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讲的是历史文化,下面我们普及点关于玛瑙的自然科学知识。
玛瑙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多数玛瑙都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所以它们往往散落在地球表面。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学会挖地三尺开矿掘宝,古人在大地上劳作,打鱼捞虾种稻放牧,一不小心就能在地上捡到一块玛瑙。人类的原始审美取向,喜欢色彩艳丽的东西,东西方皆然,而玛瑙恰恰就是世界上颜色最丰富艳丽的宝石。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古人偶然在河边捡到一块玛瑙,一看这玩意妖艳无比,简单磨一磨就灿烂如花,亮瞎一大片,于是或献之于部落首领,或私自留下佩戴于身,视为宝物。而玛瑙又刚好是全世界分布最广泛的宝石,世界各大洲几乎都有丰富的玛瑙矿藏。所以古人捡到玛瑙,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是高概率事件。可以说,玛瑙能成为全人类最早普遍认知的宝石,简直就是上帝的安排。
从地质学的角度分析,玛瑙是地幔高温物质上升遇冷凝结而成。通常情况下,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玛瑙原矿,大都呈现卵形的外观,俗称蛋玛瑙,外表有深褐色的厚皮包裹,大小不一,看起来脏,很像刚挖出来的土豆。也有一部分玛瑙是地幔岩浆通过地缝上涌形成,通常与岩石伴生,这种玛瑙属于矿玛瑙,伴生的杂质较多,绺裂也多,一般难出完整大料。举个例来说,大家比较熟悉的凉山南红玛瑙就是蛋玛瑙,而云南保山南红玛瑙则是矿玛瑙。所以保山南红绺裂多,很少出大料。
玛瑙原矿在漫长的地质演变中,由于地震、河流冲刷等各种原因,有的会裸露于地表。这些裸露在地表的玛瑙矿石,在陆地上经过长期风化,外皮逐渐退去,仅留下玛瑙内核,就成为我们称的风化玛瑙。大家喜欢的阿拉善玛瑙,就是典型的风化玛瑙。而那些被水流长期冲刷的玛瑙石,最后大都变成外表十分光滑的卵石形状,有点相当于和田玉中的子玉。这种玛瑙,我们一般称为水冲玛瑙。五彩斑斓的南京雨花石,其实并非彩色的花石头,而是一种水冲玛瑙。
关于玛瑙,中国人有两句最流行的话。一句是“玛瑙无红一世穷”,另一句是“玛瑙不带俏,纯属瞎胡闹”。