专业的策展队伍所抛弃。

收藏周刊:会不会存在一种因为策展经费有限而影响策展效果的现象?

胡斌:我认为,展览的水平首先还是取决于策展人的展览理念、知识结构,专业水准。当然,资本投入的多少以及资本的左右,也会影响展览实现的程度以及展览导向,这些都是考验策展人的因素。另外,制度的约束,作品租借条件、场馆硬件以及工作团队等很多具体细节因素也会影响到展览的效果。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