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埋头钱堆痴心不改:走近收藏家王子华(图)

埋头钱堆痴心不改:走近收藏家王子华(图)

2014-11-04 13:54 文章来源:贵阳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王子华与父亲王亚光王子华与父亲王亚光

人物名片  

王子华,1977年9月生于贵阳,为贵州省收藏家协会理事、贵州省钱币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

1997年毕业于原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1999年到云南昆明世博园,建立世界钱币馆。2003年在贵阳举办“首届迎春牡丹花展”、“贵阳甲秀楼菊花展”,2004年在甲秀楼举办“中国纸币样钞展”。2009年创建“中华历史名人匾牌”及“精品木雕收藏馆”。

看到这些历朝历代的钱币,如同走进时空隧道,穿越了华夏几千年的历史,看到了各个朝代的风云变幻、经济兴衰、文明演变……在我省首个钱币博物馆——贵阳光华钱币博物馆展出的这些钱币,它们的主人是我省收藏家王亚光和王子华父子俩。

 

 

传承钱币文化

今年6月18日,光华钱币博物馆在贵阳大觉精舍(华家阁楼)开馆。当那些藏品一亮相,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其中的珍品之“珍”,不仅令前来的老玩家们惊叹,更吸引了国内钱币界泰斗级教授戴志强、黄锡全先生专程从北京赶来参观。“这个博物馆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展览的场地好,藏品丰富,从古至今不断代,而且每个时代的钱币基本上都有精品,质量非常高。在全国的私人博物馆中,光华钱币博物馆堪称数一数二。”戴志强说。

那天,王子华向来宾介绍了展出的藏品,在他的讲述中,记者感到了他的专业和对于钱币收藏的情感。而就在那天,重病中的王亚光先生却未能到现场亲眼看看他的博物馆。

再见到王子华,他的眼神中似乎多了一丝离伤——因为不久前父亲病逝。

“我的收藏爱好始于父亲对我的熏陶,我做这个博物馆也是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王子华说。话语中充满对父亲的缅怀。

听王子华说,他的父亲王亚光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喜欢上古钱币,八十年代在上海偶遇钱币泰斗马定祥老先生,从此与马先生成为忘年交,经常得到马先生的鼓励与指点,坚持钱币收藏30余年。在1993至1995年,王亚光先生曾在贵阳黔灵山弘福寺办“中国钱币展览馆”,1996至2000年又在贵阳文昌阁建立“贵阳钱币博物馆”。

“从我记事时起,在家中看到的就是四处堆着的钱币,可谓是在钱堆中长大。在我八、九岁时,就帮着父亲清理、筛选古钱币,从中学到了不少甄别古币的知识。现在想起来,父亲从那时起就在有意识地培养我。”王子华说。

在王子华小学时,每到星期天,父亲都要带着他去文昌阁、浣纱桥、金沙坡的地摊上淘钱币。一次,父亲在正新街的一个银币摊上看中了一枚黔字20分银币,摊主要价40元。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个价钱几乎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了。多次的讨价还价,摊主坚持不降价。就在那年的春节,小小的王子华用自己全部的压岁钱买下了这枚银币,送给父亲一个极大的惊喜和欣慰。

 

 

艰辛并快乐着

1997年,从当时的贵州省艺专油画专业毕业后,王子华在进行钱币收藏的同时以经商来养收藏,他曾在昆明世博园经营了5年的世界钱币馆,进行钱币的展示、出售,收益不错。

多年来,王子华坚持、继续着父亲的钱币收藏之路,经历了其中的种种艰辛与快乐。

在光华博物馆展厅,王子华向记者介绍了号称中国纸币十大珍稀品种中的两张纸币—“元代至元宝钞”和“明代大明宝钞”。

两张宝钞都由颇具韧性的桑皮纸制成,呈灰黑色。“明代大明宝钞”共有六种面值,由小到大依次为:一百文、两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壹贯。壹贯为最大面值,发行之初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因其票幅特大而被誉为世界之最。

“明代大明宝钞”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近似一张A4纸大小。票面花纹繁复:四周印有龙纹,最上方写着“大明通行宝钞”,正中写着面额“壹贯”,下面还有印造部门户部的声明:“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

“这两张古钞,都是从上海古玩市场一个资深的泉商手中‘斩获’的。”王子华说起了收藏这两张珍贵古钞的曲折经历——

2002年,王子华与古玩界友人前往上海,此行是为“上手”在钱币界与“元代中统元宝交钞”并称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古钞实物——“元代至元宝钞”。

“在此行之前,我只在上海博物馆见过它。”王子华说,当泉商从保险柜拿出实物时,他忍不住屏住了呼吸,心里暗暗叫好。“眼前这张深灰色的桑皮纸、钞首栏的横书、框内上部的钞值贰贯以及钞面钞背左右上角各有一阴刻字样的墨押印等等,让我能肯定自己的判断。”

面对这位老客户,泉商直接报价三万八。“要知道,10多年前的三万八能买走一个清代官窑瓷器了,但我非常清楚至元宝钞的价值。”经过半个时辰的讨价还价,泉商减去了2千元,这张古钞便易主为王子华。

“没想到在7年后,因为这张至元宝钞,我与那位泉商再次博弈,将泉商手中另一张品相完美的明代大明宝钞也‘绕’进了自己的口袋。”王子华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那是在2009年,那位上海泉商专程到贵阳找到王子华,希望以40万元回购至元宝钞。“能以40万回购,除了再次证明当初的我的判断正确外,也说明宝钞的价值远不止此。”果不其然,同年11月,嘉德钱币专场拍卖会,至元宝钞拍出了100万元。这也是至元宝钞在拍卖会上仅有的一次“现身”。

虽然不想出让自己的宝钞,但王子华心中却另有了一番打算,他并未一口回绝这桩交易,只是希望对方给自己时间考虑,并提出让泉商给自己的朋友寻找一张大明宝钞。

因为自己手中有对方惦记的至元宝钞,泉商很快应允了此次交易,王子华以15万元将大明宝钞收入囊中,至此成就了他不断代收藏中国古钞的梦想。今年4月2日,在香港举行的一场以货币收藏品为主题的拍卖会上,最为珍贵的拍卖品即为明朝洪武年间一张400文面值的“大明通行宝钞”真品,其估值超过了200万港元。

“在钱币收藏上,我也可称为有得有失。”王子华说起了他的另一段经历。

2006年,王子华在浙江的一位老收藏家那里看到了有着古钱币“魁首”之称的“国宝金匮”与“六泉十布”中的两枚王莽时期的古钱币,为此激动不已。为买这两枚古币,他以53万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花了4年时间才收集完整的第一、二套人民币,而在第一套人民币中,为了其中的一张“瞻德城”,他就花了85000元才从拍卖会上拍下。

出售两套人民币之后仅仅一年时间,第一套人民币的市场价就达到150万元,到2009年,这套人民币买到了400万元,2011年则达到700万元。而那两枚古钱币的市场价与之相差了数百万元。

“如果仅以市场价值来衡量,这个交易让我损失了数百万元。但我觉得很值。第一套人民币的存世量为四、五十套,而国宝金匮的存世量不超过7枚,它的文化底蕴更是无比深厚。如果那次错过了,也许这辈子都与之无缘,那才会成为终生遗憾。”王子华说。

 

 

打造文化沙龙

在光华钱币博物馆2000平方米的4个展厅里,陈列着王亚光和王子华父子俩历时30余年收藏的钱币藏品,共3000多个品种。

在博物馆一号展厅,陈列了中国先秦至五代十国的钱币藏品;二号厅陈列了宋至清代的钱币藏品;三号厅陈列了清末民国的机制币藏品;四号厅陈列了元、明、清的古钞及民国样钞藏品。除了古钱币的“魁首”、王莽铸造的“国宝金匮”,还有太平天国时期贵州铸造的“嗣统通宝”,目前存世量也不超过10枚。纸币藏品馆内展出的“元代至元宝钞”、“明代大明宝钞”、“清代户部官票五十两”这三张纸币属于中国纸币十大珍稀品种。民国的纸钞展出了150余张“样钞”,其中有许多是从未发行过,只有样钞的极珍稀品种,这在纸币收藏界都是少见的馆藏。

“父亲在钱币收藏上倾注了30多年的心血,他希望将这些藏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钱币文化。”王子华告诉记者,在市文广局、文物局支持下,他得以在华家阁楼建立了这个博物馆,除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也希望对他们父子的钱币收藏作一个阶段性总结,将父亲一生热爱的钱币文化传承下去。“钱币伴随着我们这个文化古国的脚步走过了4000多年,是贯穿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物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记录着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变迁,参观钱币博物馆,看其中的文字讲解,相当于读一部中国通史。”王子华说。

该博物馆免费对市民开放以来,在展览的同时,博物馆还与相关机构多次开展了钱币交流活动,请来了省内外知名钱币学家和收藏家来展馆进行学术交流、钱币鉴定,举办专题讲座等等。“我希望将博物馆打造成一个文化沙龙,不仅仅展示钱币文化,还将举办一些书画交流、中医论坛等等活动,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王子华拒绝了不少商家高价求租其中空置厅堂的意向。“我不希望这里的文化氛围与环境遭到破坏,要对我们的历史文化予以应有的尊重,同时也是为逝去的父亲实现一个夙愿。”王子华说。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