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从“滇风”走向“巅峰”的画家——吉瑞森(组图)

从“滇风”走向“巅峰”的画家——吉瑞森(组图)

2014-10-21 09:30 文章来源: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也是著名的热带雨林,更是画家吉瑞森寻梦的天堂。
   吉瑞森,一个典型山东汉子的风骨,一副侠骨柔肠的心境,一位活跃在当今中国花鸟画坛的著名画家。其作品中展现的自然风物,融进了太多的个人情感,也汇集了画家对西双版纳的无限热爱。用其独到的感悟、抒情的画笔,尺幅间传递着对自然界浓浓的深情和极尽完美的诠释,也用自己的画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

145cmx145cm曼陀罗

 吉瑞森国画作品:145cmx145cm曼陀罗

 

 

180cmx97cm醉蝶花

 吉瑞森国画作品:180cmx97cm醉蝶花


 


    清代郑板桥曾说过“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对每位画家在成熟前艰难经历的高度概括。作为一个有建树、有创造性的中国画家,总会经历过多次停滞、升华,再停滞、再升华的艰难历程,2003年以前的吉瑞森便是对这段过程刻骨铭心。无法走出前人绘画技法的“魔咒”,多年来如梦魇一般困扰着他,一度无所适从的迷茫心境鞭挞着这位北方大汉的心灵。但上苍一定会眷顾那些辛勤探索的人,2003年以后,吉瑞森带着迷茫和困惑,一头扎进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风餐露宿。从最原始的白描写生开始入手,在自然界中贪婪地汲取着丰富的营养,用自然来净化自己迷茫的艺术心灵。他边写生、边思索、边创新。或许是南国那些勃发着野性的植物恍如自己那坚韧洒脱的个性,朝夕相处间便感悟出人生和艺术的真谛,加之其原有的深厚传统功底,将中国大写意技法与工笔技法,结合自我感悟进行融会贯通,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日臻清晰和成熟起来。

 

 

曼陀罗145cmx145cm

 吉瑞森国画作品:曼陀罗145cmx145cm


    能够被历史接受并传承下去的艺术形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借用前人的积淀来创造出新颖的艺术风格。吉瑞森经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蜕变,经历了借古、思今、探索等一系列曲折过程,终于走出了艺术前辈们的巨人阴影,回归到了本真的自我,华丽地完成了破茧化蝶的艰难历程,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无垠的艺术天地。
     从画家吉瑞森现在的作品中,已经很难看出前人的影子。尺幅之间,无不充满着画家对自然界强劲生命力的诠释和讴歌。无论是小尺幅还是宏伟巨制,在他的作品中,无不充斥着积极的、阳光的性情展示。只有对生活和生命充满激情的艺术家,才可能用自己手中满怀深情的画笔,留住自然界中那些美好的瞬间。也只有洞悉生活真谛并具备高深修为的艺术家,才可以将南国那些常人看来不起眼的小植物,描绘出那样大气磅礴的气象。使自己的作品,给观众一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信息传递。

 

 

180cmx97cm西番莲

 吉瑞森国画作品:180cmx97cm西番莲


    吉瑞森不单单一位颇有建树的画家,更是一位为艺术传承负责的师长。多年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均抱着对学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力争将通过自我感悟的艺术修为以豁达无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他很注重教和学的关系,通过多年的总结、归纳和艺术提炼,达到了传授给学生的是绘画技法和理念,让学生们在不丧失基本法度的范围内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他用自己曲折的艺术历程,为后来者铺就了一条相对平坦的艺术道路,对传承和发扬中国画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十年代出生的吉瑞森在艺术界还很年轻,但其业已日臻成熟的艺术风格将预示着画家只要孜孜不倦的追寻他理想中的那片乐土,就像其先前创作的“滇风”系列作品那样,必将会走向更高更高的艺术巅峰。(本文作者系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总编辑 刘东方)

 

从“滇风”走向“巅峰”的画家——吉瑞森

     吉瑞森,一九六三年生,中国美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品《海芋》入选2002年全国中国画新人新作展;《芭蕉》获2002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美术作品展河北展区金奖;《晨风》获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百年老干醉高风》获2003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版纳三月》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版纳三月》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竹根》入选十届美展;《秋韵》获第十二届全国中国花鸟画邀请展金奖。2006年被评为当代20位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青年国画家。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各大媒体。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