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全国美展何以出现八幅躺在沙发上的女性

全国美展何以出现八幅躺在沙发上的女性

2014-10-16 09:51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这次全国画展出现构图最多的就是‘躺在沙发上的女性’,起码8张以上,这还是我们筛选以后的结果。”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前不久在杭州的浙江美术馆举行。《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采访了身为本届美展油画展评委的许江。他发现,“躺在沙发上的女性、向日葵、吃早餐”等绘画主题和照片画,频频出现,值得反思。绘画应该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激发观众的感受力,这是绘画的灵魂以及时代依然需要绘画的原因。

艺术评论:全国美展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许江:全国美展是新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我参加的第一次中国美展,是1984年在沈阳的油画展区,那时候我一只脚刚刚踏进中国美院,但还没有来学校报到,却辗转去了沈阳看展。那个记忆,现在都清晰地记录在我的脑海里。转眼间,我从看全国美展怦怦心跳的青年,到努力挤进全国美展的青年,变成了评委、变成了老先生。

最近,我梳理了一下,发现杭州和全国美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1926年,林风眠就任北平艺专的校长,那时候他就希望能够举办全国美展,后来他离开北京,受蔡元培委托担任大学院全国美展的筹备委员会主任,他的使命就是办一个学院、搞一个全国美展,不过最终没办起来,1928年秋天林风眠来到杭州筹建了中国美院。1949年7月,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在炮火声中全国文代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了一个全国性的展览,之后这个展览到了上海,又到了杭州的中国美院陈列馆展出。全国美展,就是从这一届算起的,北京、上海和杭州也是第一届全国美展仅有的展出城市。

艺术评论:对于此次展出的作品,你有什么评价?

许江:我觉得不少参展画家对生活的思考还不够,构思重复,画面重复,手机时代的表象画、浅表画等所有弊端都在这次画展的作品中有所体现。这次画展出现构图最多的就是“躺在沙发上的女性”,起码八幅以上,这还是筛选后的结果。还有向日葵,原来有十几张,最后留下五六张。还有吃早餐的作品,因为上届金牌作品是吃早餐的题材。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另外一个问题是对着照片创作的照片画很明显。其实,对着照片画画一看就能看出来,如果皮肤的深浅明显、边缘线清清楚楚,一定是对着照片画的。如果是写生,随着光线的变化,看到的物体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不只有年轻画家这么干,有些画家对着照片画甚至连打稿都不愿意打,让学生描线后他来上色,就变成他的作品。所以这次靳尚谊先生提出一个观点,照片的造型不是绘画造型。绘画是一个始终纠错的过程,我们画一个杯子,画高了抹掉、画矮了再抹掉,然后又高了再抹掉,不断接近那个事物的本质,这才是绘画的灵魂。

我前几天看了一张俄罗斯画家菲钦为他父亲画的画,画中布满沧桑的那张脸以及后面白布的肌理,可以感受那种生命的纠结,岁月的分量,这个就是视觉的力量。如果用手机或者是照片来呈现,就感受不到那种粗糙的、发出声音的、让人心碎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的维系就是靠绘画,这是时代依然需要绘画的原因。

艺术评论:中国油画总是被不自觉地冠以“西方的舶来品”,那么它在中国的担当又是什么?

许江:油画源于西方,影响世界,但是一直到今天,我仍然不能理解,有的人动不动就指责油画是外来的。我认为这个跟部分人的艺术史观相关,更重要的是,油画的另一边是中国画,中国画自成体系。在整个西风东进的历史中,油画代表着西方的强势文化,一方面老一代利用油画推开中国的艺术教育之门,但另一方面,油画又对中国画产生强烈的冲击,甚至有一段时间美院的中国画系被取消,潘天寿被迫去教务处当职员。客观上油画对中国画的冲击,很多人将这笔账完全算到油画上。

但事实上,油画在中国百年历史发展中,起的作用超过油画本身,它代表西方的文化,在开拓中国社会、打开大家对文化的认识、推进民族的美育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中国文化也以宽广的胸怀,把油画纳入其中。今天在中国,油画和中国画是两个等量齐观的大画种。

艺术评论:在图像泛滥、感受力式微、艺术媒体不断翻新的时代,对绘画最大的冲击在哪里?

许江:我认为,2001年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不是“9·11”,而是互联网的普及。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大数据、全媒体、全网络、自媒体的环境。我们是否曾想过,当看到一个非常精彩的东西时,你就匆匆忙忙把它拍出来、发出去、被转发,但是,迅速用照片记录它的时候,其实你并没有看清楚它,更没有看清楚它和我们的关系。如何能够实现精神上真正的交流,这些是我们应该追问的。绘画在今天,还有什么作用?绘画怎么比得过手机快。不过,那些基于手机的视觉化的手法,不是视觉性的内在基因。在图像时代,中国人正在缺乏思考,我们只满足于视觉化的效果,反而变得不再好奇,只满足一些浅表性的观看,这是非常糟糕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